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 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 生物必修三 综合测评3(种群和群落)

发布时间:2019-07-21 09:34:09 影响了:

综合测评(三)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5·临沂高二检测)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 .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 值

【解析】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故选B 。

【答案】 B

2.(2015·景德镇高二测试)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

B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和大小

C .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D .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解析】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的大小除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之外,还直接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一个种群是由所有同种个体组成的,而不是只包括成年个体;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所以环境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D

3.(2015·华南师大附中测试)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 .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解析】 种群在“S”型增长曲线中,刚开始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到K /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K 值时,增长速率降至0。

【答案】 D

4.(2015·海淀区期末)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 .19.8 ℃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 .24.8 ℃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 .33.6 ℃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 值恒定不变

【解析】 在33.6 ℃条件下,5天左右达到K 值,但K 值不是恒定不变的。在藻类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营养物质减少,K 值可能变小。

【答案】

D

5.右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 值是( )

A .150只

C .300只 B .200只 D .400只

【解析】 第3年时兔种群的数量是(80×50) /20=200(只) 。 由种 群增长速率的特点可知,第3年时兔种群的数量等于K /2,故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 值为400只。

【答案】 D

6.如图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型增长

B .曲线Ⅰ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

C .形成曲线Ⅱ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

D .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解析】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会呈“J ”型增长。由曲线Ⅰ可知,其环境容纳量比原来略有减少,这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形成曲线Ⅱ后,该种群数量减少,如果建立保护区,可以增加该种群的数量。形成曲线Ⅲ不可能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天敌多不会导致一个种群完全消失。

【答案】 D

7.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

A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 .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 .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 .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解析】 在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生物群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一片甘蔗田被弃耕以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有了一年生杂草的覆盖,土壤的条件会得到初步的改善,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会接踵而至。此时物种的数量要比种植甘蔗时多得多。

【答案】 C

8.(2015·张家口高二期末)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 .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 .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

D .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解析】 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

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这时原来的群落就被新的群落取代了,这就是群落的演替,故A 项错。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上就会形成树林,故C 、D 两项错误。

【答案】 B

9.(2012·广东高考)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 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A 错误;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B 错误;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D 错误。

【答案】 C

10.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解析】 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 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 ℃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答案】 A

11.如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 .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 .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

D .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解析】 珊瑚礁上发生的演替是在原有的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原有条件就含有鱼类等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趋势都是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过程;图中不能反映出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答案】 D

12.(2013·江苏高考)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 上移栽灌木和草

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 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 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 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 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 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而继续加剧,D 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3分)(2015·咸宁高二检测)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____________,其数量增长有什

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 ,由于______________,种群数量增长不明显。

(3)D→E ,从生物因素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________加剧,以及该种群的________增加,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降低,________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下降。

(4)EF段表示______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________,种群数量____________,该岛屿上环颈雉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___左右。

【解析】 依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看出所形成的曲线最终呈现“S ”型。(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种群,其数量增长的特点是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

(2)A→B ,由于环颈雉需适应新环境,所以开始的这段时间内增长不明显。(3)D→E ,从生物因素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个体间由于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以及该种群的天敌的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而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下降。(4)EF段的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净增长率为0,种群相对稳定,环颈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其数值约为2 000只,这个时期称为稳定期。

【答案】 (1)种群 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 (2)适应新环境 (3)种内斗争 捕食者 出生率 死亡率 (4)稳定 0 相对稳定 2 000只

14.(14分) 假设a 、b 、c 、d 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 、c 、d 的营养关系为:d 以c 为食,c 以a 为食,a 与b 的关系如图,a 是绿色植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 和b 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 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 大量死亡,c 和d 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

(4)为了调查该系统c 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个体带有标记,c 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解析】 (1)分析图示可知a 、b 为竞争关系。(2)根据题意可知,若d 大量死亡,则c 因天敌减少而增多,c 增多则更多的a 被捕食。

(3)a是绿色植物,若其大量死亡,则c 和d 的数量都会减少。(4)按照标志重捕法,设c 种群的数量为N ,则50/N =5/40,则N =400(个) 。

【答案】 (1)竞争 (2)c a (3)降低 (4)400

15.(13分)(2015·黄冈中学高二检测) 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下图所示。据图问答问题。

湿地剖面示意图

(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______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是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______________。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

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________。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 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他们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初生演替 水平 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

(2)种群密度 样方法 S 型曲线

(3)随机取样

(4)提高环境容纳量(建立自然保护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