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高中语文选修课古诗文教学方法摭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总要求
 

[高中语文选修课古诗文教学方法摭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总要求

发布时间:2019-06-20 03:55:29 影响了:

  作为新课改的一个体现——选修课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进入了师生的视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与个性的发展”。选修课就是在这种要求下催生而出的,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鉴于它们侧重点的不同,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教学方法应有所区别,应在教学上体现出选择性与个性化。
  选修只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一个平台,师生不是教材的奴隶,应坚持以学定教,灵活自主地用好选修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笔者所在的湖北省选定的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外国小说欣赏》这两本选修教材,在此便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谈谈具体想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并且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个部分组成。如果像必修课文那样篇篇都讲,时间上不允许,也违背了选修课的原则。和必修课课程比起来,选修课程的学习更应当放开思路,发展个性,更加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词和散文,背诵了许多名句甚至许多篇章,也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着重点是从文学鉴赏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通过鉴赏探究,感受古诗文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关于这门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突出一点,品味交流
  古诗文中有很多“点”,这些“点”可以结合高考的考点来交流探讨,达到既提高鉴赏能力,又能提高解题能力的一石二鸟的效用。古诗词中有很多涉及到人物形象,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柳永的《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等。教师可以据此结合高考古诗词鉴赏中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进行互动探讨,分析这些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品味交流。当然就单独的一首诗而言,鉴赏点可能很多,我们教学时大可让学生在已经读通文意的基础上就某一点来讨论交流,然后通过练习巩固,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可以从意境美的角度进行鉴赏,苏轼《新城道中》(其一)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探讨交流,杜甫《登岳阳楼》可以从炼字的角度去分析,李煜《虞美人》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去把握等。
  二、线式展开,纵横挖掘
  古诗文教材本身是按照一个个主题来编排课文的,有时还涉及到一个作家的多篇作品。在具体教学时,我们可以打破章节的限制,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或不同作家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线式展开教学,分析它们的异同,弄清它们的特点。如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们可以比照《声声慢》来解读,纵向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作品风格的变化,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对词人的理解深入化。在学习《阿房宫赋》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结合《过秦论》来对比分析指出对秦亡原因的不同理解,也可以来谈“赋”与“论”两种体裁的不同写作手法。讲授《项脊轩志》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课本中刘基的《苦斋记》,掌握古文中作者借物来记人以及抒发情志的写法。还比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既可以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横向来比较作家的人生观和精神气质,也可以从纵向比较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探讨诗仙的浪漫情怀与狂放性格。《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里还有一些登楼诗、闺情词、人物传记,虽编者并未刻意将它们归为一类,但教师具体教学时,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归类探讨、分析鉴赏,最后得出结论,将知识内化、系统化。
  三、面式研究,拓展提高
  语文学习接触的不仅是具体的“点”和纵横交错的“线“,它还涉及到大的“面”。“面”是切入角度,又是范围。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掌握课文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来进行“面”的分析。如婉约词,柳永的《雨霖铃》、晏殊的《浣溪纱》、欧阳修的《蝶恋花》、姜夔的《扬州慢》、李清照《醉花阴》等,我们可以从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来总结婉约词派的风格共性。从屈原的《湘夫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来品味浪漫主义诗风的精神内核。还可以从鲍照《拟行路难》、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这些诗篇来探寻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苦闷与彷徨,在解读的过程中拉近自己与仁人志士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提升个人的人格品质。
  四、丰富形式,激发兴趣
  前面所述是从内容方面进行的尝试,在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大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就能参与进来,从而有所得、有所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与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习文本,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讲授《项羽之死》时,可以回顾必修课中的《鸿门宴》以及《项羽之死》课后五首后人咏项羽的诗作来辩论“项羽该不该过江东”,按正方反方“开篇陈词——自由辩论——总结陈词”的程序来进行,最后由双方队长写成论文,形成结论。当然也可以“我看项羽”为话题来举行一次班级演讲会,加深学生对这个历史人物、艺术形象的认识。还可以以写作读后感的方式,鼓励学生动笔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成文字,教师批阅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宣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对某一作家感兴趣的同学开展主题讲座或主题报告,如“诗圣杜甫研究报告会”、“东坡其人与其文”、“纳兰词品读会”等等。另外,编排课本剧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如《项羽之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情节性较强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自己策划编排课本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
  五、以读促教,搞活课堂
  古诗文学习离不开“读”。“读”是关键,教师讲再多再细,设计的活动再新再奇,如果不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大声地读,去反复地读,那效果也不会好。因此,教师还应针对“读”开展丰富的活动。“以读促教”应该成为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缺少了“读”的环节,古诗文教学就少了活力,就不能称其为“语文”。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在选修课的教学上,更应加强“读”的比重,让学生读出文意、读出见解、读出感悟。如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人人参加或自愿报名,可以配乐朗诵也可以谱曲唱诵,选出优秀选手,然后再在班级之间开展“诗歌擂台赛”进行比拼,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与背诵,又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我爱记诗词”或“名句接龙”等检查背诵的活动,根据检查结果评选出每月的“记忆之星”并加以奖励。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要充分做好指导的工作,让新课改后的新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前提与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与拓展、补充与提高。当然我们绝不能因为选修课是一个新生事物,就抛弃原有的成功的教学方法而去创造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与之相配合。但教师可以发挥主动性让选修课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灵活性,更能体现选修课本身的特点,而不是让它成为又一门“必修课”。希望新课改这一股强势的风,能够吹活语文教学的“一池春水”。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435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