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挖掘汉字文化意蕴,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汉字的演变与低段识字教学
 

【挖掘汉字文化意蕴,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汉字的演变与低段识字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15 03:49:12 影响了:

   [摘要] 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之一的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而言,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而作为汉语文本体构成的支柱――汉字,更是以其特殊的构造方式,向我们昭示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化资源。汉字是表意文字体系,每一个汉字,字形和字义紧密联系。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就能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就能规范汉字的书写和运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使学生获得人文情感。
  [关键词] 汉字教学 汉字文化 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才可以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当前,我国小学识字教学状况并不乐观,学习兴趣低落,识字巩固率低,回生现象严重……教师对汉字本身的认识肤浅,教学方法机械。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越来越低落,至于识字方法的掌握更是无从谈起。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不但肩负着汉字教学的重任,也承担了传承中国汉字文化的责任。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就会大大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汉字形义结合的构字特点以及由画到字的演变规律,与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借助图画、动作、表情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具象化,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形、音、义的来龙去脉,可以提高记忆生字的效率。
   如在教学“鱼”字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鱼”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然后出现楷体的“鱼”字,在图画与字之间演示“鱼”字的形体演变,最后鼠标点击鱼头,鱼头变成“�”,点击鱼身,鱼身变成“田”,点击鱼尾,鱼尾变成“一”。 再如,像“鼠”和“燕”这样复杂的字,只要通过形象的古体字到现代楷体字的演变展示,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发现:鼠的上部好像一只露齿的鼠头,下部像鼠的脚趾和尾巴;“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嘴巴,“北”是翅膀,“灬”是尾巴,一只活灵活现的燕子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一些表示动物的字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使生动有趣的造字形态被孩子的眼睛所发现,自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规范汉字书写和运用
   现在,小学生的错别字问题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对汉字的构字原理没有掌握。教师可在课堂中渗透字理知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分析字理,规范书写和运用。
   如书写“冒”字时,学生会将上面部分写成日部。于是,我在课堂中这样教学:首先板画“冒”的古文字,然后进行解说: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下面“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再如,“久”这个字,撇表示人的脚,捺表示垫子。古时候的人是跪着坐的,跪的时间长了就会腿酸,于是便在膝下放个垫子,这样就可以跪得久了。在书写时,提醒学生注意捺要从撇的中间起笔,因为垫子是放在脚的一半部分膝盖下的。这样,学生就不会写错了。
   此外,对于形似字、同音字的区别也可以通过汉字的文化追溯,让学生获得真正清晰的认识。比如,为了让学生明白“荼”和“茶”的区别,我首先讲了一个成语故事:春秋时代后期,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是,他在公元前482年,带领大军来到卫国的黄池,要大家推他为盟长。为了显示实力,夫差在一夜之间把带来的3万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中军全体将士,全都身穿白色战袍,打着白色旗帜,插起白色箭翎,远远望去,好像遍野盛开的一片白花;左军一万将士,一律身穿红色战袍,打着红色旗帜,插起红色箭翎,望去好像一片熊熊烈火;右军则全用黑色,犹如一片乌云。天刚蒙蒙亮,3万人一齐大声呐喊,那声音简直像天崩地裂一般,惊动了到会的各路诸侯。各国诸侯都不敢和夫差相争,不得不承认吴国为盟主。学生明白了“如火如荼”这个成语的来历,理解了“荼”的意思就是“茅草的白花”,也就不会和“茶水”的“茶”混淆了。
   长期引导,学生在用字时就会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逐渐规范汉字运用。
   三、启迪儿童思维和智慧
   学生经常从造字方法理解字形字义,对汉字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辨识能力会日益剧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中国的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而且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
   在教学生字“家”时,我引入了有关汉字文化的知识,启迪学生思维。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个可爱的小猪头,学生的兴趣顿时大增,都发出了“好可爱”的赞叹声。接着,我适时地在猪头下面写了个“豕”字,教给学生读音与字义:古代把猪叫豕。原始社会时,人们靠渔猎为生,那时的猪都是野生的,人们把活捉来的豕养在屋里就成了现在的家猪。讲解到养在屋里时,我在猪头图像上加了宝盖头,板书“家”后教念口诀:“野猪是个宝,养在家里头。”“家”以前这个意思啊!真有趣!学生在汉字知识中熏陶,很好地识记“家”的音形义。
   这个“豕”字的引入,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家”字的理解、记忆,还认识了一个新字“豕”,明白“豕”就是猪,学生驰骋在想象的星空中,和古人进行一次对话,汉字在学生心中就不再是一个个无意义的符号,而是变成了一幅幅形象的图画、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一个个朴素的动作。
   四、渗透人文情感教育
   汉字渗透了祖先的情感和信仰。一些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就有一种力量,教师在教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和人类优秀文化,接受优秀的人文精神熏陶,培养健康的人文意识。
   如“人、从、众”这3个字,“人”是象形字,表示一个人,而“从”字是一个人后面跟着一个人,本意是随从、下人,这是两个人,“众”是指多人,从一个人到很多人,这3个字的发明过程,似乎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积少成多。同样积“小”可以成“大”,“大”就是由“小”组成的,只有做好“扫一屋”之小事才能做好“扫天下”之大事。深刻的道理用简单的字就可以解释。
   再如,“教”字,由“孝”和反“文”组成,却告诉了我们传授“文”(知识)之前要传授“孝”义,一个“孝”字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道德体系,“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今天我们也不能忘记“孝”这个本。
   相信在如此学习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识字数量的增多,还可以获得精神的丰盈以及对汉字文化的敬畏感和骄傲感。
   一个汉字,就是一方天地;一个汉字,也是一种原始古朴的思维意象;一个汉字,也是一份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汉字是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包含着厚泽的精神资源。我们应该挖掘汉字文化意蕴,探寻趣味横生、开智育人的识字之道,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云峰,马长燕.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曾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2005.
   [3]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姜亮夫.古文字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