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记叙文写作抒情技法谈_记叙文写作技法
 

记叙文写作抒情技法谈_记叙文写作技法

发布时间:2019-07-14 03:49:16 影响了:

  这是个文字泛滥的年代,或华丽而空泛,或冷冽而无所寓,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或是内容空洞、材料雷同……总之,缺少思想的厚度和情感的浓度。北大教授孔庆生说:“写作是天地间最复杂、最奥妙的一门学问。这个奥妙就在于内功修炼的水平……作文糟糕的孩子缺乏的是真情,是爱。”
  记叙类文体的写作有一重要的要求,即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有真情实感。现我就如何做到这一点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直抒胸臆
  通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丰富的感情,它是情至极处的自然流露,不用假托,无须遮掩,显得激越奔放、直率热烈。很多叙事类的文章在结尾处常运用这种写法使情感喷薄而出。
  如:“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这是杨朔的《荔枝蜜》,文章的结尾作者发出了真诚的赞美之情:“……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是宕开笔锋后,对蜜蜂思想的突变,既是对蜜蜂的赞扬,又是为歌颂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的劳动者作铺垫,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虚实生情
  我们写作时常会有这样的苦恼:有些话题看起来太虚,如“思念”、“成熟”、“时间”等,无法表现,难以抒情;也有些话题看起来太实,如“桥”、“路”等,难以写得深刻,表达含蓄的情感。其实另有蹊径可走,那就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虚实生情”的写法。
  下面是对古今文学大家们的“夜”的描写:鲁迅的“夜”是飘散着豆麦蕴藻香气的水乡戏台上红红绿绿的人影,曹禺的“夜”是浓浓黑暗中狂呼怒啸、冲刷一切罪恶与苦难的雷雨,张继的“夜”是来自远处寒山寺幽幽肃穆的钟声,苏轼的“夜”是千里之外埋葬着爱妻的短松冈。
  鲁迅的“夜”是人影,曹禺的“夜”是雷雨,张继的“夜”是钟声,苏轼的“夜”是短松冈。在这里作者化虚为实,由虚到实,虚实结合,空灵飘逸。
  三、细节生情
  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或特征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
  1.写外貌,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与神韵。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作者运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把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从而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毒害之深。在她这里,一切都是夸大了的,是变了形的。她一出场,发出的就是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这是她不感惊奇而故作惊奇的结果。她的面貌特征也是在长期不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练就了一个“薄嘴唇”,“能说会道”,脸相却迅速衰老下来,只留下一个“凸颧骨”,没有了当年的风韵。她的站姿也是不自然的,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实际上她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失去了做人的骄傲,但又希望别人看得起她,尊重她。
  2.写语言,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孙犁的《荷花淀》中有一段非常好的细节描写: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商议探夫的简单的对话描写中,没有一句表达的不是对丈夫的思念牵挂之情,又生动地表现出她们的个性。
  3.写动作,应精选动词,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
  朱自清的《背影》里有这么一段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探”、“穿”、“爬”、“攀”、“缩”、“倾”六个动词,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体现了父亲买橘时穿越铁路、攀爬月台的艰难和努力的过程,进而衬托了父爱的伟大。
  其实,古人也深悟细节生情之三昧。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四、以景衬情
  即用景物来衬托、表现情感。“以景衬情”中的“景”不是写作目的,写作目的在“情”上。我们平时说的以乐景写悲或者悲景写悲,也可以是悲景写乐,应该都属于这样的范畴。
  请看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两段环境描写的句子:
  片段一:汽笛响了。我们已经上了船,轮船离开了防堤,在风平浪静,像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看着海岸向后退去,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感到快活而骄傲。
  这里用轻快明丽的景象衬托出全家人的兴奋快乐。
  片段二: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塞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号船,以免再遇见他。我的母亲一肚子心事,愁得了不得。此后我再也没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此处以阴郁厚重的压抑之景衬托出人们的失望沮丧甚至是担心之情。
  其实,以景衬情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柳永《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的冷落,“今宵”乃就上两句意染之。柳永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营造意境,渲染了气氛,增强了抒情色彩,以此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和自己同感同伤。
  因其巧妙点染,情真意切,而感染力极强。试想,如果学生能在高考作文中写出一两句“点染”句来,一定会以超强的情感穿透力,使阅卷老师精神为之一振,取得高分。
  文若无情,岂能动人?情感是作者与读者对话的媒介,是撞击读者心灵火花的电石。作文中如果抽出了真情,剩下的还能是什么?一堆文字垃圾。从应试的角度说,考生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才能与其产生共鸣,抓住阅卷老师的心,从而获得高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