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中小学生小群体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小群体教学模式
 

【中小学生小群体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小群体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9:40 影响了:

   [摘要]构建小群体式体育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多种收获与体验,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丰富和发展体育教学模式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生 小群体式 教学模式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必须研究的课题。体育课程的目标也定位为:“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通过体育教育,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课程改革已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转变,实现课改突出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课程的设置趋向学生的兴趣、实用,趋向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不是简单地只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它已提升到让学生在身心统一、人际和谐中获得全面娱乐和收获;通过运动使人品行和能力提高,体育项目也以一种可选择性展现给学生。
  为此,针对体育教学特点,研究和探讨中小学生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将对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为丰富和发展体育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建议。
  
  一、小群体式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小群体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生自然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参与到“互动、互助、互争”的学习群体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同组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沟通运动,相互切磋与观摩,获取知识技能、锻炼意志品质、陶冶性情、发展完善的人格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群体式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因素:(1)理论依据:它是模式赖以成立的教学思想。(2)目标:教学过程中导向性因素。(3)条件(手段):为完成一定教学目标,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4)程序:详细具体地说明教学的逻辑步骤及各步骤完成的任务。(5)评价:是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教学模式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小群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方针的体现,是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小群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生理(身体)、心理(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文化(知识、技能)、社会(人际关系、社会化道德品质等)的多元化目标作为出发点,采用集体教学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弥补传统教学中“一言堂”对开发学生主体性能力的不足,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主体人格。而主体性教育的最高目的把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也终将成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最高走向。
  
  三、小群体式教学模式运行的条件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师生体现的是一种主客体关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但师生之间并不能简单的定位“主体―客体”的关系,而是交互的,不是对立性,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正确个体差异观,不能一味地主张消除差异。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如何弥补学生的不足,让每个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得以发展,不同程度的学生相互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与人合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学习主体性地位。互动教学的倡导者们认为:“在课堂上,学生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学过程主要还是以师生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把学生互动看作消极因素或破坏力量,这样就造成了更重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在重视师生互动的同时,更要重视生生互动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四、小群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实施小群体式教学模式时,体育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热情的诱发,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教师既是一个活动的指导者,又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与学生的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互动、互助、互争的气氛中,学习体育知识技能,陶冶性情,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合理分组制定计划。通过前测结果,以及本次课的教学方案进行小组学习,按照性别、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因素,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组内异质即小组成员间必须存在着差异,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实力大体均衡,这样便可以形成可以相互比较的小组联合体。组间异质是由小组中的学生根据特定“质”的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协作。组间同质是各个异质学习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
  3.自主选择互动交流。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成员进行特定角色分工,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才算整个小组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高,相互检查和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完成规定任务;教师此时任务是巡视、记录、评价、启发,给予指导并协助解决问题,小组长要做好小组学习过程的记录。
  4.竞争协作练习提高。对所学内容进行独立测试或按小组进行测试,独立测验指教师对不同学习小组成果进行抽查,以了解学习情况,并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小组测验是指以各种检验掌握情况为目的的练习,其形式:一人测试,其余三人评分,并予以记录。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获得关于学生小组学习状况的信息,并就存在的问题补救教学,以求当堂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竞争意识、相互帮助意识,提高运动技能,发挥个体的心理潜能,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到个体培养目标与群体培养目标相统一。
  
  五、小群体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是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小群体教学模式的诊断性评价内容有:学生身体素质、本学科专项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关理论知识测试、观察分析能力测试等方面。诊断性评价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的。对于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建立信心;对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的了解,提供备课的资料,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保证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学习中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形成性单元之间进行评价,目的是改进这一过程,使之顺利进行取得最大效益。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有: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包括讲解与示范的能力、评价能力(评价他人)和课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在单元结束后,对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形成性评价的次数较多,它不是给学生评等级,贴标签,而是给教师与学生提供及时反馈的信息,使教师清楚课的进程,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为下一阶段及时调整目标和教学方法提供较好的依据。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即学习后的评价,是一门学科结束时候进行的。主要针对总的教学效果,关心的是最终目标达成与否,目的是确定不同学生各自所达到的不同水平,或彼此间的相对地位。终结性评价侧重于对教学活动的结果做出评定。终结性评价内容有:理论知识测试(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测试(技评、达标)。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教学模式之研究.体育科研,1996,(2).
  [2]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体育科学,1998,(6).
  [3]吴也显.教学模式研究法.教育研究,1992,(1).
  [4]蔡春霞.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