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态度的策略]
 

改变旅游者态度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改变学生态度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7:55 影响了:

  在教学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于语文课向来不重视,总是倾向数理化英语,学累了,把语文学习时间当休息,认为语文学不学无所谓。语文考差了不着急,其它课考差了,忙着补。而且语文努力一下还可以上成绩,却不努力,其它课差到努力没用还很努力,让人匪夷所思。这完全可以看出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改变这一点,笔者认为改变学生的态度至关重要。
  一.改变学生语文认知需要的策略
  认知需要,就是想了解与理解要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来影响学生的态度,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的改变可导致对该课程的喜爱,改变认知需要的具体方法有:
  1、改变学生对语文的看法。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来理解工具性。交际工具本身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交际是生命的相互展示,是生命价值的相互欣赏,是生命智慧的相互沟通、辉映和碰撞。人文性必然在工具性中得以体现。人类的文化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做人的道理以及真善美、假恶丑的现象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透视出真善美、假恶丑,就必然要通过读说等方式,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从语言文字中切切实实地去感悟、去体会,而不是微言大义地贴标签、说空话。所以,离开了工具性,人文性也无从谈起。
  2、改变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这种方法就是改变学生对课程某方面或几方面的信念。由于受先验经验或态度的影响,部分学生会认为学习没多大意思、知识没多大用处、上课很无聊等。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信念,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讲授不断提醒学生该课程对其在某方面是“更好的”或“最好的”,如,教师可以在课程开端介绍课程体系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度讲解;在开始讲授课程中某部分内容时,提示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在某方面的意义或作用,改变评价的关键是课程表现出对学生的意义。
  3、改变学生对课程的新认识。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新认识。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增加新的概念。可以增加一个以前被学生忽视的方面。学生对课程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认识或重视程度,常常会看重某方面而认为这方面更重要,改变学生对这些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些课程是必修课,有些是选修课。有些是侧重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有些是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强调这方面,说服学生更重视这方面。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怎样激发兴趣呢?我们要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进行。
  1.新。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种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即使某一种教学方法比较好,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使之程式化,这种教法也就停滞了,缺乏活泼的生命力。为此,我们设计各种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要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学习课文的愿望和现有语文能力的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使每个专题、每个板块、每篇课文的学习都有新意、有新鲜感。
  2.趣。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趣味”,绝不是庸俗低级或故弄玄虚,而是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了解并熟悉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渴求知识的心态,紧扣课文的特点,以知识的清泉浇灌,学生往往就会被吸引,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
  3.情。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笔墨中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情动而辞发,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教学时我们就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讲读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之口,如出我之心。
  4.思。学习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实用性和肤浅性虽占有一定的位置,但由于他们的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接触事物进一步广泛,他们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和知识会产生探讨的愿望,故而我们要高度重视他们“思”的锻炼和发展。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BY[2011]G119)。)
  牛志平,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