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立场与态度]形容一个人没有立场
 

[立场与态度]形容一个人没有立场

发布时间:2019-06-27 03:58:27 影响了: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黑格尔      历史与再历史是否能构成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词?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去探寻,围绕历史与再历史所进行的一系列的视觉表征背后所传达出的精神符码。显然答案是多元的,视觉表达亦是多样的。而其观念的呈现与艺术语言的丰富亦是不容置疑的。
  2009年,我和鲁虹先生在深圳美术馆策划了“历史的图像:2009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参展的艺术家有马堡中、刘卓泉、李路明、罗氏兄弟、贺棣秋、黄纲、王明贤、任思鸿、汪建伟、庞茂琨、南溪、魏光庆、刘大鸿、李邦耀、张大力、武明中、黄引等。从中不难发现,他们的视觉叙事方式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经验的文化记忆,对红色的经典历史图像的借鉴与利用是其主要的视觉特征。“历史的图像”展览亦引起了前来参加学术研讨会的“**”美术史学者、批评家王明贤先生的倾力关注。显然,对于社会主义经验的视觉记忆也与他的学术关注点有着高度的契合。而对于“历史的图像”及“社会主义经验”的认知,来自香港的左函女士(北京贵点艺术空间艺术总监),显然也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在左函女士和北京贵点艺术空间的支持下,王明贤先生先后在贵点艺术空间策划了两届“穿越历史”展览,这无疑使“历史”成为2009至2011年间人们热议的一个名词。它也引起艺术界的深刻思考与反醒,即“历史是什么,什么是‘历史’”。
  其实,历史就是人们的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朱厚泽先生曾言“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是一个愚蠢的民族;一个忘记了历史的组织,是一个有意地磨灭历史记忆的政权,是一个非常可疑的政权;一个有计划地自上而下地迫使人们失去记忆忘记历史的国家,不能不是一个令人心存恐惧的国家。”这种对“历史”概念的精准朗读,无疑透过艺术家们的视觉表达,再一次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种对历史的记忆,对疯狂年代的理性思考。而弥漫其间的尖锐的批判激情,无疑带给艺术界的是一股股清新的活力。
  
  当历史进入到2012年时,社会的巨变,经济结构的转型,文化的转向,新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类型也导致人们的内在心态发生了深刻转变。艺术在实践上必须发生或跟得上,或适应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艺术的关注点再一次直指社会、政治,及“人们的身份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生存的问题”。这促使我和鲁虹有着一种强烈的举办“历史的图像”第二回展的欲望和热情。在和艺术家岳敏君、武明中,批评家王明贤的交流与探讨中,最终把展览的名称定为“再历史:2012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同时举办“社会主义经验与中国当代艺术”论坛。由于参展艺术家及艺术家的参展方案迟迟不能确定,致使“社会主义经验与中国当代艺术”论坛期间,未能如期举办展览,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这也导致与会论坛的批评家们产生了种种误读,即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经验”这个敏感话题。令人欣慰的是,在艺术家王广义、方力钧、马六明、陈文令、张培力、武明中、岳敏君、南溪、袁晓舫、傅中望、薛松、魏光庆及学术主持鲁虹先生、青年批评家游江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再历史:2012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于今年6月15日在深圳美术馆终于开展。参展艺术家们的视觉叙事与精神主旨无疑是和这个巨变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他们的视觉书写中图像记忆中的生命与政治恰恰构成了当代艺术史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词。特别是在图像时代全面来临之际,图像化的生存方式、表达方式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图像时代人类生存的生存境遇与现实关怀。而图像时代创作观念和创作手法的变化,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带有明显后现代观念艺术倾向的艺术创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视觉表达方式,比如对红色经典图像符号的借鉴与利用,个人的视觉经验和历史记忆相杂糅所开发出的社会主义经验式的视觉表达方式,既展现出对历史的重新思考与反思,亦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切入。他们透过历史的图像再去对历史进行描述与回顾,在再现历史的同时,亦再现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又没有去还原历史,而是对历史去再发现与重新评价,实则是对历史的再创造。这又构成了与历史、文化、政治、社会、集体经验与个人经验相交织的多重历史语境,进而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与文化现实,回应了中国当下的变化。此展还吸引了北京贵点艺术空间、石家庄当代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的关注与支持。面对纷繁多元的当代艺术发展态势,立场与态度显然是这一展览得以在四地巡展的理由。在北京贵点艺术空间的展览是巡回展的第三站。该展览又是宋庄艺术节期间展览学术水准高和学术定位清晰,影响深远的一个展览。而北京贵点艺术空间左函女士及她的工作团队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与判断,及他们致力于为当代艺术提供一个专业的、良好的交流平台,并将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公众的良好愿望,亦通过“再历史:2012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得以实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