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成才 浅论“成人与成才”
 

成才 浅论“成人与成才”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2:34 影响了: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呼唤全面发展的人才。培育健全人格、开发非智力因素千万不能忽视。老师和家长都要明确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明确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把握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健全人格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34-02
  
  每一个做父母的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自己的子女能否在这个多元、多变、多彩的新世纪生长与发展,成为一个强者,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许多父母把培育新一代的着力点放在智力投资上。诚然,重视儿童少年智力的早期开发,打好文化知识基础,是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然而,时代呼唤的培育健全人格、开发非智力因素却往往被忽视了。笔者认为,要想把子女培养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是指做人所具有的资格或品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品质的总和,被称为“人的第二生命”。
  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经历表明,成就事业的更多因素不只是知识技能,更取决于他的人格。拥有健全的人格,使人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在风浪中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所作为,社会适应性强并善于与人合作。高尚的人格促进人的智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超凡的创造力。
  培育健全人格,是当今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共同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家庭是人格塑造的第一天地,父母是人格培育的第一任老师,和谐、健康、快乐的家庭文化氛围,父母的人格示范,重视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对于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二、明确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
  既然健全人格对人的一生十分重要,那么,新时代所要求的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1.进取。社会的进步依靠人类进取的本性,进取精神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巨大动力。21世纪充满竞争与机遇,人的一生充满成功与失败,有强烈的进取心,对真理执著追求永不满足现状的人,才能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在竞争中自信自强,有所作为。
  2.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做人的第一基石,是健全人格最基本的内核。不自欺欺人,弄虚作假,是抵御邪恶的第一道防线。为人处事坦诚可靠,言行一致,守信守约,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3.坚毅。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健全人格的骨架。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遇挫不折,遇险不惧,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把想到的变为做到的,实现人生理想,成就一番事业。
  4.公正。是非分明,坚持真理,处理问题不只从个人着想,所作所为光明磊落。讲求公道,与人为善,遵守公德,主持正义,是人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人在公共生活中应恪守的准则。
  5.宽容。心胸豁达开朗,与人相处既能待人以宽容人之过,又能待己以严取长补短,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不被狭隘的心理所困扰。
  人格的完善是人一生的追求,永无止境。人格的修炼更需终身努力,积以时日,滴水穿石。而儿童少年时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奠基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做人的基础没有打好,出现自私、任性、说谎、孤僻、脆弱、冷落、懒散等问题,未能得到老师和父母的点化并及时矫正,一旦形成某种人格的缺陷,长大后很难改变,会给孩子带来终身的不幸。
  
  三、把握培养孩子成人成才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人,培养成才,都应该根据健全人格的主要标志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责任意识;选择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意识;确立奋斗目标,增强拼搏意识;找到实现目标的好方法,增强成功意识。
  1.以小见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如果每个学生都说:校园不清洁,是我的责任;寝室的照明灯未关,是我的责任;同学之间不团结,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团结的团体,没有不兴盛的国家。所以说,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从小树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思想。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处可见。弯腰捡起地上的果皮和纸屑;顺手关一下渗水的水龙头;为盲人牵一段路;在公交车上为老人和小孩让座……善做小事的人,日后才能成大事。
  2.优秀从心态开始
  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呢?笔者推荐三句话:
  第一句:“太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特殊情况,首先要有一个观念,就是“太好了”,又有接受锻炼和考验自己的机会了。
  第二句:“我能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总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久而久之,对什么都丧失了信心。这种心态是千万要不得的。而“我能行”则是自信的表现,是成功者必备的心态。
  第三句“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现在,不少独生子女有个通病:不关心人,也不会关心人,老是要求别人关心自己。要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克服这一毛病,老师和家长必须教孩子记住“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这句话,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
  3.有台阶就上得去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奋斗目标。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同样要有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会面对激烈竞争和挑战,敢于挖掘潜力,努力拼搏,不断战胜艰难,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北京市人大附中特级教师王金战常对学生们说:“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他的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这就是目标。这座山使你总往高处爬,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见自己的希望。”
  制定目标要结合自己实际,不要太高,太高了高不可攀,一旦摔下来,会把自信摔掉;也不要太低,太低会失去拼搏的斗志。
  4.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对于学生来讲,讲究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虽然学无定法,各人有各人的门道,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不过,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些规律可循。
  首先,要有学习兴趣。最大的学习兴趣应该来自对各学科本身蕴含的美的发现。一旦感受到各学科的美,进而追求美、创造美的时候,其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那种求知欲,那种获得知识的快感,足以支撑一个人达到“学而不厌”的境界。
  其二,要注重学习的计划性,讲究学习的科学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体现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突出薄弱环节,突破各学科的重点、难点,千万不能偏科,确保各科平衡发展。科学性体现在将各学科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图,理清各学科知识点的纵横关系,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摒弃题海战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集中训练,以突破重点和难点。认真对待错题,通过独立思考,对错题重做一遍,分学科整理出错题本,加深印象,避免在今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主动性体现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地夯实基础,奋发攻坚,提高学习效率。
  其三,保持良好的学习节奏。有个理论叫做7+1>8,就是说7个小时的学习加1个小时的锻炼,效果绝对大于8个小时的学习效果。这个道理很简单,通过锻炼,身体有活力了,状态好了,学习效率就会成倍提高。所以,作为学生,该玩的时候,就高高兴兴地玩;该学习的时候,就要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如果能这样做,学习效率肯定会提高。
  综上所述,老师和家长如果能注重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善于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且引导教育的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英才。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