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谈《哀江南赋》的史诗性和自传性:哀江南赋
 

谈《哀江南赋》的史诗性和自传性:哀江南赋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3:11 影响了:

  [摘要]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哀江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在《哀江南赋》中作者以史诗之笔深切描写了梁朝由盛而衰以至灭亡的全过程,抒发了个人亡国之恨、乡关之思、身世之悲。这种寓时代乱离于个人哀怨的情感内容是对赋体的一次重大开拓,史诗性和自传性是它的特色。
  [关键词]《哀江南赋》;史诗性; 自传性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57-02
  
  庾信是我国赋体文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品《哀江南赋》以雄伟的篇制、真实的记录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梁朝由盛而亡的历史画卷,其格调苍凉老成,意态沉郁激昂,被后人誉为《离骚》第二。全文以作者自身经历为线索,历叙梁朝由盛而衰以至灭亡的整个过程,抒发了个人亡国之恨、乡关之思和身世之悲。虽说赋长于抒情,但有“赋史”之称的《哀江南赋》却融史诗性和自传性为一体,大气磅礴、情真意切。
  
  一、史诗性
  (一)真实记录历史事件
  庾信在《哀江南赋》中真实而具体地描写了梁王朝由盛而衰直至灭亡的全过程。他从“江表无事”的50年,一直写到陈霸先的代梁而立,对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形都作了细致的描述,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梁朝逐步走向灭亡的历史线索。其中对台城失陷后情景的描写最为精细:
  
  始则王子召戎,奸臣介胄。既官正而离逖,遂师言而泄露。望廷尉之逋囚,反淮南之穷寇。出狄泉之苍鸟,起横江之困兽。地则石鼓鸣山,天则金精动宿。北阙龙吟,东陵麟斗。尔乃桀黠横扇,冯陵畿甸,拥狼望于黄阁,填庐山于赤县。青袍如草,白马如练。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两观当戟,千门受箭。白红贯日,苍鹰击殿。竟遭夏台之祸,终视尧城之变。官守无奔问之人,干戚非平戎之战。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二)深刻揭示事件原因
  庾信作为梁王朝的高级官员,亲眼目睹了导致梁王朝灭亡的战争,对梁王室的政治利弊以及内部矛盾了如指掌,因此,他对梁朝灭亡的原因的揭示,往往能切中肯綮。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经的大量翻译,佛教徒的大力传道,佛教观念在上层人物中迅速获得市场。梁室君臣也无不向往佛教祖师所设计的天国乐园,成为佛教最忠实的信奉者。梁武帝不仅大肆兴建寺院,而且还亲自登坛讲经,甚至前后四次舍身同泰寺,置国家武备于不顾,以致侯景叛乱后,毫无招架之力。《哀江南赋》就揭示了这一原因: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辩常星之夜落。地平鱼齿,城危兽角;卧刁斗于荥阳,绊龙媒于平乐。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空谈为庙略。乘渍水以胶船,御奔驹以朽索。
  
  君臣空谈礼仪、溺于释教、不修武备,是梁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但梁朝王室的内部矛盾,也是导致梁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台城失陷,诸王不奋力讨贼,反而互相观望,按兵不动,使梁朝的灾难不断加深。西魏的进攻固然是江陵失陷的直接原因,但萧�的加入,无疑加速了它的陷落,萧�之所以背叛梁朝,是因为梁元帝杀了他的兄弟。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江陵失陷是梁王室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赋中所写的“周念郑怒,楚结秦怨,有南风之不竞,值西邻之责言”,“虽借人之外力,实萧墙之祸起”,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公正评价历史人物
  《哀江南赋》描写了许多历史人物,有的贯穿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有的则集中笔墨对其进行评价,比较突出的有柳仲礼、简文帝、梁元帝、王僧辩,召陵王纶等。庾信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注重表彰他们抵抗叛军及外寇入侵的献身精神,特别突出他们的民族气节及其对王室的忠诚。对于那些对王朝的灭亡负有重大责任的人,即使是帝王,他也毫不避讳。梁元帝对讨平侯景、中兴梁朝是起过重大作用的,但是平定侯景之乱以后,他安恋江陵,不归建业,又“内积猜忍,外崇矫饰”,“微有胜己者,必加毁害……虽骨肉,亦遍被其祸”,以致众叛亲离,酿成大祸。庾信在赋中肯定了他在讨平侯景中的丰功后,紧接着又批评了池“沉猜则方呈其欲,藏疾则自矜于己”,以及“况背关而怀楚,异端委而开吴”的错误行为。台城失陷后,作为王室的成员之一,他不进兵讨贼,反而坐观时变,庾信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他“但坐观于时变,本无情于急难”给王室带来的不幸。从中可以看出,庾信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确实史笔森严、公正无偏。
  (四)如实呈现民生疾苦
  庾信以深沉的笔调,带着极大的同情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所遭受的不幸,极大地增强了赋的史诗性。侯景之乱后,大量人口死亡,土地荒芜,《南史》记载:“都下户口,百无一二,大航两岸,极目无烟。”庾信在从建业到江陵的途中,目睹了这种凄凉景象,并把它写进了《哀江南赋》:“雷池栅浦,鹊陵焚戍;旅舍无烟,巢禽无树。”
  
  二、自传性
  庾信是梁王朝衰亡过程中的受害者,他的命运和王室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在描写梁王朝灭亡的历史时,就很自然而然地把自已的经历和梁朝的兴亡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经历作为叙述历史事件的线索,这就使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自传性。
  自传离不开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哀江南赋》记叙了从侯景起兵反梁到陈霸先禅位近十年间重要的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都是用庾信的个人经历串连起来的。在赋中,他追述了自己光荣的家世,从“掌庾承周”、“经帮佐汉,论道而当官”的周汉先民,一直写到“出入禁闼”的梁朝著名宫廷作家――其父庾肩吾。追述家世之后,接着就描述了自己春风得意的青少年时代:
  
  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封策之年,始含香于建礼,乃矫翼于崇贤。游�雷之讲肆,齿明离之胄筵。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而窥天……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论兵于江汉之君,试玉于西河之主。
  
  然而世事难料,春风得意的宫廷仕途经历之后,就是他在台城失陷后“届于七泽,滨于十死”的西潜经历以及梁元帝即位江陵,他受到“谬掌卫于中军,滥尸丞于御史”的恩宠。最后描述了他流寓秦川、羁旅不归的不幸遭遇。从整篇赋中,我们可以看到庾信曲折而悲惨的一生。
  用自己的创作反映一个巨大的时代,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这在庾信之前是很少见的。就赋而论,自屈原创体以来,很少用以反映重大时代。《离骚》以悲情为主,表达的是忧愤之情,《九章》虽有一定的现实性,但没有反映历史的面貌。西汉大赋又多夸饰宫室园林之美、帝王游猎之盛。东汉小赋以写景抒情为主。魏晋时期的赋除了形式、体制更加完备以外,内容上根本没有什么突破。就是与庾信齐名的徐陵,其作品虽“意志纵横,词意愤激”,“亦本家国交集之感,声泪俱下之文”,但究竟是以抒情为主,缺乏对历史过程的描述。与庾信有着相似经历的王褒,在其入北之后就由于“深荷恩宠”而“忘其羁旅”了。徐、王如此,其他作家就更无例外了。用自己的创作反映生活的时代,寓自己家国之恩于其中,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史诗性和自传性的,在那个时代,除了庾信以外,鲜有他人。
  《哀江南赋》将庾信亡国的沉痛熔铸于史家般公正的直笔,深刻地批判了梁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大胆地揭露统治者屠杀掳掠的暴行,并饱含血泪描绘出人民在战乱中生离死别的悲惨景象,倾诉了对故国的无限怀念和感伤身世的绵绵长恨,具有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历史价值。这种对社会现实重大题材的反映,其中寓时代乱离于个人哀怨的情感内容是前代赋作中所未曾出现过的,这显然是对赋体的一次重大开拓。因此,《哀江南赋》也成为了魏晋南北朝赋史上的巅峰之作,倪�评曰:“此赋记梁朝之兴亡治乱及己世飘�播迁,古有‘诗史’,此可谓‘赋史’矣。”
  
  [参考文献]
  [1]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
  [4]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5]清•倪�注,许逸民点校.庾子山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吴云.汉魏六朝小赋译注评[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