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温暖非洲之心——马拉维 马拉维
 

温暖非洲之心——马拉维 马拉维

发布时间:2019-07-18 03:48:50 影响了:

  其国其名  马拉维境内有三个较大的城市,第一大城市是首都利隆圭,第二大城市也是该国的商业中心布兰太尔,第三则是姆祖祖。在姆祖祖曾经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叫尼安加,这个古老的民族曾经还有一个更古老的名字叫马若维。马若维人曾经是炼铁工,而马若维的意思是从炼铁窑里射出的照亮夜空的“光束”。从词源上讲,马拉维来源于马若维。因为这个民族的名字,同在姆祖祖地区的那个美丽的湖泊就叫马拉维湖。
  10世纪前后,来自刚果南部的班图人迁移到马拉维湖北部,在那里班图族的一支向南迁到马拉维湖西岸,发展成了现在马拉维诸多民族中的齐瓦族。另外一支,沿着马拉维湖东岸,到达马拉维南部地区,成为现在尼安加族的祖先。19世纪,罪恶的奴隶贸易也延伸到这片土地,在奴隶贸易最猖獗的时候,每年有2万名当地人被掳走贩卖。1891年,马拉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被称为尼亚萨兰。据说,当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刚刚从马拉维湖上岸,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们指着马拉维湖,问当地的居民:“这个湖叫什么名字?”由于语言不通,当地居民以为他们问:“那是什么?”于是就回答:“ Nyasa(湖)!”从此,英国的殖民者就把这片土地称为Nyasaland,中文音译为尼亚萨兰,即“湖畔地”之意。马拉维人和马拉维湖是分不开的。
  马拉维湖
  马拉维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为3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马拉维东北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是绵亘非洲的东非大裂谷的末端谷底,是典型的断层陷落湖。马拉维湖长度为365英里,宽52英里,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日历湖”。
  在马拉维两年的时间里,我多次去湖边,孟沽其的沙滩、猴湾的小猴子和岸边婷婷的苇草、漫可洌的落日,每次都能带给我不同的幸福。马拉维湖的湖水清澈蔚蓝,映衬着没有被工业污染过的蓝天白云,让人感到无比静谧、安详。在那美丽的湖畔地,心会沉静下来,融入画一般的景色里。
  夜晚在湖边远眺,会看到星星点点的渔火,那是晚上出去撒网的渔民。第二天清晨,在朝阳的光辉中,就能够看到他们划着独木舟,带着夜晚劳作的收获,回到岸边。收获多少不会影响他们天然乐观的态度。在马拉维湖,看不到现代动力的渔船,只会看到捕鱼的独木舟,因为马拉维湖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马拉维的国家公园,不允许现代化的捕鱼作业。但是当地人千百年留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也同时得到尊重和保护,因为他们的捕鱼方式,不会破坏湖区的生态平衡。当地人只吃湖里最常见的几种鱼,他们不吃蟹,不吃甲鱼。
  马拉维湖的物种非常丰富,有上百种龟类,上千种鱼类以及爬行动物等。最著名的就是丽鱼,全世界发现有400多种丽鱼,其中30%的种类能够在这片水域中找到,更有五种属马拉维湖独有。我们曾经在曼沽其乘船到湖中的一个岛屿上。在岛屿的石湾边,透过清澈的湖水,我们看到大大小小的丽鱼,有银灰色的、有红色的、有蓝色的、那些可爱的小精灵,让人不得不感叹造化的伟大。游玩的时候,当地人还特别提醒我们,不能单独一个人留在岛上,因为岛上的动物太多,不知道哪个会突然不友好。岛上的丛林里、灌木中,众多羽毛颜色各异的鸟儿唧唧啾啾地奏出大自然最动听的音乐。岛上也经常见到像拳头一样大小的蜗牛,静静地趴在草丛中,他们不用太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因为当地人不乱吃动物。小岛岸边的巨石上,常常是巨型蜥蜴们晒太阳的地方,我们所见最大的蜥蜴有近2米长,不断地眨动着眼睛,好像在纳闷这些人的颜色怎么跟马拉维人的颜色不一样啊。
  马拉维人
  “温暖非洲之心”是马拉维人为自己赢得的荣誉。
  历史上,班图人持续不断的民族迁移带来持续不断的部族冲突,这种冲突也一度妨碍了马拉维社会的形成。直到20世纪初,明显的民族差异才消失。虽然由于宗教信仰的差别,不同教区之间会有纷争,但是内部的部族冲突已经消失,“马拉维民族”的概念开始形成,马拉维人也形成了保守、传统和非暴力的民族性格。
  从部落形态直接进入现代经济的发展轨道,使马拉维社会还较多地保留了以部落为主的社会结构形态和生活方式。在部落里,酋长是最高权力的行使者,也拥有较多的财富和土地。像大部分农耕社会一样,他们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主外女主内。马拉维人的主食是玉米做成的西玛,类似甘肃人吃的馓饭,一般配菜汁和花生米糊。在餐厅或者宴会上,大部分马拉维人还保留着原始的传统,用手抓西玛吃。在部落里,很多家庭还是像古代一样,一日两餐。
  马拉维人依然秉承着原始的正义和人性。在路上如果碰上车祸,路边的行人都会围上去,帮助肇事者采取救助措施,表达他们对于伤者最基本、也是最温暖的人性关爱。在路上,如果你把车停在路边做无所事事状,就会有车停下来问你要不要帮忙。有一次我们开车到一个国家公园,在路上车子陷入泥泞,很快,五六个当地的路人聚集过来,他们没有任何犹豫,就跳到没膝的泥水里去帮忙抬车,不到5分钟,我们的车就被抬了出来。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马拉维人信仰的宗教有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伊斯兰教和最近才从台湾传过去的佛教等。马拉维有8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这是一个教堂比酒吧多的国家,人们有虔诚的信仰,心灵安宁地栖居在神的怀抱里。各种宗教之间也没有什么仇恨和冲突,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虽然生活在贫困中,但是他们的生活从来不缺少快乐。马拉维人有着天然乐观的生活态度,每个周末,我在学校里都能听到周围部落中彻夜的鼓声、歌声,那是人们聚集在教堂里彻夜狂欢。当地人有着与生俱来的节奏感,只要有音乐,他们就会跳舞。在舞动中,他们释放出无比的欢乐,会感染到哪怕是最害羞、最保守的你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来非洲前,听到这样的话,“腰里围块布,饿了就上树”。一个很简单的标签,透漏出原始落后的信息和国人的调侃。来到马拉维,感受到的远非如此。走到部落里,你能够看到低矮简陋的圆形草屋,干净整洁的院落,树丛形成的天然篱笆,展现在面前的永远是一幅恬静的田园画面。进到房子里,会有原始质朴的手工家具以及完全由木棍做出来的椅子、木桌等,这些小手工制作中,蕴涵着马拉维人的聪明才智。在马拉维,到处都可以看到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他们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完全靠自己的天份作画。如果有机会来旅游,不妨买几幅画带回去,那上面透着马拉维人原始质朴的艺术天赋。马拉维的黑檀木雕也是艺术爱好者的最爱,古朴的线条,看似简单却形神兼备的雕工,裹挟着非洲热带草原的气息。马拉维自有它独特的文化和值得我们尊敬的内涵,一个简单的标签不可以概括这个多姿多彩的民族。
  非洲人的头发都是弯曲生长的,容易长成一个个的小球,看上去像中国的铁观音茶,趴在头皮上,而且长得很慢。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美丽长发的追求。马拉维的姑娘、小伙子们都喜欢编小辫子。当地人会用类似发丝的植物纤维,跟自己的头发连接,编到一起,形成风情十足的“非洲辫”。“非洲辫”一般有两种编法,一种是单辫,揪一撮头发一直编到底,编完了,头上就会有很多个小辫子,可以晃来晃去,可以随意搭配成不同的发型;另一种线辫,揪一撮头发起个头,沿着设计好的线条在编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头发,编好之后,辫子趴在头皮上,形成一道道线条,也是别有风味。来马拉维没有多久,我就入乡随俗,忍不住尝试了一下当地的非洲美女发型。仗着自己的头发多,我就只用自己的头发,没有加任何植物纤维,编了一个线辫,编完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头发好像少了很多。不过还算漂亮,也就释怀了。后来终于还是抵不住美丽的诱惑,又编了一次加植物纤维的单辫,这次可是真正的非洲风格了,一时间也赢得了不少赞叹。
  现代的马拉维人依然保持着他们的传统礼节,跟中国古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晚辈见长辈时,男孩要单膝跪地,女孩要双膝跪地。课间的时候,如果老师坐在路边讲话,有的孩子路过的时候就会蹲下来,单手撑地,问道:“老师,我可以从这里过去吗?”得到老师的允许后,他们才通过。刚来马拉维的时候,觉得特别不适应。因为跪礼在中国可是大礼,历来只是跪天、跪地、跪父母,甚至跟一个人的气节紧密联系。我这个青年教师接受这个礼节,心里难免惶惶,于是每次就让他们站起来跟我讲话。大部分来自中国的义工都会让孩子们站起来讲话,即使除掉文化因素的心理影响,觉得一个孩子跪在硬硬的地面上,膝盖也会不舒服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