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班级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班级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班级现状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6-13 03:54:21 影响了:

  【摘要】高职教育注重于学生的技能与技术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真正意义上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做好高职院校的班级建设工作,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了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目标管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以人为本,目标管理
  从小学到大学,一个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班级中度过,班级成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学生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因此,班级管理是一种实现学生充分、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教比较有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注重于学生的技能与技术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削除了岗前适应与磨合期的阶段,真正意义上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任务更为紧迫和艰巨。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了对高职学生进行人性化的目标管理。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班级建设面临的挑战
  1、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1、独立意识强
  “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比较强,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趋向于开放化、民主化和自由化,他们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社会的关注来展示自我。据调查,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过多束缚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很多辅导员甚为辛苦,管理效果却欠佳的两难局面。
  1.2、依赖心理大
  “90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然而对家长、老师仍有一定的依赖性。在经济上,他们尚未完全脱离父母的支持;在思维水平上,辩证思维已形成,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价值观上,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价值坐标经常处于选择变换之中。有的学生没有明确奋斗目标,对前途感到迷茫,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或是虚度三年大学时光,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把就业寄托在父母身上。
  1.3、文化素质偏低
  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由于大多数学生录取分数偏低,其学习的主动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基本素质和能力与现代社会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
  2、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班级观念淡化,缺乏集体荣誉感
  当今的高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普遍较好,同时,父母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任性、随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部分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睡觉、作业抄袭等现象严重,无论采用何种手段,他们都熟视无睹,毫无羞愧可言。
  2.2、学生盲目性大,管理缺乏目标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因文化素质偏低,学生往往缺乏目标。他们对专业不了解,有的学生入学后,面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及教学方法,发现与他们期待的大学生活有出入,在心理上产生了较大的落差和失衡,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课程又过于专业化,学生无法很好的完成高中和大学的衔接,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明明的学习目的性;有的学生对于专业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中的一门或两门核心课程就可以了,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不全面。
  2.3、管理过于依赖辅导员,手段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被冠以“救火员”之称,除需花大量精力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外,还需要向学院各部门提供大量的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信息,有些学院因控制人员编制的做法,不得不身兼数职,如党支部书记、招生就业专干、宣传专干、心理专干、团总支书记等头衔应接不暇,压得辅导员喘不过气来,无暇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科研工作中去,对学生管理也只能抓重点、抓典型,而不能照顾到所有班级的所有学生,离学生的人生导师、心灵密友相间甚远,而任课教师只要上完自己的课程就算完成了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的好坏都归结于辅导员工作责任。
  二、以目标管理班级建设开展班级管理创新
  美国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期望理论和目标管理导向理论。我们将目标管理原理运用在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可以使学生在接受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完成学业,他能有效地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学风的形成,有利于班级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1、目标管理构成
  进行目标管理的前提是必须建立一套考核指标体系。指标是由能具体表现学生与班级特征的各项目组成,通过对学生个人、班级及所在院系具体特征情况的综合分析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记实和评议为主要考核方式,将班级目标管理的综合指标主要内容归纳为思政建设、学风建设、素质训练、基础文明、特色活动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从常规管理和创新拓展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定量、定性的考核,客观评价在校各个班级的管理水平。
  2、目标管理建设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目标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校教育是一种非赢利性的以人为本的社会性基础产业,它的“产品”是知识和人才,对“人”的管理、培养和发展是整个学校的管理核心,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励动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2.2、递进性的原则
  班级目标制定时要考虑到学生需求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原则,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以年级为分界点设定为以下三个管理目标。一年级以“适应大学,养成良好习惯,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技能,学会做事做人”为管理目标;三年级以“树立职业理想,养成职业道德,具备职业技能”为管理目标,使每个学的知识能力、整体素质都能有阶梯性的提高。
  2.3、实效性的原则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注重目标实现,是一种成果管理。我们一方面要把班级总体目标的实现与学生个人的目标实现和成果评定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要把评定的成果与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评定、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等各种评优评先结合起来,这就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激励氛围,在班级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2.4、企业文化融入的原则
  目标管理来源企业管理也最先在企业管理当中运用,以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竞争能力,它是强调事前通过目标进行预先控制,事后注重成果评价,事中则完全交由被管理者实行自我控制。所以,在班级建设中融入先进的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途径,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动吸纳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管理中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教育引导而达到教育目的。
  3、目标管理在班级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3.1、制定阶段
  师生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除开院系给班级统一制定的目标项目以外,各班(支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能力和专业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班级将达成的目标。
  3.2、检查与指导阶段
  班级(支部)应根据目标设置,成立目标管理检查小组,检查小组主要由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组成,聘请任课老师参加,配合辅导员和班干部进行日常性的检查,检查班级各项目标实施进度、质量、落实情况等,并如实做好相关记录。院系成立督查考核小组,督查考核小组主要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学管干事和团学组织核心干部组成,可聘请分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参加,实行月考核制,给予及时评议打分,提出项目实施过程的问题并给出整改意见,班级(支部)在收到整改意见三日内召开目标管理检查小组整改会议,进行商讨和整改。
  3.3、控制和评价阶段
  按照自我控制、逐级控制和关键点控制原则,由个人到集体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加强规范意识,克服散漫、放纵和不负责任行为,来保证目标的实现。评价结果要按照公平、公开原则,及时给予公布。
  结束语:在“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设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长,在独立探索中起飞,在自然发展中成熟。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研究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人格,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在变化万千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新化.试论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7(10)
  [2]徐海.浅谈高职班级目标管理[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百度百科.90后[EB/OL][2011-01-21]. com/view/816346.html.
  [4]李昌庆,何木叶.基于“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班级管理策略[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作者简介:曾丹,女,助教,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