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2018新年主持词开场白 [新年小插曲]
 

2018新年主持词开场白 [新年小插曲]

发布时间:2019-01-25 04:48:04 影响了:

  情景一 “你们不能吃糖醋里脊”      时间:大年三十   人物:牛牛   事件:大年夜真热闹,牛牛的姑姑、姑父、叔叔全都来到奶奶家一起吃年夜饭。过了一会儿,牛牛最爱吃的糖醋里脊端上来了,牛牛马上将盘子移到了自己面前,将嘴巴塞得满满的。这时,姑父也吃了一口糖醋里脊,没想到牛牛生气了,他大声说:“你们不能吃糖醋里脊!”
  
  分析:
  
  牛牛为什么喜欢吃独食,不愿意与人分享呢?一般来说,影响孩子分享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主要是“自我中心”现象;二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品质:三是成人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成人的榜样、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如:当孩子要和父母一起分享食物时,多数父母会说:“我不吃,宝宝自己吃吧。”久而久之,孩子吃独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另外,很多孩子的吃饭问题一直令父母比较头疼,很多家长只要孩子能吃一点就高兴得不得了,根本不会再对孩子提出分享食物之类的要求。
  
  温馨提示:
  
  对孩子的爱一定要理性,要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搞特殊化。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把所有好吃好玩的都让给孩子一人享用。这样做容易强化孩子的独享意识。
  2.分享是互利。父母要千方百计地使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大家相互关心、爱护、体贴,彼此就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3.及早训练。对孩子分享行为的训练可从婴儿期交换玩具开始。方法是:每人手里拿一个玩具,父母先温柔而愉快地将玩具递给孩子,跟孩子交换玩具,反复地交换能使孩子学会互惠和信任。
  4.给予实践机会。父母要经常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不妨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分配得合理,就及时予以表扬。
  5.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别人。
  6.不矫枉过正。父母要注意分寸,不要勉强孩子与人分享,更不要因孩子拒绝分享而加以惩罚。
  
  温馨提示:
  
  节假日带孩子外出用餐时.父母应适时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餐桌礼仪:如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让他们明白,饭桌不是玩耍的地方,不能影响别人吃饭。用餐时,要避免吃独食。回家后,先给予孩子肯定,然后委婉地指出尚需改进的地方。
  
  情景二“这是我的玩具!”
  
  时间:大年初三
  人物:苗苗(4岁)
  事件:年初三.苗苗家来了很多客人,妈妈拿了一个毛绒玩具给小客人.可苗苗一把抢过娃娃.大声说:“这是我的!”妈妈对苗苗说:“给妹妹玩一会吧.她是客人呀!”可苗苗坚决地摇摇头说:“不给,就是不给。”妈妈只好说:“那你们一起玩吧。”苗苗大叫着:“不要!”弄得妈妈很没面子,大家很不愉快。
  
  分析:
  
  几乎所有孩子都有过与同伴争抢玩具的经历。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走动交往的机会多了,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间多了,他们之间玩具争抢的事件自然更加频繁。父母不妨尝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苗苗,当妈妈将苗苗的玩具拿给客人玩时,苗苗最大的恐惧就是――这些玩具不再属于我了,这是苗苗尖叫、哭闹的主要原因。因为任何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只能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对于父母关于分享的道理无动于衷。父母也许会为孩子间争夺玩具而生气,可是,一旦他们认识到分享的困难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时,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温馨提示:
  
  1.切忌“强迫性分享”。分享是发自内心的,孩子只有从自己的分享行为里感受到自己带给他人的快乐,以及因他人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这个分享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行为,孩子才真正建立起健康的分享意识。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让孩子自愿地分享。可让孩子先“自私”后“分享”,只有先确认“拥有”,才能谈到“分享”。“私人拥有”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是很难真正做到与人分享的。家长可从孩子不喜欢的物品开始,引导孩子与别人分享,使孩子在分享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然后再有意识地引导他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
  家长还可以从“轮流”或“暂时交换”开始,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因为对孩子们来说,“轮流”、“暂时交换”比起把东西直接送给别人更容易接受。“轮流”、“暂时交换”既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意义,又不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培养孩子分享意识的好办法。
  2.切忌“功利性分享”。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教训孩子:“你干吗把巧克力分给他,他就从来不请你吃东西”,“你干吗把玩具给他玩,他的玩具就从来不给你玩”等等。这些家长把分享看成交换,抹杀了分享的本意――让别人和我一样快乐。家长应切忌提倡“功利性分享”。
  
  情景三“我就是不喜欢叫人”
  
  时间:大年初五
  人物:乐乐
  事件:爸爸妈妈带着乐乐去朋友家拜年。一进门,妈妈对乐乐说:“祝叔叔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乐乐站在那,就是不说话……
  
  分析:
  
  宝宝不愿意叫人的现象所出现时间并不一致,因人而异。但他们不愿意叫人的主要原因却是因为害羞。宝宝为什么会害羞呢?这除了先天的性格,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怕别人对自己不友好;二是自我评价低,尽量躲避他人;三是怕生,如果家里一下子来了一群客人,面对这么多陌生的面孔,宝宝往往会有些害羞。要宝宝叫人,需要有一个熟悉接受的过程。
  当宝宝不愿意开口叫人,父母不要表现得过于急切,甚至威逼利诱,这样更容易激发宝宝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往往会这样说:“叫了阿姨才有巧克力吃”,“宝宝越来越不乖,妈妈不喜欢了”,诸如此类的说法都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碰到这种情况,你不妨淡然处之,轻松转移话题。有可能,处于放松状态的宝宝反而想要表现一下,自觉地开始叫人;如果同时在场的有其他小孩,而这个孩子很乐意叫人,不妨表扬这个大方的孩子,利用宝宝好胜争宠、爱模仿的心理打开其金口。
  
  温馨提示:
  
  1.带宝宝外出时遇到熟人,您首先要大方地跟别人打招呼,给宝宝作好榜样。只要您坚持,宝宝就会进步。宝宝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他需要反复模仿成人的行为。
  2.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社交意识。遇到同事和亲朋好友时,您都要很正式地将宝宝介绍给他们,同时也把对方介绍给您的宝宝。
  3.告诉宝宝,社交性问好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友好地注目、点头、微笑、握手、寒喧等等。表扬宝宝良好的社交行为要具体。如:“你会跟别人点头了,我真为你高兴。”
  4.平时您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叔叔、阿姨”等称谓,然后慢慢让孩子学会使用这些不同的称谓和人打招呼。
  5.可以在节日聚会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称呼亲戚朋友。比如过节带孩子出去拜年,可以在出门前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等,让他有心理准备。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04级学前教育系研究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