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9:27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8-0080-01  问题的价值毋庸置疑。牛顿正是提出了“苹果为什么往下落”的问题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历时 300 年才被解决的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就曾被称为“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因为正是在无数人试图攻克这道难题的过程中,导致了一些新的数学定理以及刻画和表达各种现象的数学方法的发展。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好”的问题,人类便不能创造出数学。所以,我们应该在提出问题方面多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时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人。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营造氛囤,使学生有“疑”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质疑。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如在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做了 7 个风车,小英做了 9 个风车。”要求学生补充问题。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并不唯一,教室里有很多双手举起。“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小明和小英一共做了几个风车?”“还能这样提问:小明比小英少做了几个风车?”“还可以这样提问:小英比小明多做了几个风车?”……教室里很热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位腼腆的女生,平时不声不响的,今天我发现她的眼神流露出急切想发言的欲望,但急切中有一丝畏惧,我给了她鼓励的目光,示意她发言。“老师,能不能这样提问:小明再做几个风车就和小英同样多?”讲得多好,我马上表扬她:“哦,你提的问题真精彩,是质量最高的!”……学生的问题虽然有的是浅显的,有的是深奥的,但其中都孕育着智慧,孕育着一种求实精神,孕育着一种创造性人格的雏形,这往往是最难能可贵的。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有“疑”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准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空间,使对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激起学生乐问的兴趣。教学时,依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善于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提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要对课本知识、教师教法大胆质疑。如教学“分数的大小”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唐僧师徒四人口渴难忍,八戒找不到水,却抱回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满脸不高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应该多分一点,至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切八分之一给你,怎样?”八戒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正当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西瓜时,八戒突然拍拍脑门说:“嘿嘿,我真傻! ”听到这里,学生热情倍增,问题也喷涌而出:“为什么八戒直说自己傻?”“八戒是多吃了,还是少吃了?”“分数该如何比较大小呢?”……这样的导入,犹如投石激浪,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其主动性也得到了发挥。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寻“疑”善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和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
  1.引导学生预习后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很重视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出以下预习要求:(1)阅读课本上例题的分析、解答过程;(2)根据例题要求,尝试操作;(3)选择与例题相仿的题目尝试练习;(4)对不理解的分析、解答过程做上记号,或记在笔记本上。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在课前询问老师或同学,或课中学到哪一处时随时提问。这样不仅加强了预习能力的培养,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能力。如在教学圆周长和面积时,认识圆周率是教学的关键。我布置学生预习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课本上的圆周率是 3.1415……而自己在预习时做实验得出的圆周率会是 3.15……甚至是 3.16……”这个问题往往被教师忽视,经过解释,学生对误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自己往后的操作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引导学生看题后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如学习“角的度量”及“角的分类和画法”后,一次练习课上出示这样一道题:说出钟面上的角是什么角?(外带一个思考题: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也是直角?)在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后,一学生突然叫起来:“我还能说出这些角的度数呢!”听了这话,我表扬了他的这种挖掘新问题的意识,随即问:“就这道题目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知道钟面上一共有 12 大格,一周角是 360 度。若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一大格的话就是 30 度,360 除以 12 就得30。”有的说:“2 时整的时候是 60 度,那还有几时整也是 60 度吗?”还有的问“:那 11 时 30 分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呢?”……学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的运用,将问题挖得更深,解决得更彻底。值得注意的是,不可能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会紧扣教学重、难点,此时教师要能迅速地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选取有价值的、紧扣教学重点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对于那些学生目前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要向学生作些说明,并及时肯定学生大胆提问的学习态度,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完新课后要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一堂新课结束,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读课本所学的新课内容,将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形成过程、应用题思路的分析过程等重新梳理一遍。在看书的过程中,若部分学生对某些内容还存疑点,可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提问。如学习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后,我让学生举例什么物体用毫米作单位时,不少学生讲了针尖、羽毛、绒线的厚度等。在学生看书后,我问学生“: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有学生问“: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测量微生物用什么长度单位? 它是要在显微镜下看出来的! ”……下课铃响了,教室里依然沸腾。我让他们接着这个问题想下去,一男生问:“天空怎么测量啊?“”为什么 1 米用 1m 表示啊?”……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似乎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诱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不断打破已有的认知平衡。在这样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林清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03).
  [2]郭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辽宁教育, 2011,(05).
  [3]万立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1,(4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