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理解视域下“超本阅读”策略的运用与思考]思想扶贫视域下教育策略探析
 

[理解视域下“超本阅读”策略的运用与思考]思想扶贫视域下教育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9-06-22 04:09:49 影响了:

  摘 要: “超本阅读”是高中理解性阅读教学策略之一。从阅读的内容和范围看,“超本阅读”以课本为基点,超越现有的教材和纸质书本;从阅读的深度来看,“超本阅读”超越游离于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阅读的时空上看,“超越阅读”,超越课堂,时间上因课制宜,应需而为,弹性运作。可见,超本阅读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超越,是一种有深度、有宽度、有延展性的、多维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将有效实现理解。合理运用“超本阅读”这一教学策略,是实现“理解”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 理解性教学 “超本阅读”策略 运用与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教师为理解而教,学生为理解而学”的“理解性教学”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潮。理解性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对文本的阅读权力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理解,自主建构,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给沉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解性教学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真正的理解,一定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对意义的主动建构才能发生的。从发现的角度而言,文章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文章未经阅读前,只是一个多层次的语言框架,其间的“空白”,有待于学生去发掘、填补和阐析。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经验来建构新的知识和意义,
  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超本阅读”不失为促进学生理解的一种理想的教学策略。
  “超本阅读”,从阅读的内容和范围看,以课本为基点,超越现有的教材和纸质书本;从阅读的时空上看,超越课堂,时间上应需而为,弹性运作。运用“超本阅读”这一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让他们通过对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真实情境的任务实现理解。
  在苏教版“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这一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超本阅读”这一理解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苏教版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中有三个板块,其中“吟诵青春”这一板块,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不同时代青年人精神风貌的特征。在重点讲读《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这两首诗的基础上,我将上课地点设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让学生根据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这节网络阅读课上,学生们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1)查找相关资料,选择一首现代诗歌或外国诗歌准备朗诵比赛。推荐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大全”、“中国现代诗歌精选”、“欧美九大名家诗选”、“外国诗歌精选欣赏专题”、“耶鲁大学公开课:现代诗歌”等。(2)准备一份电子稿,发至班级公共邮箱(wxyzlmh@163.com)。要求:①原诗;②说明选择这首诗的理由;③简要介绍作家作品。
  这一作业因学生的要求,延后至下周一交。学生在课后继续浏览阅读,在自主体验、选择之后,完成电子稿作业,发至班级公共邮箱。在周日的午后直至晚上,我从邮箱中收看学生们的作业。有些作业已被同学阅读并作了点评。学生对诗歌的选择、理解,无不具有个性色彩,借助公共邮箱这一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交流作业的同时思想也发生着碰撞,这种感觉很奇妙。
  学生的作业,让我了解到:理解的发生必须以真实情境的任务或项目为基础,只有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真实情境的任务,理解才能实现。诗歌朗诵比赛,激发起学生超本阅读的热情。学生通过网络,接触了海量的中国现代诗歌及外国诗歌,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自主建构,在体验中品味,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诗歌。在此基础上,通过班级公共邮箱,分享自己的感悟心得。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超本阅读”的实施,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水平,从而增强了幸福感。
  这种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诗歌阅读是以网络为平台,以诗歌为圆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路径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体验,教师绝不先将自己的结论交给学生,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可以说,一切灌输对于真正提高其理解能力都是收效甚微的,理解在合作、交往中生成。通过这种交互性学习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习者有可能将他们本来隐含的理解外显,这样教师和同伴便能根据学习者的理解情况提供反馈和支撑,促进学习者深刻理解。
  与平常的阅读不同的是,“超本阅读”要求超越游离于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学生通过“超本阅读”,拥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获得了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时,学生在阅读时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诗人希望别人有一个好的归宿,但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为什么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作者想将幸福带给所有人?本文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是否是遗言?”“我觉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遗书,他表达了自己对来世或身后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很微小的愿望:面朝大海,便可以感到花开的暖意。但我觉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还是对未来有信心的,为什么还要自杀?”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课后阅读了许多有关海子的文章,有的通过网络了解海子的生平,有的从图书馆借阅海子的作品集,有的查阅了有关海子诗歌的评论文章,通过超本阅读,学生渐渐走近海子,对海子诗歌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初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感觉这是一首欢快明亮的赞美幸福生活的诗。在查阅有关海子的一些资料之后,再读这首诗,我感受了诗中潜在的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对抗。‘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也有学生说:“在现实与幻想的纠结里,在世俗与完美的磨合中,田园般的理想生活,就像是一道坎:普通人迈不过去,便心甘情愿地在现实的红尘中苟且;而诗人却在生命备受世俗煎熬的关口,在觉得根本无法越过现实鸿沟的那一刻,选择了死亡。”
  学生主体间不同思想、不同见解的充分交流与互动,增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在信息过剩的网络环境资源条件下,促进学生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以理解为主的教学强调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或模仿。理解不仅仅是明白、懂得,更是一种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是一种对某类知识的爱好与探究态度。
  运用超本阅读即通过课内阅读,精读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学生掌握了规律,然后按照规律性大量阅读教材之外的文章,这就促进了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的互动。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这样循环往复,达到理解的循环,不断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水平。
  在理解型教学视域下引导学生进行超本阅读,学生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扩大了阅读范围,扩展了认知结构,提高了阅读水平和质量,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幸福感。可见,超本阅读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超越。合理运用“超本阅读”这一教学策略,是实现“理解”的理想途径。
  参考文献:
  [1]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王灿明,张志泉.课堂的突围——理解型学习的理论与策略.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3]陈维贤.语文学习中的“伪理解”及解决策略.语文月刊,2011.10:12-14.
  [4]熊川武.论理解性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2.2.
  [5]王健,陈明选.走向“理解性教学——网络环境下教学转型的理性构想”.电化教育研究,2007.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