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看到背面”作文一题多作_小题也要大作作文
 

“看到背面”作文一题多作_小题也要大作作文

发布时间:2019-07-17 04:14:43 影响了:

  看到背面  指导教师 袁宗强  喜欢鲁迅先生的文字还是近几个月的事,以一个确切又令人怀念的时光碎片来划出那个开始的话,应该是《祝福》中描写“我”思索祥林嫂之死的那一段。曾经读先生的文章,也只是口上念几声,心中留下几句,不等光阴如梭,记忆就自动将那些模糊成混乱的影子了,从未有这般见血封喉般的犀利刺入脑海。
  拾了先生的遗产,我的思想也握了一把披荆斩棘的刃,坚固而锋利。我也恬不知耻地给它取名为“革命”。于我而言,“革命”的象征更近似于手术刀,破而后立。但从先生文章中窥出的镜头推测,只怕是持刀的医生过于稀少。也难怪先生说自己“寂寞”、“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了。
  相较之下,我何必谈英雄,即便是我最亲近的人,我都无法改变她那根深蒂固的想法,何必谈改变,连动摇都没有痕迹。
  我与母亲有数次关于走人行横道的争论,皆以双方各执己见,然后在各自的房间另寻他事而终结。今日亦是如此。事情的起因——也许根本说不上起因,只是母亲自然而然的习惯罢了——是母亲潇洒自如地穿梭于暂止的车流中。稍后我追上她问她为什么又不遵守法规。她也依旧是原先的一套,义正词严地指责我迂腐,又搬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通”。就这样,我一路声音越来越大:“违法就是不对的!找什么理由!”(是不是先生写《呐喊》时的心情,也是如我这般无奈呢?)她也不甘示弱:“法律是人定的,面对特殊情况就要随机应变。”我对着她理屈词穷感到万分的……“人大没请你去立法真是对不住劳苦大众了。”然后我们愤愤不平地回到家,以双方各执己见然后在各自的房间另寻他事而终结。
  不知道怎样行事为正确吗?以母亲的见识而言,能不知道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吗?却只看到了兵家的“见机行事”。而中国传统文化何时沦落至不合时代的违法文化了?如那个“窃书不能算偷”的孔乙己,恐怕原因还是在于母亲这样为错事寻找理由以求心安的本性。再回看我自身,真的是洁白无瑕而理所当然地批评母亲的行为吗?不只是我,每个人真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改正吗?闯红灯的司机不知道安全吗?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厂主不知道诚信吗?贪污受贿的官员不知道道义吗?法律呢,也不知道吗?
  新中国成立也有六十年了,当年的病也基本治好了,但新病又如豺狼之后的虎豹,恶狠狠地盯着人心。先生笔下众多人物的悲剧,是源自自身的未觉醒;今日众多人的错误行为,是源自觉醒却不思进取的顽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想,这也是人之伟大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廉颇负荆请罪,所以他成为一代名将,唐太宗以人为鉴,所以他成为一代明君,而先生“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也是他能成为一代伟人的原因吧。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先生已经做了一个好榜样,作为一名战士、一名“医生”,他奉献了全部。而我可以继承的,就是他的“手术刀”——只要世上的病疾还存一分,“手术刀”就永不会丧失用武之地。
  点评 本文为议论文。
  许多同学写议论文揭示现实问题,总不免给人老气横秋的感觉,觉得他以学生的身份居高临下指指点点未免不合适。而本文却不给人这种感觉。因为他写的事很小,写的现象非常普通,写时注意联系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这样既扩大了文章所揭示问题的普遍性,又表明了严以律己的态度。
  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当代普通市民素质的关注,但更是看到“不遵守法规”背后“知错不改”的顽固,强调了“改造自己”的难度与重要意义。
  议论深刻,评为一类卷。
  看到背面
  江苏省苏州中学 解粼皓
  指导老师 周红蕾
  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摆好一只乌黑的石砚,提起一支细长的毛笔,吸满浓墨,精心地临摹一篇《兰亭集序》。点化间,笔触下,千年文明似乎融入了每一滴墨。一道道墨痕,诉说着它的博大精深。
  五千年前,那泛着青光的鼎、角、觚、尊上,便刻下了传承文明、独一无二的汉字。周朝后,笔便与墨一同,以其精妙的口吻——汉字,为世界讲述一个伟大民族、一个伟大国度的兴衰荣辱。
  于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犹如一卷飘着墨香的长卷,轻轻展开。这是一幅既精致又壮阔,既单调又丰富,既简单又绵长的字画。这画卷的开头,是上古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在大河大江之畔创立了华夏民族,兴盛了中华文化!随之而来的,是春秋战国的逐鹿中原,是秦皇汉武的雄才伟略,是唐宗宋祖的光彩迹业,是蒙、满民族的万丈豪气……粗粗看去,这篇长卷不正是幅壮阔群山,是条奔腾江河?自开端看向结尾,奇峰竞秀,惊浪击空,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丰功伟绩比比皆是。这真让人荡胸生云,血脉贲张,如此气势,谁与争锋?
  待我平静下激动的心情,走近这长卷,细细观摩,却竟又是另一番光景。没有粗放的写意山水,却只是细腻的笔墨、描绘的工笔画扇。《诗经》《离骚》这些园中初艳刚刚绽开,朵朵文学奇葩便争相绽放。有柳永婉约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有苏轼豪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司马迁、司马光宏伟的史学巨著,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经典。有唐诗美在精妙,有宋词美于声情……这文学殿堂的美妙如满园春色,却又是那春色无法比拟的。
  再看画卷,再细细辨那墨迹,其中有戏曲的悠扬,有丝竹的美妙,有壁画的壮美,有丝绸的柔滑,有五岳的挺拔,有香茗的暗香……这长卷有时是那样地清晰,有时却那般模糊,令人捉摸不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画卷是那样悠长奇妙,想看尽每个细节是不可能了。只偶瞥一隅,便气象万千,波澜壮阔;只轻吸一腔画卷的墨香,便受益终生,享用不尽。
  收起长卷,回到宣纸前,挥毫泼墨,一蹴而就,用毛笔书写我对这五千年文明长卷的解读,用汉字题上我对这伟大文明的崇敬热爱!
  点评 本文为散文。
  “笔墨”这个内容,与“看到背面”这个题目,似乎不相容,其实可相容。“背面”不是“反面”,并不一定写与大家普遍公认的面貌不同的内容。“背面”可以是普遍公认的面貌下更深刻的本质。本文就是写观察笔墨带来的对中国漫长历史的整体感受。文章大气而不觉空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