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19-06-21 04:07:39 影响了:

  【摘要】 诵读,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文章神韵的感受能力;透彻领会文章的内涵和含义,增强对文章意旨的感受能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诵读才是最有效的诵读。
  【关键词】 诵读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95-01
  所谓诵读就是将书面文字读出声音,是将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文情感力量的手段。诵读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形式和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语“心诵万卷书,语倾三峡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每一个学段,都提出了明确的诵读要求,学生要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一些精彩片断。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所谓的诵读,就是背诵与朗读,语文离开了诵读,就不成其为语文。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只让学生匆匆浏览一遍课文,便开始紧张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体裁特点、写作手法,就是不引导学生诵读,致使教材中大量精选的名篇佳作学生不能充分领会,不能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诵读对提高学生语文各方面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1 通过诵读,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
  汉语文字有四个声调,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到其铿锵之声,感受到文字的语音之美,文章中有起承转合,急切舒缓,语速哪里快哪里慢,从而获得对文章的音乐美感。特别是一些古诗文,不通过诵读,学生很难掌握其音韵美,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既可以从中体会出诗中所描写的形象美,又能领略其,韵律美,通过“光、霜、乡”这些韵脚,读出其音律美,节奏美。
  2 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文章不同的语体和风格,增强对文章神韵的感受能力
  文体不同,其语言风格是不同的;文章的风格不同,其语言特色往往不同;同一文体,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志趣不同,其风格往往各异。这就需要细诵读并品味辩别,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语体和风格的感悟能力。比如:《周总理,您在哪里》这样的文章,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深情,有着难以尽诉的哀思,所以才有了到森林、到大海、到边疆、到田野四处找寻,才有了这发自内心的呼唤。这样的文章,不通过诵读,是难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怀的。
  3 通过诵读能使学生透彻领会文章的内涵和含义,增强对文章意旨的感受能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无论什么文章,如果学生不认真诵读,熟知内容,老师的讲授就如同“空中楼阁”,学生根本不解其中含义,更不可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一些优美的诗词更是如此,诗词所蕴含的内在气势和韵味,不是经教师讲授学生就能明白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用心体会出来的。这正和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他们有一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是一致的。
  比如:《珍珠鸟》一文,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深刻领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意思,才能充分体现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依赖,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 诵读是对学生口头语言的有效训练,可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有些学生在日常口头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一些语法及用词上的错误,妨碍了意思的准确表达,给他人造成了听觉上的污染。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有代表性的比较典范的例文,语法规范,用读准确。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这些优秀文章,可使书本上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使自己的语言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和规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说和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于口语表达发展的作用,平时读的多了,语感能力自然培养了起来,说起话来,也就口若悬河,流畅自然。相反的,试想,一个连文章读都读不通顺的人,会拥有一套流利的口语。
  5 诵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作文是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如缺少语言材料,即使有新颖的题材,极好的构思也难以成篇。所以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储备足量的语言材料,包括精妙的语句和语言片断。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好的文章特别是名篇,就要把学生诵读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反复熟读背诵。日积月累,学生心中积蓄的优美语句就会增多,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就增强了。其实好多古人学诗就是从诵读开始的,因为他们大脑中记忆的诗文多了,自己写起来,也就有各种范本和模式,其形象思维也就得到自觉的转化。
  6 如何诵读才是最有效的诵读
  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了,对于有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课文,我要求学生采用变式诵读,即,可以任意增加、减少内容,或跳读,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灵活感知。
  阅读心理学也一再证明了这一真理,阅读是最贴近学生思维的学习方式,只能通过诵读,反复的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深意,才能到达融会贯通。
  由上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是重要的环节,只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诵读,多给学生一些诵读的时间,我们的语言教学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