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教学特色怎么写
 

【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课堂教学特色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3:17 影响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而“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就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昵?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研与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新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创设各种情境,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认知过程。例如: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身上也有尺子!”这句话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问题的情境中。“身上的尺子到底在哪里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谜底:食指宽大约为1厘米,两臂伸开是自己的身高等。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的过程中,了解了身上的尺子在哪里,从而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感知,形成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更清晰的表象。这样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抓住契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同时学生也饶有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享受着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引导参与探究学习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获取,努力实现求知过程的“主动化”,既收到殊途同归之效,又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 合作探究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合作中人人参与、互通见解、能者为师,既充分表现自主性,又体现协作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若把公式生吞活剥地灌输给学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知识的迁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怎样通过切拼法把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如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最后探索转化以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公式推导的过程,不仅对圆的面积公式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主动探究知识的本领,激活学生的主体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2 操作探究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自做过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操作是思维的基础,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通过“变静为动”、“变幻为实”的学具摆拼,让学生获得学习实践权,问题的发现权、学法的创新权。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去,这样既能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又对新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记忆更牢固。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出示课题后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想了解什么?学生自学后提出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进而点拨引导。学生通过画圆、剪圆、折圆、画直径和半径、量直径和半径等实践操作、讨论推断、自主了解“什么是圆,什么是半径、直径?直径和半径有何关系?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等一系列疑难目标。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从中获取探究知识的方法,求得新知,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感。
  
  三、联系实际拓宽学习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我们应该将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去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紧扣以上理念,我们县开展了“新课标下探寻有价值的数学”这一课题实验,在教学实验中,经常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有现实价值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生学会数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这样安排:(1)呈现当日《闽南日报》,介绍一篇文章的片段(用到了百分数),提问:从这段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些数你们以前见过吗?知道叫什么数?它们表示什么?(2)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百分数吗?它们表示什么?向大家介绍介绍吧。(3)想一想,使用百分数比使用分数好在哪?这样通过从现实事例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例中通过比较、概括、信息筛选等,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打通现实生活与书本知识间的联系,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2 捕捉生活现象体验数学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有数学思想,学生身边就蕴藏着许多新奇有趣的内容,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们课题组成员纪振辉老师在教学《生活中的比》导入新课时,安排了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直伸长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1:7,人的大腿与小腿长度之比是1:0.618,人的肘关节把手 臂分割为1:0.618两部分,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场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侦察员,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既生动形象,又能引出比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3 模拟生活情景探究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勾勒出生活画面,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如:学习了“元、角、分”和“100以内加减法后”,可设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物品的情景。让学生自己独立计算购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买东西怎样找零钱?钱不够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既直观又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4 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特别强调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再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识,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还能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如学习了“位置”后,可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物品的摆放情况:学习“分类”后,可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注重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的学习水平,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多给学生肯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如“你考虑问题真周密啊!”、“若你能联系自身的体验来回答那就更好了”、“你的方法真有创见!”、“××同学的解题方法真不错!”、“你再加上……就全面了”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
  此外,新的评价理念还要求改变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提倡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以及师生间互动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如“这位同学的解法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等。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发学生更多地思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处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