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基于triz的高职 课程体系建设_高职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基于triz的高职 课程体系建设_高职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3:33 影响了:

  摘 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专项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以及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就成了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借鉴了国外高职教育的一些经验,引入了能力本位的概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学科本位思想在课程建设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课程体系主要是参考就业市场的需求、借鉴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这些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有余,专业技能不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行业即到即用的需求,造成社会急需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短缺。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日趋提高,高级技师的缺口日益突出。
  分析其原因,学校始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的束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脱节,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有机结合。即使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也是验证性实验多,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新很难得到提高,体现不了高职教育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特色。此外,考核形式上,笔试仍是主要形式,技能评价的体系难于建立,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因此,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从源头开始突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在各专业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开发以专项职业技能形成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建立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把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贯穿课程建设的始终。
  1.知识目标。高职课程知识目标的设置应紧紧围绕所定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进行,淡化公共基础科、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课程的设定要符合应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2.能力目标。高职课程能力目标的设定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方法与能力。
  3.素质目标。高职课程素质目标的确定围绕着职业需求展开,培养适应社会的通用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与培养适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如职业道德相结合。
  三、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职业岗位分析
  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细致调研共同选择具有价值的,而不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作为典型工作岗位。这种工作岗位必须要在整个企业运行链中具有明确的功能和意义。以选择的工作岗位作为依据和基础进行分析,从而明确这些工作岗位包括哪些工作任务、具体的工作过程、有什么要求、使用哪些工具设备及顾客和社会对岗位的要求有哪些等综合内容,从而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
  2.依据职业岗位分析进行课程设置
  应依据所定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突出职业课程。原有的课程体系沿用了学科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三段式结构, 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忽视对学生技能培养,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但又不能完全的将原有的课程破而后立,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和结构,重新依据岗位需求,突出职业能力进行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并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课程体系,其中实践课程要突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
  3.开发适合专业的特色教材
  新的课程体系要围绕专业技能培养,对课程进行重新整合,这种整合不应该是零散知识点的拼凑,而是要建立明晰的知识能力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链。现有的高职教材大多还是按照原有的学科本位的思想进行编写的,课程与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且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链。因此,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出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为一体的特色教材。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课程内容的改变,新的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新的课程需要,教法改革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比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成为主体,教师扮演主导的角色。
  5.改革考核方式,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
  考试、考核的内容应围绕岗位需求进行,重在对职业能力的测试,可以邀请行业、企业的技能专家参与到职业技能考核中来。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闭卷考试方式,采取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教师问答等多种考核方式,其中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双师素质队伍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受到本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的,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并不是面向岗位能力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做到理论、实践并重,才能教育出具有职业能力的学生。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从企业中聘请一些实务经验丰富的工作者担任兼职的实践教师。除此之外,课程进行整合之后,可能会出现一门课涉及几个领域的知识,这就需要变原来一门课由一个教师讲授为由一个就教学团队负责。
  综上所述,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的课程建设,是对学科本位思想的根本突破,是对当前课程建设过程中重学科、轻体系的一种纠正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对岗位分析后,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教法和考核方法,建设师资队伍等各环节联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1,(01).
  [2]孙兵.基于BAG分析法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01).
  [3]张岐.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