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用文本诠释信念,,,用生活演绎信念_诠释信念兑现承诺
 

用文本诠释信念,,,用生活演绎信念_诠释信念兑现承诺

发布时间:2019-06-21 03:53:50 影响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词句,在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从谈迁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领悟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初识信念的价值
  1.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留给后人珍贵的精神财富;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虽年老体迈,却终日奔波,不懈努力!(点击出示谈迁图片)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出他的名字。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感受他那孤独、倔强的灵魂,学习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体会他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3.谈迁的信念是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文,用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告诉大家?
  4.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容易吗?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不容易”的依据。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进入文本的引路人,教师的语言将是打开文本的钥匙。因此教师深情的导入语结合谈迁肖像,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谈迁在信念的支撑下完成的《国榷》来之不易,让学生诵读“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字”,感受信念的价值,教学也就有了依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从大喜大悲中感受信念的力量
  1.20多年了,4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终于完成了,可以流传千古了,此时的谈迁该有多么高兴啊!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谈迁的家人、亲戚、好友、邻居都为谈迁感到高兴,他们纷纷前来祝贺谈迁。同学们,现在我就是谈迁,你们就是谈迁的亲朋好友,你们打算怎样向我祝贺呢?
  2.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谈迁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时,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读想想,是什么厄运降临到了谈迁的头上?
  3.交流:什么厄运降临到了谈迁的头上?
  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20多年的付出化为乌有,毕生的心血付之东流,谈迁的心都在滴血。此时,老泪纵横的谈迁会想些什么呢?(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师引读:20多年的心血……这对于任何人来说……更何况此时的谈迁……这是任何常人都难以承受的致命的打击,这对谈迁也是无比巨大的打击,此时的谈迁他……只有……)
  5.面对从天而降的厄运,面对致命的打击,谈迁的心中有太多的悲,太多的痛,太多的愤恨,太多的无奈。老泪纵横的谈迁会想些什么呢?“吾手尚在,宁已乎!”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面对厄运,泪可流,但是信念没有丢,他没有在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来感受谈迁重新站起的那一幕吧!(请同学们全体起立!齐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编者、教师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感知成书的快乐、失书的痛苦,在多角度的阅读中进行对话,营造语文学习的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信念的坚定
  1.蒋光宇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里的“崎岖、坎坷、厄运”你怎么理解的?“打不垮的信念”又指什么?谈迁有没有迎来他的希望之光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
  2.交流、理解: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①仿照句式“经过______年的奋斗,______次修改,谈迁终于在_______岁时重新完成了一部_____________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对这句话进行改写。
  ②为什么新写的《国榷》反而更加翔实、精彩呢?
  3.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谈迁“打不垮”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静静地阅读谈迁到北京所经历的辛酸。可以适当批注,看看哪一些字词跳入你的眼帘,深深地打动着你?
  ①句: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是什么意思?鲜为人知的故事搜集起来容易吗?谈迁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的目的是什么?
  此时的谈迁多大岁数?59岁,对古人来说那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但谈迁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是因为他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②句: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引导理解:一袭破衫——不怕困苦,终日奔波——不怕劳累。
  “终日奔波”就是整日奔波。当寒冷的清晨,人们还眷恋着床的温暖,谈迁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烈日当空,人们都坐在树阴下纳凉,谈迁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月黑风高,当人们围坐在灯前尽享天伦之乐时,谈迁依旧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谈迁之所以不怕困苦,不怕劳累,就是因为他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③句: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理解:只有孤灯作伴——不怕孤,不顾年老体弱——不怕病。奋笔疾书,因为他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他是在和生命、和时间赛跑。
  孤独打不倒他,疾病击不垮他,时间和生命也奈何不了他,就是因为谈迁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填空:《国榷》是谈迁用_____________写成的。(生命、智慧、心血、毕生的精力、信念。)
  【设计意图:学生对“崎岖、信念”等词的理解要紧扣上下文,因为词语在语境中理解才有了生机与活力。这样做既是对文本的信息进行整合、提取,又能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生是用形象思维说话,从能够顾表现“打不垮”的具体语句中感知谈迁形象,化抽象为形象,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品悟到信念的力量。】
  四、深化认识,用生活诠释信念的意义
  1.新《国榷》完成的时候,谈迁已经62岁了,仅仅过了一年,谈迁就离开了人世。《国榷》真正是谈迁用心血、用信念、用生命铸就而成的鸿篇巨制。谈迁不仅留给后人一部不朽的史书《国榷》,更留给后人一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谈迁一样在厄运面前毫不退缩,乐观进取的人。你知道哪些人?
  2.补充出示:
  曹雪芹写《红楼梦》,在贫困和病痛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10年,写了80回,未竟全书。后40回由高鹗补续。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查阅了官府和民间上万种资料,耗尽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才成就这部巨著。
  马克思在生活非常贫困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阅读了3000多种政治经济学著作,用40年时间写出伟大的经典名著《资本论》。
  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用60年的时间,才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
  3.此时此刻,老师送大家几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同时播放《从头再来》的伴奏)
  只要有信念,绝望就会转化为希望。
  只要有信念,人生就一定会铸就辉煌。
  只要有信念,就一定会扼住命运的喉咙。
  4.同学们,只要大家有像谈迁一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只要大家在生活的挫折与坎坷面前,能像歌中所唱的一样,从头再来,笑对人生,大家就一定是命运的宠儿,一定是生活幸福的人!
  【设计意图:课文是实现语文课程的凭借,语文课堂必须依据课文进行深入拓展,延伸课文的触角,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源头活水。教师的补充,加强了人文感召的力量,丰盈了文本意象,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深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责编/张 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