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整合与创新:中原历史文化品牌课建设模式探析_中原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整合与创新:中原历史文化品牌课建设模式探析_中原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2-05 04:10:10 影响了:

  摘 要:中原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原文化品牌课建设就是要对中原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和开发。建设中原文化品牌课,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主体、实施空间、资源内容等方面有诸多不足。中原文化品牌课的建设要立足创新,丰富课程文化资源,用好课程文化资源,重视动态文化资源。从内容框架、教材编撰、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多方入手,建设一流品牌课。�
  
  关键词:中原文化;传统文化;文化资源;品牌课建设
  ��
  “在经济繁荣的社会里,应该具有什么文化的素养,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文化气息,而不至于有暴发户之讥。”[1]P(序言)笔者认为这几句话道出了当前教育界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动力机制的缺失。目前的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提的很多,但真正有效的举措却很少。基因于此,我们尝试着以中原文化这一区域文化为基础,通过对中原文化底蕴的研究,开发与挖掘中原先进文化教育资源,探讨在高校进行中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在社会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形成一套有中原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促进中原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为中原崛起培养既了解省情又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1 中原历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
  
  1.1 文化、中原崛起和中原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学家贝尔说过:“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或一个个人来说,文化是一种维持一种认同的连续过程”。[2]P(36)台湾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也指出,人“一举一动中都表示出文化的影响力,不同文化熏陶下举止就有差异”,这归根结底是由于“文化之塑模”、“文化的塑模力”[1]P(14-16)。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文化也是促进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党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而中部崛起,更离不开文化崛起。河南“文化强省”政策的提出,突显了文化建设的区域意识,使之在区域发展的大战略下设计文化蓝图,规划文化工作,赋予文化建设新的支点和动力。�
  中原文化,历史之根源远流长,文化之魂璀璨夺目。河南要建设文化强省,既要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又要在继承、创新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丰富文化内涵,以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起来,使区域文化在适应时代需要的同时,继续保持和发展区域文化自身的特色,以丰富其文化个性。但是,由于河南地处内陆,文化积淀过于丰厚,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换阻力重重;同时,传统文化力量过于强大,使得中原现代文化略显单薄。但是,无论中原文化传统如何难以消解,无论中原人的传统情结如何强烈,中原现代文化都必须走“反本开新”的路子。现代文化生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对传统文化不断挑选、不断吸收,把“转换”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C.A•冯•皮尔森认为:“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传统,即所有物和规则的传递,然而这种传统是包含在人的活动变化之中的,是包含在现存文化型式所体现的无数变化和发展的可能性之中的”。[3]P(2)因此,要实现中原文化的发展创新,就必须对中原文化进行资源整合,结合现当代中原文化的发展,做出新的价值判断和文化选择。�
  文化资源是有属性的。在中国,所谓红色经典、民族经典是对一种文化资源属性的表达。当前,资源总是在被消耗着的。自然资源是如此,文化资源也是如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更是如此。传统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取代的无价之宝,故要加强保护、保存,注意可持续利用,避免滥砍乱伐。传统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涵括古城、宫殿、陵墓、寺庙、园林、碑碣雕像、原始人类遗址等;无形文化遗产则涵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游戏、神话传说、风俗等等。科学的发展观念认为,人类即要保护好自然的生态环境,也要保护好文化的生态环境,要保护好文化的多样性。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但有赖于保护,同时也为更好地保护创造新的经验和物质条件。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二者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文化资源为基础与资源的承受能力相协调。[4]P(79-82)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们责无旁贷。文化资源,能够流传下来的,都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一种精神,可激励人、感染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有雄浑博大的中原文化,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资源。中原文化资源可以在鉴史、育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
  1.2中原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教育界普遍将课程资源物化,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参考书等。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修订教材、编写教学参考书,而没有考虑其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事实上,这种认识是很不全面的。因为,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这其中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对历史学科来讲,还包括深深植根于学科内部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包括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先进文化资源,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进行课程化开发、利用,那对于受教者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过去,我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大量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没有被纳入教学的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利用。[5]P(40-44)教师不知应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化资源,即便获取也不知如何利用。而资源拥有者则缺乏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规律,大量的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随着人们对课程资源研究的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中原文化教育教学就是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中原文化资源的一种有益尝试。我们要加强对中原文化资源的整合,用全新的视野去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用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阐释中原文化价值。�
  中原文化资源的课程化开发,首先要客观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需要不断地挖掘、整理。中原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开始,但是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沉睡在民间,需要我们去发现。其次要科学评估中原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缺乏研究和科学视野,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就评估不准,更莫谈如何发挥其作用了。再次要具备前瞻视野把中原文化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原文化就是文化特色、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供大众消费的,这就需要经过精心包装、企化营销,从而把中原文化特色有计划有重点地展示。我们的中原文化课程就是要告诉受教者,对于中原文化的所应持的基本态度。同时我们的课程也要增加写包装和企划的意识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特色品牌课建设,对于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教师配置,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建设中原文化品牌课课程,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并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使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而不利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往往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新文化观的培养。当前,我国课程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外来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压力与挑战。我们的态度是,要立足当代发展,一览古今;立足中国特色,学贯中西。做到:“第一充分挖掘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包括传统文化的文献典籍、文化精神,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第二,在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框架内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地方文化的传统、风俗习惯。第三,研究我国文化发展的新动向,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课程文化。” [6]P(320)建设一门有中国气派、中原特色和时代发展特色的优质品牌课。�
  
  2.中原历史文化品牌课的建设要立足创新
  
  2.1 中原文化品牌课建设原则�
  要建设中原文化品牌课,最根本的还是必须确立大中原的文化观。大中原文化,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求变创新,在延续历史文脉基础上兼容发展,以适应区域文化竞争、世界文化竞争的需要。这种要求之下,建设中原文化课程,就需要用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精品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品牌。通过品牌课建设,切实推进教育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首先,要立足品牌课的实施,丰富课程文化资源。我们应该把中原文化品牌课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列入工作计划,开展专题研究,把学习、实践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积累与丰富区域性的中原文化课程资源。中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联系,又要体现出本身的特点: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开发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最终形成中原文化品牌课所需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即包括传统文化资源,又有现代文化资源,以“先进文化”作为主线贯穿课程资源整合始终。�
  其次,以专题方式,用好课程文化资源。专题研究是教师为解决在教学中所发现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而形成的知识能力体系。中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了给学生利用教材以外的资源进行问题解决与研究提供帮助,这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中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
  第三,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动态生成的文化课程资源。中原文化资源的课程化利用与开发,与历史文化区域性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与研究相互促进,所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将在教学实践中动态生成、不断丰富新的学科课程资源。中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体现地方、学校、师生基础等特点,努力发挥区域优势。教师要因时而动,建构区域文化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历史文化学习和实践的形式。�
  高等教育改革实验的稳步推进,要求我们充分挖掘课程文化资源要素,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建设中原文化品牌课,要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依托,调动从事中原文化研究者的智慧与力量,积极拓展文化资源利用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力争建设一门有重大影响的优质课程。 �
  2.2 中原文化品牌课建设途径�
  中原文化品牌课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确立中原文化品牌课内容框架。要建设一流的教学内容体系,中原文化品牌课要从先秦时期的中原文化说起,依次讲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文化、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原文化、宋元代鼎盛时期的中原文化、明清开始衰落的中原文化、近现代沉沦时期的中原文化、中部崛起时期的中原文化等。同时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我们要培养的是既了解省情又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所以品牌课的教学内容要先进,及时反映中原文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编撰中原文化品牌课教材。2007年1月1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召开的“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恳谈会”上,徐光春同志作了“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的主题演讲。这个演讲以时间为经,以门类为纬,将中原文化归纳为18个方面,科学总结了中原文化的五个特点,准确阐释了中原文化的五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于4月编辑出版了《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这些是我们建设中原文化品牌课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要依据《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的内容框架,结合品牌课的内容体系,进行新的研究,最终形成全新的讲义,然后出版教材。�
  第三,组建中原文化品牌课教师队伍。我们要组建起一个专业的教学队伍,由学术造诣较高、各有所擅且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或学科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主持,要通过品牌课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中原文化品牌课建设要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用网络参与教学与管理,建设一流的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必须上网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第五,完善教学管理。中原文化品牌课建设要参与到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与考核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生评教体系中去,教学主管部门切实加强管理与引导,不断地将本品牌课推进。�
  中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是当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版图和世界文化格局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历史明珠,研究开发这一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的文化资源,建设中原文化品牌课,对于加深理解传统文化,提升受教者的文化素质有积极意义。
  ��
  [注释]�
  [1]李亦园:文化与修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年版。�
  [3][荷]C.A•冯•皮尔森:文化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汤淑君: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几个问题[J].郑州:中原文物,2001(6).�
  [5]王苏: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天津:历史教学,2002(6).�
  [6]范兆雄:课程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