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大学活动课程的特点及价值探析】
 

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大学活动课程的特点及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19-07-16 21:01:33 影响了:

·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YuanUrbanVocationalcollege

大学活动课程的特点及价值探析

合作

747000)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摘要]文章从当前部分高校开设活动课程出发,分析了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

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的特点。在高等教育发展

教学与学习的内涵,在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体现时代精中,活动课程以崭新的理念、

神的教育理念方面彰显出巨大价值。

[关键词]高校;活动课程;特点;价值[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09)01-0100-02

在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

。为落实《纲要》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精神,教育部又于2003年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方案》),涉及的八个学习领域中要求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l周的社会实践,高中三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须修够8学分。

近年来,作为我国同一教育模式下生长的高等教育,它与传统的基础教育有着雷同的问题与急需革新的地方。因此,改变单一学科课程体系,开发以社会、生活、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活动课程就显得紧迫与必要。一些

中央文明办、教育部、高校应对这一变化,按照中宣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

等活动”,在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规范了活进社区’

动课程,纳入学生必修学分,已经成为高校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使高校突破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然而由于对活动课程的特点、价值认识不清,使活动课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综合

因此很有必要对高等学校活动课程进行进素质的作用。

一步的讨论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活动课程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它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特殊功能。

一、大学活动课程的特点所谓活动课程,就是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

活动课程论的发展,从思想上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要追溯到卢梭,在19世纪后半期的“新学校”运动中出现这种实验和实践,到了杜威著作里,就形成一套理论,它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又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学科课程相比较,在总体上都服从于课程目

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因此,活动会生活、

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是一个与冰冷的科学世界相对应的洋溢“生动的主观性”的世界。因此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着

的基础,是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活动课程是克服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剥离的事实,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努力向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

根据哈贝马斯的划分,生活世界区分为三个世界: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在一个整体的“生活世界”中,个体与作为自然的外部世界、与社会中别的行为者、与自我同时发生关系,共同建构完整的自我。因此“在生活中”意即“在自然中”、“在社会中”、“生在

“通过生活”;意即通过对自我日常生活的经营亲其中”

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达成“生活即教育”的状态;“为了生活”意即活动课程致力于提升人的内在生活品质,充实个体的生存意义。最后还应明晰的是,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不是说传统课程没有生活或不在生活中,而是改变传统课程脱离儿童生活的局面,让儿童走出成人为自己预设的生活,过自己的有价值的生活。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与活动课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活动课程的重要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和简单的技艺训练性的活动方式,使之通过

调查、访问、考察、劳动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社会实践、

展开学习。这一追求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整合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它还能够赋予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的机会,使之不仅仅囿于对材料的记忆和推理,而且能

文化的、政治的观点出发对现象发表个人够从社会的、

创见,展现个体智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化信息为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

活动课程中的“自主探究”虽然形式上是“研究”,但实质上是“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要避免陷入只注重沿袭科学研究所遵循的程序和方法,抹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的。

3.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所获得的知识。活动课程超越以文化符号所表征的课程形态,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抽象的文化知识积累的认知方式,倡导依靠学生的亲身经历获得知识。直接经验的高扬重新恢复了人的兴趣、直觉、情感、体验等在探寻世界中的合法身份和目的性价值,使得机械化、刻板化的人的生命活动开始充满生命的激情和心灵的感悟。同时,应当指出高扬学生的直接经验并不意味着间接经验的退避,活动课程并不把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对立,它一方面尊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价值,另一方面寻求间接经验的个人意义。

二、大学活动课程的价值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课程建设的新进展,活动课程以崭新的操作理念重塑了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内涵,在超

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方面越传统的教育模式、

彰显出巨大的价值。

1.丰富了课程内涵,重建新的课程观

“范式转换”,这种转换首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

先表现为课程概念的转变。课程不再是静止的“跑道”,简单的“学习的进程”,吸收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观点,看到以学科为中心课程的不足,在高校执行学科课程后,开设以经验课程为主的活动课程,高校用课程的管理理念把松散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加以规范,丰富了课程内容。课程概念的转变随之带来课程形态的变化。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活动课程所代表的课程形态不再是在教

物化的、静态的知识文本,而是师育情境之外固定的、

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活动课程所体现的课程转向引起了传统高校课程理念的深刻变革,它将学习者置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

课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起个体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程不再是控制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的工具和手段,它有效地弥合了个体与课程之间的断裂,成为师生追求意义和价值、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2.丰富了教学内容,重建新的师生观

在传统课程教学下主要以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将学生从其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离出来。首先在活动课程的视野中,教学不再是单

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

一种建构意义的活动。这意味着教学成为一种生活,

以精神交流和意义创生为主要目的的生活;意味着教学要建立起师生之间以对话为特征的生命和情感的

沟通沟通,强化学生与教师的主体角色,建立起协调、

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学恢复了学生在知识建

教师与教师之间、构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师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隔膜,使之以合作与对话的态

再次,度,以更具创意和开放的精神提升教学的品质。

教学摆脱知识、纯粹理性对人的控制,防止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异化。

3.丰富了教育教学的作用,重建新的教育教学观活动课程还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学习观秉承主客分离的知识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心灵对固定的外部实体的确切把握,而这种把握的最好途径无疑是准确、完整地复述指定教材中的知识,于是教育中的接受学习和记诵之策大兴其道,学习因而成为单纯的认知行为,成为封闭的个体行为。活动课程打破知识“霸权性”,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得到确的

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认。

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由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参与,活动课程遂改变原有的单纯的认知学习。活动课程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

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与合作能够深刻和完善彼此的见解,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学会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

200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

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