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发布时间:2019-06-21 04:05:48 影响了:

  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进行基础理论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将计算机基础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求最合适的教学切入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课程教学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适当的提问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疑问情境,引起学生困惑,诱发学生学习愿望。在提问时要巧妙地把新课知识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注意力会集中,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在学习Word软件的第一节课,笔者拿一份图文混排的报纸,设计了让学生感兴趣的开场白:“大家经常看报纸,可你们知道它是如何排版的吗?你们想不想当一回编辑,把它在计算机上排出来?”这样的开场白会引起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出Word软件的学习,使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在讲Photoshop软件中的修补工具时,笔者准备了两张不同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已经被修饰过的。笔者问学生:“衣服破了,我们是拿块布给补上去。当然这块布最好能在面料、颜色等方面同衣服相近,这样补的效果就会很好。我们在留住美好瞬间的时候往往有些遗憾的地方,当我们的照片(给他们展示未被修饰的照片)有缺陷时,该怎样弥补呢?”这时又给他们展示已修饰过的照片,让他们感叹计算机的神奇。由于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相同的情况,所以他们急切地想知道该如何解决,为了解开疑问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听课。老师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也就引出了新课的教学。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变“教师的权威教学”为“师生的共同探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去表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当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次课,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并挖掘计算机教材本身的趣味性,一切教学行为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和展开,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注重实践,每学习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索。教师辅助提示,一定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Word图形设计时,先让学生自学这一节的内容,然后给出实例“电路图”“公章”“大红的灯笼”,让他们分组讨论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图形。在讨论中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教师在其中只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教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验,在上机过程中寻求答案,最后做知识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既不是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在积极发言和相互讨论中,教师往往还能惊喜地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把枯燥的知识融于有趣的实例制作中,在动手时把知识运用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的自学能力。
  2.变“空洞的板书教学”为“直观的演示教学”
  现在的计算机软件,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学生软件应用的学习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授课方法,那就必然会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明。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代之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授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教师做适当的讲解,把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展示给学生,这样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时,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视频动画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让学生观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在教学生“图文混排”一节时,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再依次展示示例,这种生动形象的表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也就轻而易举了。
  3.变“枯燥的理论”为“形象的比喻”
  计算机教学有很多概念、原理都很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怎么办呢?关键在于适当应用一些简单和贴近生活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如在讲“硬件和软件及两者的关系”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笔者给学生打个比方:我们都喜欢听Mp4歌曲,硬件就是我们能看到的Mp4播放器,软件就是我们听的歌曲。歌曲借助于Mp4播放器才能播放出来,而Mp4播放器没有歌曲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也就只是组装在一起的电子元器件而已,不能发挥它特有的功效。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就是这一道理。在讲解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笔者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眼睛和耳朵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所看到听到的进入人的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CPU经过处理后,再通过嘴巴相当于输出设备说出来。这样的比喻给学生留下了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对课堂气氛也起到了较好的调控作用。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就是让学生时时享受到做学习的主人的欢乐,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知识,顽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充分地放权,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教师要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困难,要求他们能不断探索。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但是不能设计得太难,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因材施教才能让理解慢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布置上机任务时,针对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先把学生进行大致分组,根据分组情况再给每组学生分配任务,每组学生的任务都有“必需任务”和“专项任务”之分,要求每人都要完成“必需任务”,掌握好的同学还要完成“专项任务”。学生在低一级组的专项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再完成高一级组的任务。要求最高一级组的学生完成任务后,当“小老师”去辅导低一级组学生的学习,这样做解决了学生多、教师辅导分身乏术的问题。分层次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各个层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需求不同的问题,同时可以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技师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