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问题意识|浅谈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问题意识|浅谈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14 04:59:31 影响了: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对初中生来说又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其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针对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阐述了几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问题意识 创新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由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因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现实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它是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在我市全面使用新教材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仍有很多教师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目前一些优质课观摩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很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难得看见有学生在课堂上“敢”向老师提问、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现在的化学课堂上,学生提问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学生提问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笔者主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没有问题可问
  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和课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所以无问题可问。
  2.不敢问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主要是因为有心理顾虑。他们担心提出的问题太简单、说错了被人讥笑或害怕老师说自己“插嘴”。正是由于这种思想长时间的存在,而使学生无疑可问。
  3.不知道如何问
  长期接受一问一答式教学,只是遇到不会做题才问一下,缺乏提问能力,没有形成提问习惯。
  4.没有机会问
  课堂上由于时间紧迫,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大多数的教与学都由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包办,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提问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习惯了不提问,好奇心和怀疑精神也就逐渐丧失。
  二、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几点尝试
  1.发挥化学学科特色,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缺少相应的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如,在化学实验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中要求,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否则可能会导致试管炸裂的危险。学习了这一知识,在实验室开展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学生就会想到:在实验中如果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有哪些?怎样避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这样也能避免无知、肤浅、幼稚问题的产生。
  在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里,使用的药品是红磷,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用木炭或铁丝等来替代红磷。教师可不立即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用木炭和铁丝分别做该实验,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戴安邦先生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做实验,可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的思索,不断完善实验设计,以解决学习理论知识时产生的疑问。
  2.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抓住学生思想最活跃的时机激发问题意识
  洛克曾说过“你不能在一个颤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正的文字一样”。科学探究和人们的生活体验一样,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初三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展现个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勇于创新思维,勇于求新求异。
  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老师和该学科不熟悉,有种畏惧感,部分同学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不浓。教师可以多走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带领他们经常到实验室做一些“神奇的”小实验。例如,在学习水的性质时,水能够与生石灰激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而这些热量可以煮熟鸡蛋。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实验室用生石灰与水放出的热量把鸡蛋煮熟。学生吃着用生石灰和水煮熟的鸡蛋,在对化学实验的神奇表示惊讶时,对化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还拉近了师生距离。
  3.创设问题情景,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疑可问
  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也提不出问题”。的确如此,可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并不表示他们没有问题,而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这需要老师去启发诱导,作好提问示范,授之以渔,逐步训练和培养。
  首先,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可以借助生产生活中的实验材料,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将书本、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作业中不会做的习题,实践中碰到的棘手问题提出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培养发现问题的习惯。
  其次,教师要多创设问题的情景,适时诱导点拨。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我在课前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天福尔摩斯正抽着烟,这时他的学生华生就问他,“老师,你知道你抽烟时产生的烟和气体有多重吗?”福尔摩斯回答到:用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减去抽烟后烟斗和烟丝的总质量,不就是生成的烟和气体的质量吗?很显然,福尔摩斯的答案是错误的,他忽略了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的情景,学生自然会对福尔摩斯的回答提出质疑,并带着问题认真去听课,进而分析问题。
  4.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长期以来,大家提倡的“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等教学观,一直制约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问题意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非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强化问题意识的有效手段。在一次研究碱的性质的教学中,把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可使无色的酚酞变红,但是,部分学生在做完实验不久后发现已经变红的酚酞又褪色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小组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所有的碱中滴加酚酞都会出现此现象?学生能在课堂上发现这种现象很难得,但是想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困难较大,可以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和问题记录下来,课后通过查资料和共同研究,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质疑、设疑、激疑、释疑、布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艳萍.创造中的问题意识[J].发展与革新,2001,9.
  [2]陆伟生.化学教学[J].2004.(11):16-18.
  [3]王祖浩.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