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1000公斤高产栽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1000公斤高产栽培

发布时间:2019-06-22 04:14:48 影响了:

  一、整地、施基肥  1.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施优质有机肥45t/hm2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施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磷酸钾225~300kg/hm2,硫酸锌15~30kg/hm2等。
  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垡等。
  二、选种及播种
  1.选种
  小麦优良品种在其相应的自然条件下,表现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优质,并能适应机械化操作,有效地减轻和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因此,选用小麦优良品种,即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又能更好地发挥栽培措施的增产作用,有效地改进品质,是最简易、有效的农业增产措施。
  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种子精选、发芽试验、药剂拌种三个环节;前二项由种子公司完成;药剂拌种是为了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吸浆虫等地下害虫和害鼠的危害,拌种药剂按往年常规药剂使用即可;生产上为了提高产量,一般还应用美地那营养液拌种,每50克按80倍兑水,拌75公斤种子,以调节难溶性肥料的溶解和土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水平,提高发芽率和分蘖率。
  3.计算播量
  适宜的播种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及栽培技术而定。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宜的基本基本苗在15~20万,土地愈肥播种量愈少。一般每亩用重量为7.5~10公斤。
  4.确定播期
  播种适期是指一定品种在一定地区反应产量最高的播种期。因各地气候常不一致,而品种对气候变化的忍耐又有一定幅度,所以适宜播种期应具有一定范围。
  5.灭茬整地
  水稻收获后将稻草晒至五成干堆好待用。播种前2~3天后每亩用200~250毫升的克无踪进行化学除草和杀死残茬,在喷施克无踪时不能用混浊的泥水配兑,喷施时田间必须无明水。积水田要开好三沟排水爽田,若遇干旱、墒情不好的田块要灌一次跑马水。播种以前,要把遗留在田间的稻草等要清除掉。
  目前,大部分农民都把稻草烧掉。对于稻草焚烧的田块,要用人工把草灰散开,或用机械旋耕把草灰散开混入土中。以防出苗后,以造成麦根不能入土,而发黄枯死。
  6.播种、开沟
  为确保落子均匀,应分厢定量播种;按1.2~1.4m的宽幅,进行机械开沟,沟宽20cm,深25cm,沟要直,厢宽一致,保证麦种盖土均匀,麦厢中间略高,便于沥水。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后,缺苗的要带土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苗稠的要及时剔除。小麦出苗后要多锄划,一般在晴天下午进行,可控制旺长,踏实土壤。使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沿地边向田里喷7~15米保护带,可以防治丛矮病和小的昆虫。不要在麦田放牧,防治猪吃羊啃。浇冻水一般掌握在昼消夜冻时进行。
  2、返青期管理。浇过冻水的麦田,如果墒情不错,一般不提倡浇返青水,要多锄划灭草。防治纹枯病,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克或用12.5%禾果利25克兑水60公斤配成药液,喷到麦秆底部,隔7~10天再喷1次;防治麦蜘蛛,可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
  3、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30~4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也可用25%的敌力脱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
  4、防治吸浆虫。扒开土见中蛹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或用5%西维因粉剂3~5斤拌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施在麦垄间,施药后及时浇水。防治成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配水5公斤拌麦糠或细土15~20公斤在傍晚均匀撒于田间,进行熏蒸。
  5.化学除草。在小麦起身拔节期(4月中旬前后),用二甲四氯300克~400克厂亩或苯磺隆15克~20克/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要求喷湿,喷透,及时灭除田间阔叶杂草。
  (作者单位:162400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