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谈提高中学生的作文素质】 中学生素质评价平台
 

【浅谈提高中学生的作文素质】 中学生素质评价平台

发布时间:2019-06-29 03:51:46 影响了:

  内容摘要: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作文素质来说,培养其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寻找事物间联系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关键词:观察感受联系  正文:
  写作是将思维感情、意识观念用文字书写出来的过程,是一种熟练运用文字,准确、严密地表述思维,构制“辞采篇章”的技能和技巧。它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思想、传播经验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是人类改造社会和自身的重要武器。因此应注重培养中学生作文的基本素质,为将来更高层次创作的写作打基础。
  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契诃夫说:“我们的生活道路上,撒满了金币,可惜我们没有去发现它们。”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满地金币之所以没被发现,或是没有主动寻找,或是金币被泥土掩埋,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细致观察和挖掘。
  观察是指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印象,也就是所谓的耳闻目睹。经常留意观察你周围的人、事、物,是获取写作素材的唯一正确的有效途径。对于初学者来说,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力,是一项对于写作极为重要的基本功。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主动地培养这种能力,对同一事物反复不断进行观察。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夜蝉鸣”的景象内容。有人告诉他,“蝉子夜是不叫的”,为了弄清真相,他开始留意观察月夜情景,却多次听到蝉的叫声。这才坚定了他继续采用这段描写的决心。
  总之,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要经常观察,反复观察,细致观察,多角度观察,以把握事物的真谛。把观察获取的材料分门别类的积累、整理,装订成册,写作时将如探囊取物,轻而易举,随手可得。
  二、感受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
  感受是在感觉基础上所产生的思维和感情活动。感觉是在观察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感受是一种切身体验,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深刻的思索。
  人是感情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写文章正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情感的来源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即所谓的“有感而发”。这种感知究竟正确与否?是不是能道出事物的真谛?这就存在着一个切身体验的问题。
  《人生》的作者路遥为写作,深入到陕北农村,一住就是几个月。了解农民的生活、情感,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为了写《平凡的世界》,深入到矿井下面,了解煤矿工人艰苦的工作环境;深入到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贫困的生活,倾听他们心灵的呼唤,感受他们高尚的情操,这才写出了那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惊世之作。
  因此,同学们要尽量地去了解、切身体验各阶层人民的实际生活,走出家门、校门,走向田间、工厂,才会写出真正反映现实生活的好文章。才能够正确地理解,透彻地认识周围的事物,才能有情可感,有感而发。
  三、联系是写出好文章的方法
  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寻找、挖掘事物间联系点并将其连贯起来的思维过程。我们要寻找感受与观察的结合点,又要寻找写作与感受的结合点,也要寻找写作内部的结合点,这样使写作构成一个体系。
  写作内部的环节如: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衔接、照应等,这些本身就是寻找各自间联系的过程。如作文《我的梦与歌》:“梦”,鲁迅先生曾说,我青年时代做过许多梦。他这里的“梦”指“梦想”,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它理解为“理想”;“歌”,一首歌词中曾唱到:“我的追求是永恒燃烧的太阳,我的歌永远属于我”,由此可以推知,“歌”在这里指“追求”;搞清了“梦”与“歌”的含义,还要搞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追求失去理想就失去方向,甚至南辕北辙,理想失去了追求就只能变成空想、幻想。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这个题目的审题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寻找联系点的过程。审清了题意,立意就容易了。而到了下面的选材、组材自然更是寻找事物间的联系。材料要典型,要生动,要真实,而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就是必须紧扣主题。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包括材料的详略都要由主题来确定。再说组材,也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而结构的安排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要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文章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和开头结尾都要进行有机的、严密的组织,确立文章的线索,确立层次间的结合点,使文章环环相扣,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总之,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作文素质来说,培养其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寻找事物间联系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写作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九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