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发布时间:2019-06-21 03:53:05 影响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习的道德践行,丰富学习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那么,在小组合作的背景下如何开展探究学习呢?
  1. 探究学习应有利于小组的有效合作
  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思想品德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分析、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因此,所进行的探究学习应有利于小组的有效合作。
  既然是小组合作,我首先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比如在九年级第四单元制作名片主题探究活动中,为了使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把志趣相投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共同制作;并且在分工时充分考虑组内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负责设计版面,有的负责绘画,有的负责收集材料,有的负责名片书写。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又能便于学生小组合作的实施。其次,才是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开展一些时事专题播报、热点问题分析。例如结合2004年3月20日,台湾进行公投选举,造成两岸关系紧张,威胁祖国的统一和国家的主权这一时事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台湾问题的研究》专题分析。主要的过程为:①教师提出相关的四个问题:一为台湾问题的由来;二为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三为台湾当局的态度;四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意义。②分组并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相关课题的内容。既然这是一次小组合作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信息途径去搜集相关资料,并分析资料,使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好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次,我特别注意引导优等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在兵教兵、兵带兵中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可见,思想品德的探究学习,只有借助与小组的力量才能探究得更深更远,而探究学习的设计也必须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才能使探究更有成效。
  2. 探究学习应有利于学生的实践锻炼
  长期以来应试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使人们只看到它的思想性、教育性,忽视了它的科学性与知识性,片面强调正面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亲身实践,等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的主动性和对事物、原理的自主认识,学习得来的知识肤浅,导致对思想品德课兴趣不浓,只是感到书上的大道理与自己的生活距离太遥远。而收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调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等,说到底,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我们设计的探究学习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实践锻炼。
  例如,《社会规则与正义》的“实践评价”栏目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王莹应该怎么办?王莹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姑娘,她聪明伶俐,能力也较强,但身材长得矮小。她家里四口人,父亲有病,失去工作能力,母亲患尿毒症,弟弟年幼体弱。而唯一能就业的王莹,偏又因身材矮小而多次求职未果。这天,王莹又来到一家公司应聘,碰巧遇到当地电视台《社会视点》栏目的一名记者……根据以上背景材料,设想招聘公司老板、王莹、记者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选出有特色的两组在班里表演。随着中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关心自身和人类命运的意识开始觉醒。从走进中学认识和悦纳自己并重新感受全新的中学生活开始,随之而来的是体验和感受新的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挫折。在个人成长过程里处理竞争与协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逐步增强,“我是怎样的人?”“我希望我能成为怎样的人?”“我的理想和前途是什么?”等类似问题,在他们的内心世界萌动、生长、甚至开始翻腾起来。小莹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竞争和挑战,是大多数中学生将要面临的问题。怎样抓住机遇、展开竞争,既要遵守规则、公平与正义,又要富有智慧和技巧。设身处地考虑小莹的境况,创作剧本并表演剧本,这两项实践活动,使他们感受到未来社会生活的情景,在挑战、竞争、公平、正义、智慧与技巧中作出选择,从而锻炼他们树立理想、迎接挑战、遵守规则、坚持正义、足智多谋、推介自我的良好品质和生存能力。
  3. 探究学习应有利于知识的自行生成
  教学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它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安排一节课的每一分钟,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它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这种“程序化”的教学实际是一种“目中无人”的表现,囿于教学设计只会窒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确定的知识、教师已有的知识、互动生成的知识,共同组成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预设与生成这对矛盾的统一体。作为探究性学习,必须有助于知识的自行生成。
  例如,人教版《拥抱美好的未来》的学习主题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我们青少年的素质还提出了哪些要求?湖南师大版《我们身边的经济生活》在网上购物(图片)情景中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十年后我们的经济生活将会是怎样?这种探究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避免了简单、机械化的解读。而在小组合作的背景下,由于各自的学习分工、小组的评价激励,使得学生在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过程中,思想不断汇聚,智慧不断碰撞,出现了许多不可预设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学生通过发现、选择、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新知。经历这一探究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能从终身学习能力、世界眼光、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等方面形成前一问题的答案;学生可能从绿色GTP、知识经济、新新人类、创新社会、和谐社会、安全卫生、健康文明、优质高效、循环经济、太空旅行、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等方面形成后一问题的答案。只要诱导得法,引领到位,学生的思维可能表现得异常精彩,知识的生成便变得水到渠成。
  4. 探究学习应有利于课堂的氛围激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形成健全的性格。学生只有在良好氛围的课堂上,才能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探究式学习尽量应以生动的问题情景、真实可感的生活题材、新鲜有趣的现象展示、自主求解的宽松氛围、快乐的过程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力,引导思维方向,诱发探究欲望,产生思维动力。
  例如学生学了湘教版八年级《我们的财产权利——财产的继承》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张某因病去世,留下2万元存款和3间房屋。张某有两子两女,长子结婚另过,从不照顾家里,经济上更不给予任何帮助;小儿严重残疾,收入微薄;长女远嫁他乡;次女已病故。为遗产的继承,其子女争吵不休,连张某的弟弟也赶来要分遗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模拟法庭的情景,由控方和辩方各抒己见,利用学过的《继承法》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论证,运用法律来辨明是非。最后通过辩论、唇枪舌战,谁分谁不分,分多还是分少,一清二楚。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设置探究情境,建立探究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教材上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讨的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变化,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遗憾的是,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背景下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更有可能名不副实、事倍功半。因此,在小组合作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顾及到上述四个要点,从而让探究性学习为小组合作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东陈中学)
  责编/董 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