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全民美育诗歌的样子 古典诗歌中山水诗的美育作用
 

全民美育诗歌的样子 古典诗歌中山水诗的美育作用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5:29 影响了:

  在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专写山水景物的诗篇。这些优秀的山水诗,是用诗的语言组建的自然风景画,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这类诗歌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通过山水诗的鉴赏,让学生从中欣赏到自然之美、感受到艺术之美、领悟到主题之美、品味到语言之美,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所以,让语文中山水诗的教学与美育紧紧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那么,在山水诗中蕴涵着哪些美育因素呢?
  
  (一)自然之美。自然美,这是指作家笔下经过艺术化的自然景物,从不同角度看,它们各具特色,如动态美、静态美、色彩美、立体美、想象美等等。如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是以流泉的动来衬画面的静,以流泉的声衬环境的静,而且色彩分明,有月的银白、松的墨绿,还有想象中树的倩影(黑)、天的黛青和石的各种颜色,这些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幽静图景。又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简直就是一幅绮丽的夕阳秋江图,生动描绘出夕阳西下光芒贴着水面弥散开来的一种动态美以及残阳斜照的落影于澄清的江水之中半红半绿的浓烈的色彩美。而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刻画了一种急流飞泻、水珠溅跳的雄奇景象…这些诗篇就像一幅幅墨趣横生的中国画,描画着祖国的名山佳水,画出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在让学生细致品味其具体的景物形象时,让他们接受自然美的熏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艺术之美。艺术美,这是指作家通过各种描写景物的技巧而形成的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这种审美效果与诗人的主观情思巧妙结合创造出“意与境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意境。在这些山水诗中,诗人捕捉到的意象与他的艺术技巧相得益彰,使诗中山水成为“情中之山”“情中之水”,具有特别感人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如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人通过富于画意的碧涧幽草、深树黄鹂、春潮晚雨、野渡横舟四个意象,缀合成一幅生动鲜明的画面,同时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技巧,寄寓了一种向往自然、寻求宁静的心情和恬淡、闲适的意趣。再如虚实结合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运用比兴手法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与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完美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美,词约而意丰的凝练深刻美。
  
  (三)主题之美。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或表现出高尚的人格追求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我们要让学生具体地感受作品的内容,进而深入地挖掘主题的美,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操。如吴均的一首山水诗《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中出。”从这首看似简单的山景夕照图画中,通过简洁的几组物象的起伏变化和独特的审美视点表现出俯仰天地、吐纳万象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恬淡豁达、宠辱不惊的人生修养。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朋友情、师生情、父子情、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等在不同的山水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深入认识生活的美,陶冶美的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磨砺美的意志,形成美的性格,完善美的人格的同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形成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热爱国家、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一般的山水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四)语言之美。语言美在于它能凝练而生动的传达出诗歌的主旨和优美意境。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它常常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一首山水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所以我们阅读山水诗常常从鉴赏用词之妙入手。如王勃《郊兴》“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又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作家为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呕心沥血地炼字、炼句、炼意,立誓“语不惊人誓不休”,往往是“为求一字稳,耐得丰宵寒”。璀璨的群星齐放异彩,不同作家的语言艺术和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无论是“铺陈始终,排比声韵”用语严谨的杜甫,还是“放浪纵姿,摆脱拘束”辞藻华丽的李白以及其他极富语言特色的山水大师,我们都不可孤立地进行语言的欣赏,而是要引导学生看它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思想和内容。不仅通过课内材料让学生知道,还要鼓励他们结合有关的课外阅读深入加以体会。
  诗歌的内容极为广博,存在着丰富而深刻的美,自然美、人情美、精神美、艺术美、语言美、风格美、结构美等等,可谓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青年学生感情丰富,易受感染,只要指导得法,效果会很理想的。每当年青人在学习中领略了一处风光,品味了一个意境,悟出了一条生活哲理,都会感到一种愉快和满足,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美的情操,丰富了思想,增长了才智,正如培根所说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搏采,足以长才”,山水诗的教学就是要学生在赏心悦目中掌握语文知识,开拓视野,领略人类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精粹。只要教师能巧炒地把美的因素结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把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一个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更新,诗歌教学将会像枯枝抽绿或锦上添花那样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展示出一幅灿烂的前景。曾经有一位科学工作者曾经说过,就是那些优美的山水诗和写景游记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洁净美丽,并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环保事业的。这就是美育的伟大功绩。学生经过课内外的审美教育或美的熏陶,逐步增强了审美判断能力,形成个人独特的审美趣味,细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赏作品中各具特色的艺术美,领略不同风格的语言美……一言以蔽之,让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世界,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从悦人、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们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从心灵深处产生一种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人的思想精神产生质的飞跃,较好地达到美育所企盼的目标。
  林玲,教师,现居湖北黄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