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智慧与技巧【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契约构建班级文化】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智慧与技巧【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契约构建班级文化】

发布时间:2019-02-06 03:45:23 影响了:

  摘要 班级文化是指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共同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设班级文化并非易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自己的内在形成机制。本文则通过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对班级文化的构建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契约 班级文化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109-02
  
  一、心理契约与班级文化
  
  心理契约是提高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师生之间同样存在某种心理契约。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及学生对班集体的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联系,师生之间通过“要约”做出“承诺”,那么就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契约。
  班级文化是指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共同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它能够凝聚班级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是推动班级不断前进的动力。
  学生的心理契约与班级文化共同渊源于个体的价值观,因而具有相同的特征:内隐性、动态性、客观性和渗透性。因此,心理契约与班级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一方面,心理契约是班级文化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班级文化影响着心理契约的形成。
  
  二、心理契约与班级文化的相互作用
  
  尽管学生的心理契约和班级文化在不同载体上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由于具有共同的渊源,它们都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行为或班级制度的框架里,而成功的班级文化大都是积极向上的。
  首先,班级文化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心理契约是其价值观念及个性的体现,是其对班级的主观期望。学生心理契约会以其具体行为在班级的各项学习及活动中展示出来。而班级文化最终也会外化表现为学生的具体行为。建设班级文化是希望学生的行为能符合班集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生心理契约内含的价值取向与班级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是否一致,直接决定着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可、接纳程度。
  其次,在学生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中,班级文化起着很大的作用。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理契约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班级精神、班集体的制度规范等,会对学生及其心理契约造成一定的影响;班级文化中暗含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承诺及奖惩,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契约的形成。因此,班主任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满足其需求,应及时把握成员的思想动态,随着学生心理契约的变化,在奖惩措施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运用心理契约构建班级文化
  
  首先,构建统一的班级核心价值观。怎样引导青少年认同、接纳学校倡导的、班级主导的主流价值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需要学生,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各方面人员,实实在在地将班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便能在班级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整合力,成为各个学生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
  其次,营造良好的班风。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优良班风的形成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极大的作用,对学生起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在培育良好的班风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抓住时机,选择突破口。
  再次,强化有效的沟通机制。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避免和排除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班主任在建立有效的人际沟通机制时,必须注意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
  最后,运用科学的奖惩手段。奖优罚劣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改进错误的一种有效的关系方式。科学的奖惩手段必须以良好的班级制度建设为前提,班主任必须既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又要抓好制度的实施。班主任在运用奖惩手段时,要做到奖罚严明,让学生对自己获得的奖励及得到的惩罚有理有据,避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猜疑与妒忌。
  
  (责任编辑 刘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