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站岭古道,筚路蓝缕客家路_潇贺古道在哪里
 

站岭古道,筚路蓝缕客家路_潇贺古道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8-12-27 04:37:29 影响了:

  引文:   衣冠南渡。数次大迁徙,硬是从中原,在汉族内部,迁出一支客家民系。   中原腹土、江淮流域、赣江流域、闽地、粤地,甚至,南洋,美洲……一迁再迁,仿佛一旦弃守那最初的故乡,就如何也止不住“在路上”的运命。然而也正是这不断的迁徙中,残酷的生存法则锤炼出客家人骨子里的坚毅性格,客家民系逐渐走向成熟。
  石壁,这个地图上挺难找到的小城,是见证一场场迁徙的重要地点。从石壁到石城间的站岭古道,古称闽粤通衢,亦是一条筚路蓝缕的客家之路。
  
  石壁,被自然夺回的站岭古道
  石壁,宁化西部县辖下的一个小镇,地图上难于查找,在古代,知名度却远超过今天的宁化。石壁是我古道行中重要一站,因为,无数客家人曾走过这里,而它的名字,相信也被数以百计的客家谱牒记载。
  石壁地处武夷山南麓,陡峭的武夷山脉在这里突然变得山势低缓,便于翻越,成为由赣入闽的要冲。仿佛是上天安排,当中原百姓跋涉千里,越过武夷山脉上的站岭隘口后,看见这如故土那般一马平川、方圆百多平方公里的石壁盆地,会是怎样地欣喜若狂。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能收获,石壁成了南迁难民中口口相传的避祸乐土。
   无数家族千里迢迢奔石壁而来。到了南宋末年,迁入的姓氏超过63个,人口增加到11万多人。石壁客家人在人数上大大超过了当地土著居民畲族。纵使石壁物产丰饶,暴增的人口总会超过这块土地的承载极限。走!为了生存往外走,哪里更适宜生存就往哪里走。客家人开始了第四次、第五大迁徙,从石壁,从所有客家的聚居地向外迁移,在路上,不止步,这也许是宿命。他们向着陌生的闽南、粤东、广西、云南、四川走去,向外走,甚至连大海也不能阻隔他们求生存的脚步。
  班车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两边果真是坦荡的田野。“客家公祠到了”,邻座的提醒把我的思绪拉回来,车窗外,一座仿古建筑依山而建,颇有气势。
  从水泥路,穿牌坊,进宗祠大门。正殿玉屏堂内,供奉客家152姓祖先牌位,我竟找到自己的姓氏,心中一阵肃然。七月农忙,公祠安静,不见一个人影,想象不出每年10月6日、全世界客家人族亲代表到石壁公祠公祭的日子,这里会是怎样的人头攒动、喧闹如鼎镬。
  石壁镇有数不清的祠堂,大姓的祠堂,数量自然就多,如张氏宗祠就有10处。石壁村简直是一个被点状的宗祠连缀起来的村落,尽管大多祠堂都已破败。
  在石壁镇江口村,我只能找到放暑假的孩子给我带路,前往站岭。这条路,曾是闽粤通衢,若要追寻客家人迁徙的足迹,这条路便是最直观与生动的“史料”。
  人高的杂草里,我艰难前行,手臂、脖子被茅草割出条条血道子。小向导说,他也没想到如今路这般难走,三四年前,他还从这条路一直走到江西大畲村,去帮大伯干农活。这条石板路,仅仅几年没人走,便迅速被自然夺回、占据。几千年来,不知有多少挈妇将孺的客家人,从这条路,越过站岭隘口,走向更加遥远的福建、广东,那时候,这条路堪称高等级公路,两米多宽,挑夫可成队穿行无阻。
  3小时后,我们气喘吁吁,站在江西石城与福建宁化交接的站岭隘口。两座相连的石头茶亭,是省界的标志。茶亭青瓦屋顶已坍塌,只剩花岗岩墙壁。在古道上,这样的亭子并不少见,多为家境殷实的客家人所捐建,亭中置大缸,内注每天一换的粗茶,供行人解渴歇脚。这两座茶亭,福建这边的叫“片云亭”,江西那边的叫“介福亭”,两亭碰头,像是闽赣两地乡绅,在比着表现淳朴乐善。
  介福亭口,我看着荒草中通往石城的古道,意识到,我这几天走过的路,与客家人从北至南,从中心至僻地,从文明到蛮荒的迁徙之路相比,简直米粒般微不足道。
  
  石城,闽粤通衢上的“天王”末路
  站岭到石城的古道,彻底被灌木淹没,没有村民的开山刀根本没法前行。我只能返回江口,搭班车往石城。
  暮色中的石城,千人一面的城镇化外衣下,细看,才能辨出些有点古意的、不一样的东西。明万历年间修建的镇武楼门,反射着夕阳的光彩,担着水或菜得居民进进出出,却并不嘈杂。镇武楼为石壁古城墙北门,门楼上,一块红砂岩石碑,上刻:闽粤通衢,印章般定论了穿城门而过的那条已看不出什么显赫的道路的地位。沟通闽粤,石城是咽喉。从九江、南昌下到抚州,经广昌入福建,必走石城;从兴国、宁都入福建,必走石城;从石城走水路,可到赣州、南昌、九江。地处交通要地,却山多地少,这使得石城在历史上变成一个“中转站”:南下的客家人经石城,过站岭往闽北,或再往粤东去。石壁温氏族谱记载:“五胡乱华之际,温氏族人随中原士族南迁,部分后裔迁居江西石城。唐僖宋时,温钢宝避黄巢乱,自石城移居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
   “闽粤通衢”大门旁是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后稷庙。客家先民从北方背来了故乡的泥土、祖先的牌位,也带来了自己的信仰。走过石城,即将面对闽粤那片陌生土地的客家人,都要在这里,对着农神深深祭拜。
   石城桂花巷,为巨富黄性存于咸丰元年建。这也正是太平天国起义的一年。是巧合,但更像隐喻,在大屋竣工的186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轰轰烈烈持续了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在这座大屋花厅边一间不起眼的小房间里画上了句号。1864年天王洪秀全逝世,幼天王洪天贵福登基,清军总攻,幼天王仓弃南京、突围江西,边战边逃,到石城广昌边境的木兰杨家牌时遇清军突袭,幼天王在山中躲藏4天后被搜获,押回石城时,正是被关押在上面所说桂花巷小屋。现在的桂花巷四周,一片拆迁后的废墟,黄家大屋孤零零地立在瓦砾堆中,曾书写了历史的小屋,破旧木门上着锁,阳光透过雕花打在发霉的墙壁上,只一百多年,变迁之激烈彻底,足“天若有情天亦老”。
  
  TIPS
  1从福州走京福高速到三明莘口,转去宁化的102省道。顺102省道,可到宁化、石壁、石城。宁化天鹅洞小有名气,位于县城东28公里处,山形似天鹅,洞内钟乳石亦如天鹅般洁白,是福建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密的溶洞群。石壁在宁化县城西102省道出城23公里处,是古时由江西至福建、广东的交通要道。石壁现建有客家公祠,所有客家人的先祖都有牌位在里面供奉,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你的姓氏。石城可以看看闽粤通衢的古门楼,还有位于市区的老街桂花巷。桂花巷有石城最豪华的民居,老屋曾囚禁过太平天国幼天王。
  2宁化的客家宾馆是不错的住宿选择,石壁住宿条件较简陋,行程可以安排在上午,看完客家公祠出发去石城住宿。
  3客家鱼生是宁化特色菜,鱼生蘸着上等酱油、姜汁和芥末,吃起来口感柔嫩、软滑而又韧劲十足,推荐文明菜馆。烧卖也是客家常见小吃,早上在街边常能看到,用纱布蒙着的热气腾腾的大锅,十有八九就是卖烧卖的。石壁客家公祠门楼旁有做客家擂茶的小店,一定要尝尝正宗的石壁擂茶。石城小吃种类繁多,客家特色鲜明,有煎丸、油炸糕、粳米糍、黄元米�等20余种,其中肉丸、芋饺、擂米茶3种最具特色。另,宁化老鼠干是闽西八大干之一,街边很多食品店应该都可以看到包装好的老鼠干,可以带上几包回去给亲朋好友们尝个新鲜。石城的山茶油、茶树菇、高山岩茶是当地最有名的土特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