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文言今译当忠实原文风格]混战计原文今译
 

[文言今译当忠实原文风格]混战计原文今译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0:41 影响了:

  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是作者个性的表现。译文的最高要求是能传达出原作的精神风格。文言今译要忠实原作风格,难点在于形式方面。因为文言文与白话文风格有突出差异,文言文一般简炼含蓄,白话文一般皆详尽、直率。要克服这种差异,最好的办法是忠实于原文,不仅忠实其内容,而且忠实其语言形式,不作随便发挥,不添加不必要的字句。不根据情境妄改词的意思,不随便改变原文顺序。诗歌的翻译尤应如此,否则诗味全无。但笔者发现,新版高中语文的文言今译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兹举例探讨,请方家指正。
  原文: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教材译: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译为“覆盖”,不当。“负”无“覆盖”义,在这里是“背”的意思,“苍山负雪”即“青山背负着白雪”,作者意在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乃本文写景神来之笔。用“覆盖”一词翻译则趣味全无。
  原文:白马饰金羁(《白马篇》)
  教材译:(骑着)用金属装饰着笼头的白马。
  译文与原文顺序对换,添加“骑着”,不当。此诗前四句为“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可见,这是诗文常用的比兴手法。白马饰金羁轻捷而驰起兴,意在衬托幽并游侠儿矫捷勇武的形象。再如《孔雀东南飞》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课文即注明采用比兴之修辞。故原文宜译:白马装饰着金属笼头。
  原文: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教材译: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郭锡良、唐作藩等主编《古代汉语》:“这两句用散文句式表达,应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译文可能采取了这种说法。其实作者把“竹喧”、“莲动”放句首不仅符合生活实际,且意在突出环境之静、心境之“空”,译文不宜调换顺序。本诗反映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也反衬其对污浊官场的厌恶。作者隐居“空山”,在雨后有明月的秋夜,独自享受和品味大自然赐于他的幽静和空寂。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渔舟。这样写更富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是这样译的:“竹林中传来喧笑的声音,是洗衣的姑娘们回来了。水面莲叶摇动,是打鱼船正在经过。”此说可取。
  原文:废池乔木。(《扬州慢》)
  教材译:(人们看见因金兵南侵而遭)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那种破坏正常生活的)战争。
  此句从修辞角度看,用了拟人手法。从诗歌美学的角度而言,符合王夫之的情景说和王国维的意境说。王夫之赞谢灵运之诗“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是谓情景说。王国维认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是谓意境说。王国维举“有我之境”之例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而且在《人间词话》里面对“有我之境”有进一步的解释:“‘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本句即王夫之所说的“景总含情”,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此词小序提到了作为爱国词人的作者姜夔过扬州而“四顾萧条”,故“怀怆然,感慨今昔”,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移情于物“废池乔木”,使“废池乔木”带有主观色彩。“废池乔木”尚不忍心提起战争,可见作者忧国忧民感情之深。如按译文说法,就削弱了作品感人力量,也偏离了词之主旨。
  拟人或移情景手法在姜夔词里比比皆是,如本词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他的两首《点绛唇》中有“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和“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之句。
  故译文宜删括号里的文字,译: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
  
  彭再新,湖南衡阳市南华大学文法学院语言学教研室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