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探究历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历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0:19 影响了: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成才。笔者从五个方面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 爱国教育
  
  学生要有兴趣地学习,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成才。
  
  一、化抽象为具体,融会历史事物
  
  化抽象为具体,融会历史事物。这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使之在感知教材的
  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在观察知识的基础上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在理解教材的阶段中,教师重在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形成线索进行阅读、识图和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这样,就把零散的历史知识上升为规律性的历史知识,找出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历史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以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进行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许多求进步的先进思想人物,提出了不少济世图存的主张,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代表新思潮、新道德的新文化运动。特别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覆不破的伟大真理。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西方的多党制领导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中华文化和革命传统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从而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三、结合实际,方法灵活,启迪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授课多以“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毛泽东早就提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经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经过自己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深刻认识到――启发应当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同时,任何一种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可以贯穿这一要求。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常常期待着下一节历史课,猜想着老师是不是又会采取新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机动灵活形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渗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教育,增强民族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教学渗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古人云:“人无志不立”。我国汉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功在边疆的远大志趣,东晋时祖逖从“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到了近代,首先,有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提出的“天国”理想;其次,有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等提出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还有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的理想社会,等等。到了现代,更是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奋斗不息,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美好的社会理想。通过运用英雄人物和革命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顽强斗争的生动史实,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它们的革命光荣传统,树立起振兴中华人人有责的民族意识,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
  
  五、创立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主动探究的自由
  
  我们都知道,从严格意义上讲,历史概念具有两重性,既是史学家对历史客体的反映,又是史学家主体意识的表现。教材的结论,有些只是“一家之言”,并非是唯一的结论。因此,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要给那些平时爱上网查资料的同学留下空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知道的一些观点与看法,容忍学生对老师或教材上的某些观点说“不”;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思想,畅所欲言。在评讲练习或试卷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讲。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可以问其它同学,看谁能回答,实在无人能解答时,教师再作引导,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答案仅供参考,不可盲目照抄。回答问题时,必须融入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死”历史学活。如“洋务运动是利大还是弊大”、“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没有日本的侵略,共产党会不会有今天”、“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不会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教师可以把一个班分成对立的两组,先自由辩论,后由组代表辩论。这样创立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有交流与互动。因此,创立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是课改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关键所有。
  以上论述的五个方面,应该说只是多年来历史教学的体会,而完全意义上的中学历史的教学方法,其内容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学生也时常问我,怎样学习历史?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学好历史,首先,我们应不断探究历史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并教会学生如何读懂历史、学好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适时地、正确地引导,也要对学生智力发展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以关注,并要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学会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