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麦都思出版活动探析】 非法出版活动
 

【麦都思出版活动探析】 非法出版活动

发布时间:2018-12-25 04:17:41 影响了:

  摘要:麦都思(1796~1857),是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最早来华的传教士之一,他翻译《圣经》,编写字典,创办中文报纸,出版图书。他的出版活动从东南亚地区到中国,涉及宗教、新闻、文化,他采用本土化的编纂和传播方法,为中国引进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并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关键词:麦都思;传教士;出版活动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141-02
  
   一、麦都思出版活动的时代背景
  19 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争夺殖民地的新热潮。英国野心勃勃,希冀扩张到地大物博的古老中国。但是停留在封建社会阶段的清朝政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外贸易限制严格。英国曾多次向清朝政府提出放宽限制,扩大中英贸易的请求,均遭拒绝。
  为了打破清朝政府闭关自守的局面,抢占广阔的中国市场,在武力征服不具备时机和条件的情况下,英国决定首先从思想上征服中国。传教、办报、行医、建学堂就成了英国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工具。当时,清朝政府实行严厉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严禁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从事传教和出版活动。1815年,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就在大量华人聚居且离中国较近的马六甲(英国的殖民地)建立了出版基地,并且出版了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7年麦都思受伦敦教会的指派也来到这里参与出版工作。随着传教活动的开展,东南亚的马六甲、巴达维亚、新加坡成为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出版中文书刊的主要基地。此时在中国,传教士创办报刊的活动仅限于广州、澳门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1935年,随外国商船到中国沿海游历的麦都思,在广州创办并主编了中文月刊《各国消息》。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还被迫把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辟为通商口岸,原来活动于东南亚的传教士纷纷来到香港、上海和广州等地,进行传教和出版活动。1843年,麦都思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首届中文圣经翻译会议,并移居到上海,成为最早来到上海的外国传教士和伦敦会上海区的开拓者。麦都思在上海开设了“墨海书馆”,翻译出版了许多介绍基督信仰、西方科技、文化的书籍,并于1853年创办和主编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遐迩贯珍》。
  二、麦都思的出版活动特色
  (一)地域跨度大:从东南亚地区到中国
  1817~1942年,麦都思的出版活动主要在东南亚地区,1843~1856年,则集中在中国上海。1817年,麦都思经印度转抵马六甲,协助米怜和马礼逊从事印刷工作,并帮助编辑中文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8年8月至1819年2月,米怜到广州,麦都思代理该刊主编职务。1821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因米怜病重无力而停刊,1821年已至巴达维亚的麦都思决心继承米怜未竞的事业,1823年7月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创办《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935到中国沿海游历的麦都思在广州创办并主编了中文月刊《各国消息》。1843年,麦都思来到上海开设“墨海书馆”,1853年在香港创办第一份中文月刊办《遐迩贯珍》。
  (二)涉猎范围广:宗教、新闻、文化无所不包
  1.宣传宗教教义。东南亚传教时期,麦都思给宗教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撰稿宣传教义。1823年7月在巴达维亚创办《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并翻译、编写了多种宣传基督教义的中文通俗读物。在巴达维亚,麦都思建立了印刷所,出版各种神学、国学著作30部左右。其中有《耶稣赎罪之论》、《福音调合》、《养心神诗》、《神天十条圣诫注解》等宗教宣传品,还和郭实腊、裨治文等人组成译经委员会,以马礼逊翻译的《圣经》为基础,对其进行修订。(马礼逊曾独自花五年时间,译完了《新约全书》,自1814年至1819年马礼逊又与米怜合作翻译了《旧约全书》。第一次完整地将《圣经》译成中文,1823年印刷出版,取名《神天圣书》,线装21册)麦都思和理雅各将把圣经《新约》、《旧约》全部修定出版。墨海书馆成立以后,主要印刷伦敦布道会传教用的《圣经》和宗教宣传小册子。
  2.报道新闻时事。麦都思在编辑出版活动中,逐渐把办刊的内容从宗教转移到新闻时事。《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虽以宗教内容为主,但附有时事评论,曾刊登最早的预报性新闻《月食》,还以新闻插图的形式报道了清朝道光年间马六甲地区祭祀痘娘娘的活动。《各国消息》的宗教性内容则完全消失,主要刊登各种航宇消息和物价行情。《遐迩贯珍》内容最多的是时事政治新闻和评论, 以及“洋货时价”、“本地货时价”之类的商情报道,经常刊载有关中国的消息,诸如太平天国、会党、上海小刀会、厦门小刀会起义消息及法国公使赴天京访问、清军焚掠xx等内容,既报道中国,也报道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的新闻。与此同时,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题材也有出现,并有连续报道的形式和收费广告刊登。
  3.介绍中西科学知识。为《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撰稿和创办《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时期,麦都思就曾介绍过西方文化和近代科技知识。《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从第一期开始,就连载麦都思编的《咬榴吧总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爪哇岛的历史、风俗、民情,并附以地图。同时,还开辟地理专栏,介绍东南亚、南亚、欧洲的地理知识,在科技方面则着重介绍西方最新的发明创造,如蒸汽机、轮船、火车等。1823年到1842年的20年间,麦都思在南东南亚出版了28种中文书籍,其中有介绍世界各主要国家基本情况的《地理便童略传》、东西方历史比较对照的《东西史记和合》等知识性读物。
  墨海书馆创办后,借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翻译,1850年开始译印西方科技著作。从1843年到1860年,墨海书馆共出版各种书刊171种,属于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历史等科学知识方面的就有33 种,占总数19.3%。此外,麦都思还在巴达维亚编著了《福建方言字典》,在沪期间还完成《华英字典》和《英华字典》的编著。
  (三)编纂和传播方法本土化
  麦都思撰稿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和创办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采用基督教义和孔孟之道相结合的方法,封面署麦都思笔名“尚德者纂”,并印有孔子语录“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仿照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线装书款式,利用儒教来宣传基督教、传播时事、历史和杂俎,采用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章回体,篇末还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这一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的悬念结尾。他还借用中国传统蒙学三字经体,用以传播宗教教义。创办墨海书馆以后,他还大量聘用中国人担任编辑甚至主笔,物色了一些中国文人协助译书、编书。这批文人有王韬、李善兰、蒋剑人、管嗣复、张福僖、郭友松等,他们多有秀才资格,饱读诗书,谙熟经史,且才华横溢,见识卓然,通晓西学。他们用恰当的中文语句,以当时通行的文体写出来并加以润色,帮助墨海书馆出版了很多适应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与要求的科技图书。
  三、麦都思出版活动意义
  (一)引进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
  麦都思把石印、铅印技术引进了巴达维亚和中国,《各国消息》采用石印技术,《遐迩贯珍》采用竹纸铅印。墨海书馆还为中国引进了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器。墨海书馆的华人雇员王韬曾对此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墨海书馆)以铁制印书车床,长一丈数尺,广三尺许,旁置有齿重轮二,一旁以二人司理印事,用牛旋转,推送出入。悬大空轴二,以皮条为之经,用以递纸。每转一过, 则两面皆印,甚简而速。一日可印四万余纸。字用活版,以铅浇制。墨用明胶、煤油合搅煎成。印床两头有墨槽,以铁轴转之,运墨于平扳,旁则联以数墨轴,相间排列,又楷平扳之墨,运于字扳,自无浓淡之异,墨匀则字迹清楚,乃非麻沙之本。印书车床,重约一牛之力。其所以用牛者,乃以代水火二气之用耳。
  在墨海书馆的影响下,出版界纷纷改良技术。商务印书馆还专门聘请外国技师日本人木村今朝来华传授技术,上海申报馆引进了手摇轮转印刷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近代化。
  (二)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墨海书馆1850年开始译印西方科技著作。麦都思物色了一些中国文人协助洋译书、编书(人称秉笔华士),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如洪仁�、王韬、李善兰等。洪仁�是太平天国干王,早年曾寄身墨海书馆,受麦都思影响,后来向洪秀全提出“开放新闻馆,任命新闻官”的主张。我国最早的政论家王韬,在墨海书馆工作13年,从事从翻译、校对到排版印刷等工序不同的工作,学到了先进的技术、掌握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出版理念,形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中国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在墨海书馆接触到大量的科技书籍,翻译有关数学、物理学、植物学、医学、天文学的专业读物,拓宽了视野,数学造诣也日趋精深。
  (三)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麦都思的传播活动经历了以宗教教义为主,到重视新闻时事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历程。他以其自身的实践和言论,不但把宗教教义介绍到中国,更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引入中国,带来了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题材和连续报道的形式以及最早的收费广告。他通过报刊对西学的介绍和出版科学技术类书籍,客观上开拓了当时国人的视野,启发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西学思潮的进一步高涨。墨海书馆的王韬、李善兰等人与传教士的译著,几乎都是当时中国所没有的学科内容。《代微积拾级》第一次把高等数学介绍到中国,让中国教育界有了微积分这门学科。《植物学》是中国第一部植物学著作。《重学》是中国第一部包括运动力学、动力学、刚体力学、流体力学的力学译著。《谈天》引进了万有引力定律、光行差、太阳黑子理论和行星摄动理论,确立了“日心论”在中国的地位,使建立在牛顿古典力学体系上的西方近代天文学比较系统地进入了中国。
  (四)服务帝国主义殖民侵华活动
  麦都思的出版活动是随着本国殖民势力的不断扩张,活动范围才不断扩大,他的办报活动在物力、财力和人力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本国政治势力。1835年麦都思曾经跟随外国商船到中国沿海游历,所撰写的有关经历,成为当时英国了解中国的重要资料。1941年鸦片战争时期,担任英国侵略军翻译。1843年在上海定居后,麦都思成为当时英国驻沪首任领事巴富尔的随从。他的办报活动也就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的喉舌和传递情报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苏精.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M].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2005.
  [2] 陈建云.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办报动机辨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4).
  [3] 周全.是撒旦还是天使―关于西方传教士队我国近代印刷术影响的商榷[J].印刷史话,2006(12).
  [4] 叶斌.上海墨海书馆的运作及其衰落[J].学术月刊,1999(11).
  [5]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