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诗的语言特征是_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
 

诗的语言特征是_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9-07-24 09:47:51 影响了:

语言都具有一定的诗性特征, 文学语言更是如此。语言的诗性指“具有暗指来说出的东西, 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点和功能”。语言也都具有一定的意合特征, 语言的意合特征指“用最经济的词语、最凝练的格式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深层语义”。对汉语诗性的讨论, 在今天已成为国内学术界令人关注的热门话题。而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界对汉语意合性的研究也可以说是方兴未艾。但以往学者对汉语的诗性特征的讨论大都就集中在文学、美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 而对意合性的研究更主要集中在语言学领域。本文则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 将汉语的诗性和意合性进行一番比较, 让人们看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理解了这种天然的契合关系, 我们就能明白有关汉语诗性和意合性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其它语言也当然有其诗性, 但为什么汉语的诗性特征格外突出, 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 为什么汉语比起其它诸多语言来说更具有得天独厚的诗性特征? 这是与汉语的得天独厚的语言条件——其语法的意合特点分不开的。同样, 其它语言当然也有一定的意合特征, 但为什么独有汉语的意合特征是如此的显明突出被人津津乐道? 这又是与汉语对诗性能够得到自然方便的表达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论说汉语的诗性, 无论如何都有一种欠缺卖征和虚无缥缈的感觉; 同样, 如果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明汉语的意舍特点, 也同样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美中不足。通过二者的对比, 我们将会看到, 它们简直就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相依为命的共生共荣体。

汉语的诗性特征, 虽然在个别细节上不同的人会有些分歧, 但大体上有了比较公认的结论, 张世英用诗的语言特征来说明汉语的诗性特征, 我们认为比较有代表性。他把汉语的诗性特征概括为四个特点:言约旨远; 象征性和暗喻性; 画意性; 音乐性。我们将其进一步整理成:简约性; 象征性; 画意性; 音乐性。“言约旨远”,其实主要指“言约”,也即简约性, 因为“旨远”可用象征性概括。又因为暗喻性本质上也是象征性, 所以我们把第二个特点“象征性和暗喻性”都通称为象征性。同样, 汉语的意合特征到今天虽然也有不少分歧意见, 但大体上来说, 其主要方面还是得到大家公认的, 我们姑且把汉语的意合性概括为三个特点:形象性:简易性:顺序性; 音乐性。成中英深刻地论述了汉语是一种形象语言。郭绍虞则对汉语的简易性、顺序性和音乐性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我们认为这四个特点比较集中地说明了汉语的意合特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 汉语诗性的其中三个特点与汉语意合的其中三个特点的一致性:简约性对应于简易性; 象征性对应于形象性; 两个音乐性自然是对应的。只有诗性的画意性和意合的顺序性好像看不出直接的对应关系。其实它们也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

诗性的言约旨远是指, 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 中国文学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主张的。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 有无穷之味”、“语少而意广”、“文贵约而指通, 言尚省而趋明”(王充《论衡》) 、“凡文笔老则简, 意真则简, 辞切则简, 味淡则简, 气蕴则简, 品责则简, 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 故简为文章尽境”(刘大櫆《论文偶记》) 、“句有可削, 足见其疏, 字不得减, 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 。古人对言简旨远可谓推崇到了极点。鲁迅说:“写完文章后自己至少要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有人说:“我喜欢简单的诗, 因为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 也太复杂了, 我们为什么要把诗歌也弄得如此复杂呢? 诗歌并不需要繁复的意象, 所以我赞成诗歌„越简单越好‟的创作观点, 越简单越能写出好诗。”他们都主张写诗作文要追求言约旨远、言简意丰, 这其实也是对汉语诗性语言的追求。

诗性的言约旨远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形式载体——语言文字上, 那么, 中国文学的形式载体又是怎样的呢? 申小龙指出:“由于尚简, 汉语语词单位的大小和性质往往无一定规, 有常有变, 可常可变, 随上下文的声气、逻辑环境而加以自由运用。”就是说, 汉语语词没有性、数、格、时、体、态等等的形式限制, 在句子的构成时, 没有主谓一致的形式框架的形式束缚, 为汉语的尚简提供了天然的保证和条件。相反, 西方形态语言有一套繁琐的形式, 即使尚简也不能彻底, 正像潘文国所说:“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 无论中外, 诗人写作时无不惜墨如金。中国诗人可以把虚词芟除得一个不剩, 而英语诗人只能徒呼奈何。写诗尚且如此, 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