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从“苹果风”引发的关于供给创造需求的探讨】 供给侧读音
 

【从“苹果风”引发的关于供给创造需求的探讨】 供给侧读音

发布时间:2019-07-12 03:52:56 影响了:

  摘要:201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购买苹果产品的热潮,由此产生了笔者对苹果产品的关注,通过对其研究,包括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实地采访,发现其利用有效供给和需求设计的独特营销策略,从而引发了笔者对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苹果产品 营销策略 有效供给
  一、引言
  2010年开始,在中国,购买苹果产品已成为一种时尚,同时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大学生追赶“苹果”潮流。为什么在众多品牌中大学生唯独对苹果情有独钟?为什么苹果旗下的iphone的价格比一般手机贵,却反而备受大学生青睐?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笔者对苹果产品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笔者发现了苹果产品的独特营销策略,并引发了关于有效供给和需求之间关系的思考,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提供参考性和可借鉴性。
  二、研究分析
  通过研究调查,笔者发现苹果的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市场供应的控制(饥饿式营销),也就是使市场处于某种相对的“饥饿”状态,这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iPhone的销售显然是这种策略的代表。自上市以来,不管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呼声多高,苹果公司始终坚持限量供应。不少人或许是因为买不到,而想买一部试试。有人甚至花很大的代价得到了自己并不了解的东西,他就会满足于得到的喜悦,而苹果的饥饿营销则正好利用了人们这种赶潮流、追时尚的心理。很多消费者为等产品发布彻夜排队,买产品要“预订”,他高高吊起人们的胃口,却不急于满足。苹果的这种营销态度又在强化其产品风格:强势、高傲和特立独行。因为不容易拥有,便会更显得珍贵,更加不同。这种强势的营销风格和它的产品一样,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看,今天人们生活方式之一就是在寻找一种使自己愉快地感觉。消费者购买的是感觉,是对质量的感觉与体验。
  在苹果前CEO乔布斯看来,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情感的经济”将取代“理性的经济”。乔布斯一直批判消费电子产业只重视技术的做法。从iMac到iPad2、iPhone4,乔布斯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消费电子行业,仅仅依靠技术运算、硬件配置而制胜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当产品能召唤消费者情感,它便驱动了需求,这比任何一种差异化策略更有力量。
  苹果产品这种创造力的发挥,实际上就是“有效供给”的体现,是萨伊定律的体现。“有效供给”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产品的品质与品种,即产品的使用价值方面,另一个是产品的价格,即产品的价值方面。任何一个生产者,如果你的产品品种、品质是优良的,那么你的生产供给就是有效的;同样,如果你的产品成本可以很低,因此可以在很低的价格上赚取利润,那么你的产品的这种低价格也是一种有效供给。其中任何一种,都是有效供给的体现。因此,及时苹果产品价格昂贵,但其产品品质优良(笔者将其称为情感价值),也能创造有效供给。我们经常见到发达国家的每个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比如打印机有EPSON、CANON等品牌,其中每个品牌的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这些独特技术可以供不同要求的用户采用。这样就把市场需求分割定位好,从而避免雷同过度而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而中国的各个家用电器品牌,其技术指标则雷同居多,因此造成剧烈的市场竞争,各个厂商大打价格战。可见,有效供给对中国厂商来说尤其有“警示”意义,它告诉人们,必须形成自己技术与经营上独特之处,中国制造业的重大缺陷是缺乏自己的核心制造技术,只有劳动力与其它资源成本低廉上的优势。这样,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技术上的独立性与独特性,这从品种品质上就难以做到有效供给。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在理论上产生了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上则产生了美国“罗斯福新政”。但实际上这两个人为努力的因素在当时并未见产生多大的效果,最后却是一个非人为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满足战争需要,人们必须绞尽脑汁,创造出种种新技术以支持战争。比如,计算机的原型就是在“二次大战”得到设想与设计,以求更有效地处理战争情报问题。当凯因斯预言,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将回归萧条时,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经济继续沿着健康增长的道路上发展。因为什么?正因为在大战中人们发挥了巨大的创造力,供给了许许多多的先进思想与技术。这些思想与技术能够创造需求,在新的时代引领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大战中产生的最原始的计算机思想与技术和核技术,战后就应用到整个国民经济上面。
  有效供给的思路是:提高供给的水准,提高供给的有效性,提供其它的供给来解决供给上的过剩(比如提供高速公路来解决某个地方因运输原因所造成的过剩)。而单纯扩大需求的思路则是提高对现存产品的购买需求程度,哪怕这些产品已经过时。但是,如果在需求扩张的时候不能有新的供给“应运而生”,那么这种单纯的需求扩张最终是难以持久的。因此,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经济中新的供给因素在起作用。相反,单纯扩大需求的政策有可能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构成负面作用,因为需求被刺激扩大后,再好的产品得到需求的同时,差的产品同样也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政府主要依靠通过拉动内需来驱动经济,这种以凯恩斯理论主导的经济决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经济形势。这就促使新的经济周期理论诞生,即基德兰德经济周期理论,它提出供给一方,特别是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周期的影响大于需求一方所产生的影响,即周期波动的根源在于供给。在新的经济周期中,凡是有供给缺口的行业,如劳动力替代、装备制造业、军工航母等,这些都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做不出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扎扎实实做好有效供给,充满创新机制的力量,创造需求,经济才会获得长远意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1936年
  [2]叶德磊.萨伊定律新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04)
  [3]孙磊.基德兰德-普雷斯科特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J].经济学动态,2004(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