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维吾尔木卡姆戈壁中的绝唱: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维吾尔木卡姆戈壁中的绝唱: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发布时间:2018-12-28 04:28:35 影响了:

  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它集歌、舞、乐于一体,载歌载舞,纵情尽兴。从城市到乡村,从庭院到田间,哪里有维吾尔人,哪里就有木卡姆,哪里有木卡姆,哪里就有音乐歌舞的盛宴。
  
  连接戈壁与绿洲的音乐之路
  
  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图,在新疆南部的大片区域,可以清楚地看到被黄色的沙砾重包裹着的盆地和绿洲,沿着这些绿洲形成了一条木卡姆音乐带,当我们用红线将这些盆地绿洲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条和古代丝绸之路完全吻合的音乐之路。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西域的龟兹,于阗,高昌,伊州等绿洲古国,就出现了一种名为“大曲”的音乐形式。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开始在西域地区广泛地汇集融合。
  中国新疆出土的文物和佛窟造像艺术中,至今依然可以看到那些形貌各异,表情生动的古代乐师们,手持箜篌、琵琶、竹笛、排箫等各种乐器进行演奏的宏大场面。隋唐时期,西域大曲开始向器乐与舞蹈相结合的乐舞形式发展,龟兹乐舞成为这一时期西域乐舞的代表。公元10世纪,伊斯兰文化传入西域。“木卡姆”一词就是源自阿拉伯语,原意是阿拉伯文坛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12世纪后,木卡姆逐渐取代了大曲的地位,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原。
  
  维吾尔木卡姆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但至今依然保留着西域大曲中特有的歌舞乐同台表演的基本形态。它的艺术唱词包括哲人箴言、先知告诫、乡村俚语、民间故事等,其中既有民间歌谣,又有文人诗作,是维吾尔族人民心智的生动表现。
  
  木卡姆其,音乐的精灵和化身
  
  我的萨塔尔琴以生命的纽带为弦,
  他能慰藉不幸者,予以悲怆与凄婉。
  我深深投入木卡姆使之萦回于心,
  若耽于爱的憧憬既弹奏于伊人尊前。
  木卡姆其苍凉、悠远的歌声在长风漫卷的戈壁大漠中回荡。常年穿行于沙漠戈壁和绿洲之间,以传唱木卡姆音乐为生的民间艺人,被维吾尔人尊称为“木卡姆其”,意思是精于弹唱木卡姆的琴师。在维吾尔人看来,木卡姆其就是音乐的精灵和化身,他们走到哪里,就把音乐和歌声带到哪里,驱走痛苦,抚平忧伤,播撒欢乐。
  年逾60的吐尔逊老人,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琴,是一名弹奏萨塔尔的高手。如今,他又把这门技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孙子――卡迪木江。这一天是村民吐尔逊老人的孙子卡迪木江7岁的生日,他要经历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成长仪式――割礼。按照民族传统,男孩到了7岁时要举行割礼仪式,只有经过割礼的男孩,才会被同族的乡民视为成年男子汉。割礼既是小卡迪木江的成人节,也是全家人的件大喜事。在木卡姆欢快的音乐声中,伴随着人们轻盈的舞步,割礼按照传统的方式开始进行。这样的场面卡迪木江再熟悉不过了,从他出生到现在,无论是邻家姐姐出嫁,还是村中孩子降生;无论是庆祝丰收,还是亲朋好友聚会。只要羊皮手鼓响,木卡姆就会给大家带来祝福,带来喜悦,带来好运,带来期盼。
  窗外悠扬的琴声就像一剂良药,迅速驱散着割礼之后的疼痛。尽管如此,在卡迪木江的内心深处,木卡姆仍日是个遥远而神秘的梦……
  第二天,按照维吾尔族的习俗,刚刚受过割礼的卡迪木江在吐尔逊的带领下云麻扎祭奠自己的父亲。维吾尔语里,麻扎就是坟地的意思。没有哀乐,没有哭泣,只有那无处不在的木卡姆回响在天地之间。
  
  纯手工制作的演奏乐器
  
  维吾尔人特殊的音乐才华,造就了他们在乐器制作方面的非凡技艺。从古到今,维吾尔木卡姆所使用的乐器一直保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桑木,杏木,各种动物的骨骼和皮毛成为乐器制作的主要原料。木卡姆使用的乐器有20多种,除打击乐器手鼓、萨巴依外,主要包括弹拨乐器热瓦甫、萨塔尔和弦乐胡西塔尔、艾捷克等。
  其中的萨巴依又叫“铁环”。古老的萨巴依用羚羊角制作,角的中部缀一大铁环,并在环上串有五、六个小铁环。演奏时,右手执羊角下端,靠上下、前后摇动或拍肩,使铁环撞击羊角而发音。现代萨巴依常用檀木制作,在两根长35―50厘米的并连檀木棒上,缀有两个直径11厘米的大铁环,每个大环中又套有7―10个小铁环。演奏时,右手执木棒下端摇震或碰击左手、双肩等部位,使大铁环撞击木棒发音,小铁环也随之发出有节奏的音响。在大铁环碰棒处镶有铁皮,以保护木棒和使音响清脆。而萨塔尔则是一种弹、拉两用乐器,在制作工艺上,吸收、兼顾了唐朝的阮琵琶和古老的突厥乐器库姆孜的长处,成为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
  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男孩子满7岁之后,几乎都要学习木卡姆的演奏。这天,吐尔逊老人赶着马车,带着卡迪木江去了当地的集市。吐尔逊最终选择了一把萨塔尔,作为送给孙子7岁生日的礼物。从此,卡迪木江的一生将与这把琴,与木卡姆结下不解之缘。
  沙漠是生命的禁区,绿洲是生命的摇篮。被黄沙和石砾重重包裹着的绿洲,就像大海中的孤岛,顽强地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生命之花。维吾尔谚语这样说,“只有穿越沙漠戈壁,才能到达绿洲”。身处大漠的维吾尔人,一旦离开绿洲的怀抱,就要忍受烈日的烧灼和风沙的袭扰。漫漫戈壁,茫茫沙海,木卡姆成为寂寞旅程中最好的伴侣。
  歌声即心声――因为战争,渴望和平;因为贫穷,希望富裕,因为痛苦,向往快乐,因为孤独,所以呼唤爱情……心胸开阔、诙谐幽默、爱说爱笑、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文化传统。沙漠和绿洲相连,生命和音乐相连。木卡姆就如同上天恩赐给大漠戈壁的甘露,滋润着维吾尔人心灵的绿洲。
  为了让卡迪木江感受演奏木卡姆的气氛,吐尔逊特意带着他拜访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琴师。对卡迪木江来说,今后学会弹琴的技巧也许并不难,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学琴,领悟木森卡姆所承载的维吾尔文化传统,真正理解木卡姆对维吾尔人生活的重要意义。木卡姆的风格和流派
  公元16世纪初,南疆叶尔羌河畔崛起一个强大的叶尔羌汗国。
  出身在民间木卡姆艺人家里的阿曼尼莎汗是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她不但能熟练地演奏木卡姆,而且善于吟诗作文。后来她被叶尔羌国王娶进王宫做了王妃。进宫后,阿曼尼莎汗和首席宫廷乐师卡德尔汗,对流传于民间的木卡姆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和提高,并用文人诗作替换原先的民间歌词,形成了十二木卡姆。顾名思义,十二木卡姆由12支套曲组成,每支套曲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穹乃额曼”,翻译成汉语就是“大曲”的意思,是每套木卡姆开始的序唱,旋律典雅、华贵,唱腔委婉、舒缓。第二部分“达斯坦”,即叙事诗,内容多为维吾尔历史故事和民间叙事长诗。第三部分叫作“麦西莱甫”。麦西莱甫是“聚会”、“场所”的意思,原本是萨满巫师祭祀时所跳的舞蹈,如今专指群众性的娱乐聚会。
  存在了166年后,公元1680年,叶尔羌汗国覆亡了。阿 曼尼莎汗创造的十二木卡姆随着宫廷乐师流传到民间。从此,十二木卡姆成为维吾尔木卡姆的代表,阿曼尼莎汗也成了维吾尔人心目中的木卡姆之神。阿曼尼莎汗34岁的时候,困难产而去世。300多年来,王妃的陵墓一直静静地矗立在莎车县城的一角。这里成了所有维吾尔人心目中的圣地。
  经过数百年的流传、演变,沿着绿洲丝绸之路的走向,维吾尔木卡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点的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哈密绿洲,曾是丝绸之路进入西域的东大门,也是东连河西走廊,北接蒙古高原,南通塔里木盆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哈密木卡姆的表演中,高贵华丽的服饰明显受到汉蒙文化的影响,它伴奏的乐器也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
  哈密木卡姆的舞蹈,人人手中都拿着束鲜花。如果跳累了,可以用花作为道具,邀请其他人上场跳舞。从这种舞蹈形式中,能够看到唐朝时的游戏“花枝令’’的影子。哈密木卡姆的乐曲是由一只只来自民间的地方性民歌连接起来的,有些民歌中还填唱了汉语歌词。著名歌曲“哪里来的骆驼客”,就是出自哈密木卡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啥密木卡姆中的“鸡舞”,由人模仿鸡寻觅、啄食、嬉戏的动作,其表演完全取材于农家的日常生活,生动逼真,鲜活灵动,令人捧腹。
  海平面以下150多米的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出了名的“大火炉”,著名的“火焰山”就在这里。吐鲁番木卡姆如同那里火热的气候,乐曲激昂热烈,唱词质朴明快,动作夸张变形。它的舞蹈“纳孜库姆”,原本重在讽刺生活中那些不公平的现象和事物,如今,苦涩和泪水却通过喜剧的形式传达出来,表现了维吾尔人乐观、率真、豁达的天性。
  
  塔里木盆地生长的胡杨林,是沙漠里特有的一种树木,因生命力顽强而著称。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胡杨活着1000年不死,死了1000年不倒,倒了1000年不朽。真正不朽的是流行于塔里木盆地叶尔羌河畔的刀郎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中最具原生态特色的地方歌舞。这种纯粹依靠本色嗓音,不使用任何技巧的歌唱,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叫“吼喊”。唱即是吼,吼也是唱。十二木卡姆演唱一遍需要24小时,而演奏一套刀朗木卡姆只需要六七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当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吼出来,喊出来的,那种狂野,那种张力,足以让人感到震撼。
  在维吾尔木卡姆中,如果说十二木卡姆是经过宫廷淘洗的“雅乐”,那么,刀郎木卡姆就是最原汁原味的民间“俗乐”。它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面貌。“刀郎”是成群而居的意思,它是叶尔羌河沿岸大大小小绿洲中维吾尔人的自称。大部分刀朗木卡姆都被冠以了“巴亚宛”的称呼,所谓“巴亚宛”就是指荒漠,意思是荒漠中的音乐,荒漠中的木卡姆。
  爱情,永远是刀朗木卡姆的主题和最重要的表达。也许干涸的沙漠需要甘露,受伤的心灵需要安抚……
  情人啊,你是来把我瞧瞧
  还是来把我烧烤?
  莫不是要让熄灭的青火
  又在我心田里熊熊燃烧?
  原始和野性融汇在高亢激越的旋律中。没有人这样唱歌没有人能唱那么高的音而不用任何技巧。然而刀郎人就是这样唱的,从远古唱到现在,从日出唱到日落。
  过几天就是古尔邦节了。夜色降临,心事重重的吐尔逊老人独坐在一旁,怀念着自己过世的亲人。懂事的卡迪木江把萨塔尔递给了爷爷,他知道,这个时候只有木卡姆,能让爷爷寄托无尽的思念。
  古尔邦节是维吾尔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犹如西方的圣诞和东方的春节。每年的这一天,著名的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前,都会汇聚起成千上万的穆斯林。
  诵经,祈祷,祝福。
  当诵经台上的唢呐吹响,一场穆斯林的狂欢开始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