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_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
 

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_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7:34 影响了: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许多高一学生入学不久,情绪低落、学习乏力、成绩下滑厉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高中学习生活不太适应。更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及时地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使暂时性的适应困难演变成长期困扰他们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导致学业的荒废。本文就如何帮助高一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谈点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适应困难分析
  
  1.学习上力不从心
  ①思维速度跟不上课堂节奏。从初中阶段“细嚼慢咽”式的课堂生活到高中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许多学生感到明显的不适应。他们说:“听课犹如赶飞机,稍有喘息就弄不清后面的内容。总有记忆力跟不上、注意力不够用的紧张感。”
  ②在教与学的磨合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学习焦虑。由于教的风格与学的方式一时难以完全合拍,不少同学反映:“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某老师的课不对劲。”“听课时好像都懂了,可拿到习题却不会做,真是急死人。”
  ③学习完全靠意志维持。与初中相比,高中课程难度明显加深、内容枯燥,这使得形象思维仍占优势的高一新生,很容易出现心理疲劳和厌倦情绪,“我要学变成了我应学”。靠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维持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明显下降。
  ④“起伏不稳”的成绩削弱了自信。不少学生在不同学科、难度不一的频繁考试中,由于难保成绩的“绝对优势”,造成好胜心受挫。他们中不少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上萌生了“自信危机”。
  
  2.不能正确对待角色变化
  ①不能接受由“龙头”成了“凤尾”的变化。很多初中时的尖子生,在“明星会聚”的高中班集体中成了无名之辈。他们不愿认同和接受这种变化,心理上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有的变得消沉、退缩;有的变得嫉妒、迁怒于人;更有的不悦纳自我、自我攻击等。
  ②从“红人”到“平庸之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少数在初中长期任班干部的学生,上了高中后成了普通的一员。他们那种在“众星捧月”下养成的极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不知不觉地驱使着他们“逆反”,把对任课老师的不满迁移到其所教的学科上,导致心智的内耗,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活动。
  ③依赖性与“自律”的矛盾。初中班主任从早到晚的管理,使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习惯了什么事都等着老师安排与督促。而高中老师则更多地以“自律”的标准要求他们。大胆、放手的教学管理方式使少数学生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结果,从学习上漏洞的出现,到学业成绩的下滑,造成了部分学生自信心的削弱和学习焦虑的产生。
  
  3.受“交往障碍”的困扰
  ①错觉造成师生心理疏远。有些学生称“老师不爱我们”。理由是,高中老师只知道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和严格管理,却很少像初中老师那样经常给学生以抚爱、叮嘱、赞扬、鼓励。从细致的关怀到蕴涵高期望的严爱,使少数尚幼稚的学生产生了错觉,认为“高中老师不如初中老师好”。这种“恋旧”的“回归心理”,不仅导致他们心力的分散,还导致师生心理疏远,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②“我长大了”的成人感,使少数学生追求表面的成熟,误认为,高傲一点、沉默一点就是稳重。于是,同学之间的交往不如从前融洽。不主动、不交心、不暴露内心痛苦与烦恼的心理,无形中给他们垒起了交往的屏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渴望友谊、需要朋友,需要与人沟通和向人倾诉烦恼。离开旧朋友,又找不到新朋友,陌生感、孤独感、无助感等消极情绪使他们变得冷漠、烦躁、抑郁和厌世。有的同学常说“真没意思、真烦人”,内心十分消沉。
  ③受青春期骚动困扰。一些父母对男女孩交往的过敏性认识和反感性态度,致使许多同学不敢与异性同学接触。受“泛道德主义”影响,少数老师对青少年异性交往所持的批判性态度,又迫使学生压抑正常的“异性趋近心理”。然而,身心变化带来的困惑(对异性的好感、暗恋、不安和茫然)是客观存在的,是学生的心智水平难以应付的。传统观念对心理健康的错误认识,又使得受此困扰的学生羞于咨询。不能摆脱、不能获得必要的心理援助,致使一些学生在情感上出现了持久的、激烈的冲突,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自责、内疚。表现为,要么以问题的形式(如发脾气、与老师顶撞、去网吧聊天等)缓解内心的烦闷;要么放任自己(公开与异性发展亲密的关系)求得心理满足;要么不断地咒骂(我是个坏孩子、我太无能等)自己,减轻内心的“犯罪感”,乃至于自暴自弃。
  
  4.家庭造成的心理压力
  ①一些对孩子有较高期望的父母,在孩子由“佼佼者”变成“普通百姓”时,教养态度上出现了“急转弯”。很多学生说:“过去,父母总是以欣赏的目光看我们,对我们夸奖、鼓励较多。现在却总是对我们不满意,特别是每次考试后,责备、训骂更是不断。”
  ②负性刺激不断。曾有学生问我:“老师,我真的像父母说的那样笨吗?我真的没希望了吗?”还有同学说:“父母总是责怪我:‘你比别人差那么多,还不好好努力?’‘我看你上大学是没希望了。’”正是在这些频繁、不断的消极暗示下,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发生了动摇。但他们的内心又不愿接受“我不行”的判决,因此长期受矛盾心理的困扰。
  
  二、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
  
  高一学生的种种适应困难,究其原因,是他们对高中生活缺乏了解,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入学教育让他们了解高中学习生活与初中的不同,了解高中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家长学校宣传家教方法,使广大家长能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进行沟通,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心理氛围。同时,做好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援助也是不可忽视的。
  
  1.学习方面
  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正确地预习、复习,有准备地听课。避免因“坐等喂食”的被动学习方式带来课上的紧张和“消化不良”。
  ②开学初,教师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有时间调整自己,达到教与学的默契。
  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超过别人、不是为了与人比高低,而是为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由重视名次转向关注学习的努力过程,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④把考试成绩看作学生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⑤学习策略上,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心理状态,确立、调整恰当的学习目标,防止因目标太高造成的屡挫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用脑的方法,减少因“蛮干”带来的“高投入低产出”而挫伤自信心。
  
  2.辅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①调整“角色期望”。让学生知道,高中是一个“群英荟萃”的集体,个人在班级中地位的变化,并不能说明自己的退步。帮助他们跳出思维的“惯性”,克服“我必须是第一”的不合理信念,坦然面对现实。
  ②指导他们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③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统一性,改变“我向性”(自我中心、过分自我肯定倾向)的思维定势。学会求同存异,学会接受和适应变化,提高心理应变能力。
  3.教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①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要获得交往的愉快,就要学会接纳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不足,不苛求别人。
  ②组织学习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让学生懂得,“对异性产生好感”、“有趋近异性的欲望”,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并非“邪念”,不必为此过于自责、内疚。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实话实说”、辩论会、合作精神训练的游戏、知识竞赛等,提供异性同学正常接触的机会。这样,既可以释放青春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又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互诉烦恼、交流思想,化解心理矛盾。
  ④指导学生合理宣泄、鼓励学生主动咨询,使他们能主动寻求心理援助,获得心理支持,化解烦恼与痛苦,保持良好的心境。
  4.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①可通过“今天我做妈妈(爸爸)”、“生命的价值”等主题班会,促进学生换位思考,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责备。
  ②以“心理剧”、“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投人中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在各种不良刺激面前保持平稳的心态。
  学生升入高中后,真正对他们产生威胁的并不是功课本身的困难,而是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带来的各种心理困惑与冲突。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就要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同时,注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在各种困难面前保持心理的平静和积极向上的劲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