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析金庸影视剧的改编】金庸改编的电视剧排名
 

【浅析金庸影视剧的改编】金庸改编的电视剧排名

发布时间:2019-07-17 15:23:43 影响了:

浅析金庸影视剧的改编

摘 要 文字可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影视则可以帮人们化抽象为具体,把一切于眼前展现,这其中又以武侠为最。侠客们或仗剑天涯或儿女情长,都一幕幕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可能也是武侠小说一次次被翻拍却经久不衰的原因。

金庸小说自上世纪50年代被搬上荧幕以来,经历无数版本,其中又以本世纪初的央视改编及最近的湖南电视台的翻拍引起最多关注。本文以张纪中为代表的央视和以于正为代表的湖南卫视为主,以《笑傲江湖》为例,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与金庸武侠电视剧的差异及不同版本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翻拍的时代背景、人物设定、受众诉求等与原著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金庸小说,影视改编,央视张纪中版笑傲江湖,湖南台于正版笑傲江湖

绪论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各式电子产品、影视媒介已经进入日常生活,人们接受事物已经由最初的平面转变为立体。影视因其得天独厚的传播特点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了受众人群最为广泛的媒体。而相较于电影,电视由于它的普及性和对生活的深度介入更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这其中,武侠电视剧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它承载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行走江湖、侠之大者的无限幻想。金庸武侠电视剧在内地、香港台湾甚至新加坡等地区的热播也印证了这一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最先拉开了金庸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序幕,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剧制作者对于金庸小说的改编兴趣没有减少,观众对于金庸武侠电视剧的热情也没有减退,进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翻拍高潮。

目的与意义

可以说,“金庸热”是当代中国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纵观金庸小说改编的不同影视剧版本,可以发现,影视剧与原著之间、影视剧的不同版本之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产生了从语言文字艺术到视听艺术的转换过程中的差异现象。而差异的产生,涉及到时代背景和创作主体和接受个体等方方面面。本文从电视剧叙述内容、收视群体心理等方面对金庸经典电视剧版本进行比较,试找出各个版本在改编上的得与失。

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后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开始流入内地,大陆学者对于金庸小说的研究起步。时至今日,研究金庸小说的各种论著己经不胜枚举,更有“金学”一说。陈墨曾著九部专著研究金庸小说,冯其庸、严家炎、钱理群、章培恒、陈平原、刘再复等就金庸作品的现代性、文学史地位、雅俗品位等进行过专门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陈林侠的《电视剧改编的文化立场与意义想象一一兼论电视剧的影视改编》主要论述了小说情节与电视剧情节改编的冲突; 王宁的《从小说到电视剧本》则主要论述的是小说人物怎样改编成电视剧中的人物的问题; 孔庆东的《金庸评传》从金庸先生的人生道路与创作历程入手,阐释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现象和人生意义。以上研究多是围绕金庸本人或金庸武侠小说进行的,而金庸武侠小说,与同样具有通俗特性的大众传媒——电视的结合,却很少有专门而系统的论述。偶有涉及,也只是对金庸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回顾。至于从小说本身挖掘其内涵与影视改编中异同,改编电视剧版本之间的差异性则更是鲜有提及。

研究方法

金庸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从上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其间经历了多个的版本。每个版本都有所差③②①

异,都存在对原著的不同程度的背离。改编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时代浪潮的追求,有主创风格的自我标记,不一而足。由于金庸小说的影视剧改编历时久远、版本众多,本文仅以2000年以来的改编版本为例,有针对性、多角度分析原著小说与改编剧本间,不同版本间的差异。 ④

1. 金庸小说与金庸武侠电视剧的改编

金庸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个很特别的存在,他创作的武侠世界是成年人所向往的童话世界,是独特的英雄神话。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依碧鸳”,这构成一联的十四个字带出了金庸的小说名称,此外,金庸还有短篇《越女剑》。十五部武侠小说构成了金庸的艺术世界。

1.1金庸武侠小说内容方面

金庸武侠小说有着区别于古龙、梁羽生等其他武侠小说的鲜明特点,就其内容而言,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主人公都会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个人是在国家民族利益之下的个人,如小说中郭靖誓死保卫襄阳城,杨过放下个人仇恨同仇敌忾,萧峰牺牲自我换来和平等等,真正的“侠之大者”从来都是如此。此外,在他的小说中并没有像一些武侠小说一味主张打打杀杀,而是指出“和平”才是最高境界,练武是为了强身是为了“止战”,即中国的武侠精神“止戈为武”,这不仅体现了现代和谐精神,也体现了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特点。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复仇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不论是弑师之仇、杀父之仇似乎都不共戴天,可是如果想要得到心灵的平静与释放就要学会选择放下,而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人,则往往不能善终。这与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不能说不无影响。

1.2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方面

在人物塑造上,金庸笔下的人物可谓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金庸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气象万千,既有性格单一的‘扁形人物’,也有性格丰满的‘圆形人物”。⑤这些人物不仅可以用书籍著作去分类,也可以用武功,性格,信仰去分类。郭靖与萧峰虽书出不同,但都具有正气凛然、肝胆照人的英雄豪气,即使这样,作者在人物刻画上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在性格上一个稍显木呐,一个粗犷勇武。金庸也常在曲折离奇的江湖际遇或复杂多变的恩怨纠葛中对人物的人性、人情、人心、人生进行深入刻画⑥。《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本是潇洒倜傥、不喑权利、信仰坚定,黑白分明,与魔教势不两立的热血青年。但却无故遭人迫害,被迫卷入权利欲望斗争,在成长的打击磨砺下终于认清世间真正的的正与邪、善于恶,最终笑傲江湖。同时,金庸笔下的人物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处处透露出作者感悟的人生哲理。如:“江南四友”、段誉等,他们可能只是一些小人物,但又热爱琴棋书画,善于吟诗作对; 张无忌、袁承志等,皆是品格高尚、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的君子、侠士,这些无一不突破了以往武侠小说单一写武功与内容的模式。

同为讲故事的叙述艺术,电视剧与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等方面有着相同之处。与电影相比,金庸小说也许更适合用电视剧的形式来诠释。这主要是由于电视剧的容量和长度都适合金庸小说原著的篇幅,而电视艺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品质也更符合金庸小说的特质。⑦

1.3金庸小说作品的影视改编

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与一般原创的电视剧不同,“改”的是原著的内容,“编”的是电视剧的剧情。对于原著作品,改编者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全新审视。同时改编者要将原著中的人物情节、内容框架等以新的形式在另一全新的、具体的媒介中表现出来。对于不同小说的不同改编者还应考虑到受众观众的心理,要明白绝大多数观众在观看电视剧之前已经阅读过原著了,那么观众对于电视剧还有期待么,将有哪些期待?在观看一部已经了解了绝大多数剧情的电视剧之初,观众首先探寻的便是电视剧与原著之间的联系;是否和自己心目中的男女主角相符合,一招一式是否与自己想象的相一致?而在此基础上更加困难的就是创新,如何能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给人

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给观众以惊喜,这是任何一位编剧都要面对的难题。但如果一味追求创新而背离了观众的心理期待,脱离了故事的基本框架则更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同感。寻求改编作品与原著作品的平衡,以达到原作者与观众都满意的标准则是改编电视剧永远存在无法逃避的难题。

对于金庸武侠剧的改编开始于上个世纪,1958年香港峨嵋电影公司将《射雕英雄传》改编成为2集的粤语电影,从此拉开了金庸小说改编的序幕。

迄今为止,金庸影视剧的改编有着地域分布广泛(东南亚国家中也多有涉及),开始时间早,脍炙人口的作品更是一次次被搬上屏幕的特点。《射雕英雄传》除了是最早被搬上大屏幕的作品之外,三部电影九部电视剧的产量可以窥见其受欢迎程度。紧随其后的是《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 》,《神雕侠侣》自1960年以来被翻拍成三部电影八部电视剧,《笑傲江湖》则被翻拍成五部电影七部电视剧,此外,《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天龙八部》也被多次翻拍成各种版本的电影电视作品。金庸武侠作品除了多次被翻拍这一特点外,不难发现,各部作品、各个版本最早都于香港被翻拍。这一特点应该与金庸先生生活于香港有着莫大关系,同时,香港经济较发达,思想开放早,民众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等因素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相较之下,金庸影视剧改编在大陆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开始于本世纪初,由央视投资张纪中制片,改编了一系列金庸武侠作品。到目前为止,2000年张纪中投拍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鹿鼎记》《倚天屠龙记》已经上映。而其中最先投拍、最先面对观众进而最先引起争议的非《笑傲江湖》莫属了。

前文已经提到过了,《笑傲江湖》并非是金庸被改编最多的作品,那么央视为何在翻拍之初选择《笑傲江湖》,而没有选择带有娱乐性的、脍炙人口《鹿鼎记》,或是为广大金庸迷推崇的最为纯洁不朽爱情经典《神雕侠侣》,值得人们深思。

《笑傲江湖》开始写于1967年,那正是中国大陆" 文革" 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笑傲江湖》有着许多不同于以往作品的特点。它是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中唯一的、被公认的“政治小说”。其中有许多的政治寓言。金庸在这部作品中,第一次不以帮主、盟主、武林至尊为主角,他所刻意塑造的令狐冲只不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武林侠客。围绕着令狐冲,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塑造了各种性格各异的人物:怪异的东方不败、狂傲凶残的任我行、老谋深算的岳不群、霸气凌人的左冷禅、活泼可爱的小仪琳、痴情的任盈盈...... 他们无一不是生活在“江湖”,无一不是生活在你死我活的权利欲望斗争的中心。正因为《笑傲江湖》充满非常强烈的权力斗争意识,所以与其说金庸是在写武侠英雄,倒不如说他是在刻画一个个政治人物。事实上,金庸也曾承认,在他的构思中,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甚至是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都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金庸在他的武林小说中,第一次把强烈的政治意识渗透进去,第一次把武林高手当成政治人物来写。

央视作为大陆的官方主流媒体,一直以来都已沉稳、大气、历史风格路线为主,故而选择《笑傲江湖》作为第一步武侠剧的改编可以说是情理之中。其次,央视在进行改编是并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加上严格的政审都决定了第一次改编必须是有着深刻意义与文化底蕴的《笑傲江湖》。

2. 《笑傲江湖》

2.1张纪中版《笑傲江湖》

金庸先生从来不反对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同样他也不反对自己的小说在影视化中被改动。甚至在央视版的《笑傲江湖》改编拍摄时,“版权我只要了他们一块钱,完全是象征性地卖,等于就是赠送的”⑧。可见,在自己的小说影视化的问题上,金庸的态度是积极的。

作为原作者金庸先生评价央视的《笑傲江湖》时,认为(央视版《笑傲江湖》) 内容修改得太多,

当初他在电视剧开机前,就曾跟编剧提出,要忠实原著,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适当的删节但不要作过多的添加。但在最后的电视上,增加了太多的情节,有的甚至脱离了原著。

改编的过程,不仅涉及从文字符号向视听图像符号的动态转换,还涉及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原著与改编之间始终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以央视《笑傲江湖》为例:

首先是出场问题,小说《笑傲江湖》共分为四十章,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章节题目,每章两字为题,精确概括全章内容,这是金庸小说之前所没有的,小说以《灭门》为始,金庸的小说常常喜欢从远景写起,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春光烂漫的人间美景顷刻间就会变成人间炼狱。在极端的神秘中,青城派对福威镖局实行残酷的灭门大屠杀。在此时,小说刚刚拉开序幕,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在小说第五回《治伤》中,传说中的令狐冲终于登场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第一次正式出场居然是在衡山城的一家妓院中,而这《治伤》当然也是仪琳为令狐冲治伤了,小尼姑仪琳甘愿付出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仅从摘瓜这一件小事她已经做好了下地狱的决心和准备就能看出。

小说到此,可以说已经牢牢地吸引住了读者的眼球,可如果完全按照小说的节奏来演绎,男主角令狐冲有可能在第五季之后才会出现,这不符合一般电视剧的叙事节奏和观众的接受习惯,在没有主角出场的前五集很难吸引观众眼球甚至影响后面的收视情况。基于种种考虑,央视《笑傲江湖》对于男女主角做了一次大胆尝试——提前出场。从该剧内容上来看,由令狐冲替代了书中原本的二师兄劳德诺,与岳灵珊同下福州,探寻为何武林各派对林家蠢蠢欲动,青城派在密谋何事。编剧改变了与事件相对应的人物,导致令狐冲不得不在剧情开篇登场。

其次较大的改编是小说女主人公任盈盈,任盈盈在小说里的第十七回才正式出场,对于小说来说这样的情节设置很好,除了前面的血雨腥风、尔虞我诈,还有令狐冲和岳灵姗纯洁又不自知的玩伴儿之爱,都给这个爱恨纠缠,亲仇共在的女子出场做了结实的铺垫,这样不同凡响出人意料的出场,分量更是不同。但是,如果电视剧完全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无疑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所以电视剧中,改编者让任盈盈提前出场,她与令狐冲的初次交手的缘由设定为曲洋,两人上演了一场对手戏,这形成了两人关系发展的起点,两位陌生男女,萍水相逢,表面上针锋相对,甚至大打出手,实际上却是在考验,磨合,增进了解的过程,同时,任盈盈的提前出场,为其身份又增添些许神秘味道。⑨但不可否认的是男女主角的过快出场使得该剧整体上缺少一丝神秘感,一些旧的观念认为,男女主角越早出场越好,其实不然,这会使观众没有时间去与原著比较去遐想去回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央视作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笑傲江湖》中,编剧与导演竭力在画面表现上再现小说中的自然风光,让观众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因为内地地大物博风景秀丽,在呈现小说中所描绘的风景时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拍摄时多为实景拍摄,小说中涉及到的山川河流,基本在小说中原地取景、就地取材,唯美且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以其中一处为例:《笑傲江湖》中的地理位置集中在“五岳”,且以华山、恒山为剧情重点发生地。中央电视台版中令狐冲与岳灵珊在华山练习“冲灵剑法”的这段戏,就是摄制组专程到怪石嶙峋的华山取景,以仰拍的角度展现令狐冲与岳灵珊在巨石上练剑,配合着身后碧绿的飞瀑,石下潺潺的流水,美景映衬着青梅竹马的两人,仿佛一幅山水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⑩

2.2于正版《笑傲江湖》

前文已经提到过,武侠剧的改编最难以把握的就是尺度的问题,如何在已有的框架内有所创新是所有改编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很多编剧一味追求创新以吸引观众眼球而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这不仅伤害了原作者的感情更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徐克导演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改编过《笑傲江湖》,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一角色大获成功,可是作为原作者的金庸却对此不以为意,他说:徐克“把我的小说《笑傲江湖》瞎改,把东方不败由男人改成女人,并用一个女人来演,而一个男人的变性,在性格上是会有变化的,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复杂的有变化的、有过程的,是不自愿的,并不像电影里表现得那么简单。他后来还要买我的小说拍电影,我说朋友还是做,但是小说不卖给你了,合作的事情不做了。”11可见,金庸认为,

为了能把小说转换成影视,改动是必需的,但无论怎样改动,都必须忠实于原著,不能使小说在作影视化呈现时显得似是而非。

在张纪中版的《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的饰演者同样是名女演员,不同的是该剧并没有背离原剧的初衷,东方不败的扮演者著名越剧演员茅威涛在剧中是女扮男装,甚至到该剧播出结束后都有观众不知道东方不败的扮演者是名女性,这不可谓不是演员的成功。

而在2013年出的湖南台热播剧于正版新笑傲江湖中,则彻底颠覆了东方不败是男性而后自宫这一人物,把东方不败彻底变成女人,由一女性偶像演员出演,变成“东方姑娘”的《笑傲江湖》可谓“大胆创新”!

在小说中,东方不败被设定为男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面的“自宫”做铺垫,进而突出东方不败的权利欲望的膨胀到了变态的地步。在小说《笑傲江湖》对于绝世神功“葵花宝典”的出处略有交代即前朝皇宫中的一个太监,而这位太监则是武林高手。由此可知首先创立葵花宝典神功的是位男性,而修炼葵花宝典的第一步便是“欲练神功,引刀自宫”。如此苛刻的练武条件在金庸的小说里还是第一次出现。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说“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12其实不难想象,一个身负绝世神功的宦官生活在皇宫里的目的恐怕不会单纯,在中国的封建生活里宦官干政、宦官夺权的事并不少见,中国三千多年的政治中最黑暗的往往就是宦官弄权的时期。而作者如此设置极富象征意义:只有那些心中充满了强烈的

13权利欲望的贪婪之人才会去修炼这断子绝孙的《葵花宝典》这是金庸对这些贪婪之人的辛辣讽刺。

再看东方不败,东方不败为了篡夺教主之位而修炼《葵花宝典》,不也是为了满足贪婪的欲望么,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则是将自己便成了不男不女的“太监”,相同的还有伪君子岳不群,欲壑难填左冷禅,他们都为了所谓的“宏图伟业”不惜牺牲无辜甚至是付出断子绝孙的代价。这些都是人性中最为丑恶的一面。

而最新版的《笑傲江湖》中却直接把东方不败设定为了女性角色,首先缺少的就是原著中东方不败作为男性面对是否选择自宫时的挣扎与抉择,一方面是欲望的驱使,一方面是作为男性的尊严,这种人性的拷问新版电视剧直接就省略了。其次是东方不败与令狐冲的第一次相遇,令狐冲在妓院第一次遇见东方不败,作为花魁的东方不败被流氓调戏令狐冲出手相救,这极富浪漫的一幕,成为了了东方不败对令狐冲最初的印象,也为后面的东方不败“情动”令狐冲奠定了基础。至此为止对于原著小说开场部分,新版《笑傲江湖》可谓做了全面改动。

就人物形象而言,新版《笑傲江湖》编剧也做了不少调整。首先是令狐冲,首次出场是在第二集,在东方不败篡夺教主之位十年之后时间跨度不可为不大,此时的令狐冲正值青年,与书中所描绘令狐冲潇洒不羁不同,银幕上的令狐冲还是个带领师弟师妹戏弄夫子、调皮捣蛋、欺瞒师傅的叛逆青年,有着青年人的嫉恶如仇却也是冲动鲁莽。在偶遇恒山女弟子仪琳被淫贼田伯光欺辱时挺身而出,最后竟与田伯光拜堂洞房,被发现之后与田伯光打斗不敌,最后竟被女扮男装的东方不败所救。在戏剧冲突上新版《笑傲江湖》可谓是全力表现,但是,作为一部有着庞大观众基础的武侠改编剧,如此改变似乎让金庸先生本人及广大金庸迷们不能接受。

作为小说女主人公的任盈盈在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庸笔下的任盈盈是魔教圣姑,是一个清冷孤傲、武艺高强的女子,金庸对任盈盈着墨并不算太多,但任盈盈的人物形象却极其生动鲜活,以至于她在金庸小说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自从任盈盈在书中出现后,她的身影就无处不在。无论是一颦一笑、还是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尽显女人的极至风范。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下,没有一个女子能像任盈盈这样,集明艳高贵、威严凌厉、温柔体贴、妩媚娇羞、精明果断、聪明灵秀、善解人意于一身,同时又带有现实世界中所有可爱女性的共同特征。但在新版《笑傲江湖》中,于23集末出现的任盈盈基本上一出现就被令狐冲所打动,进而倾心于他。这缺乏基本的逻辑,一个武艺高强,又亲眼目睹父亲被人所害的基本与世隔绝的女子怎么会轻易相信别人甚至倾心于人。而此时的令狐冲经历了小师妹的移情别恋,师傅的不信任,师弟的惨死,与令狐姑娘的邂逅之后遇

到了一生的伴侣,首先俩人缺少感情根基,缺少故事逻辑推动力。在之后虽然俩人共同解救任我行,逐步揭开岳不群的虚伪面孔,可是任盈盈都是作为令狐冲的附属出现的,缺乏自己的主张,更遑论神教圣姑的杀伐果断,雷厉风行。另一方面,任盈盈在亲眼看见东方不败谋害自己亲生父亲之后的情感转变该剧竟然没有体现,甚至说任盈盈是真心对待东方不败,而曾经的“东方叔叔”和现在的“大小姐”竟然爱上同一个男人,就年龄上俩人相差八至十岁,任盈盈应该比令狐冲小四到六岁,在于正笔下的这一段匪夷所思情感纠葛里,江湖最后归结于爱情,计谋归还于爱情。

在该剧的最后,也是戏剧冲突的最高潮,任盈盈身重剧毒,将不久于人世,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东方不败却因为爱而亲手结束了这一切,东方不败找到平一指要求用她的心脏换任盈盈的心脏以解任盈盈身上的剧毒。先不考虑医疗水平的问题,就东方不败而言,杨莲亭与令狐冲容貌一致,是先爱上杨莲亭的容貌再爱上令狐冲,还是先爱上令狐冲爱而不得再恋上杨莲亭的容貌就不而知了。

两个版本有着如此大的差异,原因在哪里。首先,拍摄的时间不同,两部电视剧前后有着十年的差距,2000时正逢世纪之初,一切都处于懵懂萌芽阶段,人们接受新事物也开始了新的阶段,此时的张纪中版《笑傲江湖》虽然也注重创新,却不得不考虑到观众的承受能力及拍摄条件,所以2000年的张纪中版《笑傲江湖》还是以原著为基础,画面以自然景观为主,清新优美。而十年之后的今天,经济的突飞猛进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的观众的要求和接受能力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翻拍的难度越来越大,创新就成了导演编剧吸引观众眼球的首要条件,于正版《笑傲江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虽然背离原著的大幅度改动有许多诟病,却也吸引了众多观众,创下了同时段收视奇迹。其次,投拍单位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央视作为官方主流媒体,有着引导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央视在拍摄过程中考虑的要比一般媒体多,局限性大,娱乐性只能作为一部分要求,文化的影响性则更加重要。与此相反的是地方媒体的开放性,一切以观众为标准,一切以收视率为准则。这就使两部电视剧在出发点上就出现了不同,2013于正版的《笑傲江湖》本身就打着娱乐、创新的旗号,定位不同要求也就不同,不能用统一标准过分苛责。同时,拍摄技术的提高,拍摄条件的改善使得2013于正版《笑傲江湖》有着鲜艳浓烈的色彩,绚丽多变的画面,给观众以新的视觉感受,这些都是成功的创新。

结 论

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必然会受到影视自身形式特点的约束。影像的直观性、现代性、叙事的时空性,以及电影、电视在物质条件和艺术表现方面的不同,都会对整个转换过程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地区时间、经济条件、文化素养、接受能力,都会导致创作主体在改编程度把握上的千差万别。而不同的地域,在历史积淀、文化传统方面又各有区别。

影视艺术是一种时代性的代表艺术,观众的品味必然会受到当时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舆论、思潮、品味等等的影响。在金庸的小说中,一代一代,不知叙尽了多少英雄侠士,绘尽了多少朝代更迭的沧海桑田。而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中,又不知激励了多少热血男儿。随着时代不同,各种版本都基于自己的解读、观点,对原著作了一定程度的创造和发挥。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创造和发挥,可以增添影视作品的娱乐性,也可以让观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经典、名著产生新的理解,从而让经典焕发永恒的光芒。

[1]注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The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2002年04期

[2]电视研究 , Tv Research, 2001年05期

[3]重庆出版社 2008年11月 孔庆东著

[4]宋永忠 金庸影视作品的审美特征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孔庆东 金庸评传 北京 重庆出版社 2008 20

[6]陈希 《笑傲江湖》电视剧版本之比较研究 山西大学 2012

[7]宋永忠 金庸影视作品的审美特征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张英 学问不够是我的一大缺陷 南方周末 2003.7.31

[9]陈林侠 电视剧改编的文化立场与意义想象——兼论电视剧《笑傲江湖》的影视改编 北

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2.4

[10]陈希 《笑傲江湖》电视剧版本之比较研究

[11]徐渊 金庸小说的影视剧现象 陕西理工学院 2006

[12]郑雷 补白葵花宝典 华侨大学学报 2001

[13] 高晓峰 《笑傲江湖》之葵花宝典探讨 电影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墨, 浪漫之旅——金庸小说神游,上海三联书店,2000.

[2]陈希, 《笑傲江湖》电视剧版本之比较研究,山西大学,2012.

[3]陈墨, 英华之咀——金庸四部佳作回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

[4]宋永忠,金庸影视作品的审美特征分析,东北师范大学,2008

[5]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5.

[6]陈林侠,电视剧改编的文化立场与意义想象——兼论电视剧《笑傲江湖》的影视改编,北京

电影学院学报,2002.4

Analysis of Jin Yong"s film adaptation

Abstract: Writing can give people unlimited space for imagination,Television can help people abstract into concrete,Everything in the show in front of,The martial arts as the most,The swordsmen or sword Tianya or be immersed in love,All scenes show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This may be a reason of martial arts novels again by copying is enduring.

Jin Yong"s novels since 50"s of last century is shown on the screen, through countless versions.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 CCTV adapted and the recent Hunan television remake caused the most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CCTV represented by Zhang Jizhong and Yu Zheng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unan satellite TV, "the legendary swordsman" as an example to,Analysis of difference of martial arts novels of Jin Yong and Jin Yong martial arts drama and between different vers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 remake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original audience appe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Key words: The novels of Jin Yong; the film adaptation; CCTV Zhang Jizhong version of the legendary

swordsman;HNTV Yu Zheng version of the legendary swordsman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