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涡轮增压:下一个屏障? 屏障的意思
 

涡轮增压:下一个屏障? 屏障的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12 03:49:18 影响了:

  显然,外资企业在中国涡轮增压市场的战略是成功的,国内乘用车的涡轮增压器配套市场基本被他们占据,其中博格华纳、霍尼韦尔、霍尔赛特、IHI等已占据90%的市场份额。   
  对中国涡轮增压市场的强烈渴望,正在外资零部件企业中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最新签署协议的是曾寻找中国合资伙伴多年之久的博格华纳。近日,博格华纳在天津宣布将为JCB动力系统2012年上市的Dieselmax 4.4升发动机提供废气阀门和可变几何截面(VTG)涡轮增压器。如进展顺利,这家进入中国涡轮增压市场的外资公司将凭借其可断截面涡轮增压技术开展更多的业务。
  紧随其后,霍尼韦尔汽车零部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定贵在天津宣布霍尼韦尔与广汽菲亚特签署协议,2012年将为其小排量汽油发动机供应涡轮增压,同时签署协议的还有JCB汽车。与之类似,德国大陆集团、福特、博世等公司也都在试图扩大其在中国的销量。
  不仅如此,已有外资公司争取更大的业务范围――欧洲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计划在5年内实现占有13%全球汽车引擎涡轮增压器市场的目标,这其中当然包括中国,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福特也在加紧研究涡轮增压技术。
  偌大的中国涡轮增压市场对于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吸引力毋庸置疑――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逾135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加之中国减排政策的实行,中国汽车市场产对减排的需求在增大。到2015年,中国市场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份额将从现在的10%上涨20%。“随着新能源战略的兴起,中国汽车在节能减排上都产生了新的需求。”高定贵对《汽车观察》表示,中国汽车急需一种技术达到中国减排标准,涡轮增压的出现满足了这个需求。
  
  外资争夺战
  
  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涡轮增压市场并不是风平浪静,外资企业的争战持续发生。霍尼韦尔针对中国市场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策略。目前,霍尼韦尔与广汽菲亚特签署协议,2012年将为其小排量汽油发动机供应涡轮增压,同时签署协议的还有JCB汽车。不仅如此,霍尼韦尔正在进行更大的业务,9月25日霍尼韦尔与长安汽车首个合作项目―――微型涡轮增压发动机,目前已研制成功,借助霍尼韦尔的技术长安汽车已经生产出0.8升、1.0升排量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节油率达15%,输出功率则比搭载涡轮增压系统前提升30%以上。凭借此项技术,将更有利于中国市场的发展。
  面对霍尼韦尔的强势进攻,没有哪一家外资零部件企业比博格华纳更急于抢占中国增压器市场了。上世纪90年代,完成对KKK和Schwitzer的收购后,博格华纳凭借KKK与Schwitzer的涡轮增压技术,向中国市场发力。
  今年7月,博格华纳宣布将为JCB动力系统2012年上市的Dieselmax4.4升发动机提供废气阀门和可变几何截面(VTG)涡轮增压器。近日,博格华纳(BorgWarner)表示,其将为上海通用汽车旗下的别克凯越XT和雪佛兰克鲁兹车型专用的1.6L四缸汽油发动机供应涡轮增压器。这些大的动作正是博格华纳在中国涡轮增压市场的开始。“今年我们涡轮增压的产销额达到7亿元。”博格华纳(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谈悦生对《汽车观察》说。“到2015年我们的产销额将从目前的7亿元增至20亿元,其中自主车企的采购额将占主要部分。”
  虽然,博格华纳攻势不减,但中国的涡轮增压市场仍牢牢掌握在霍尼韦尔手里,据统计目前霍尼韦尔在中国重型车市场已经达到45%的占有率,在轻型车市场上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显然,外资企业在中国涡轮增压市场的战略是成功的,在国内乘用车的涡轮增压器配套市场基本被外资占据,博格华纳、霍尼韦尔、霍尔赛特、IHI等占据90%的市场份额。虽然国内自主品牌的增压器企业增压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想打入配套体系仍有困难。
  
  望而却步
  
  “目前的这种尴尬局面是有原因的,在汽车内燃机涡轮增压器产品及其技术领域,国外要比中国早发展30年。”博格华纳中国区总经理谈跃生对《汽车观察》说。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带涡轮增压器的汽车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受其影响,国内企业也纷纷开始采取多种方式进军内燃机涡轮增压行业。
  联合军工研究所、高校等将最初应用于军工领域的涡轮增压技术应用于民品,如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由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兵器工业第七W所(即北方发动机研究所)等五家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宁波天力增压器有限公司等,都是以军工技术为支撑;还有一些直接引进国外技术的生产企业。如江津增压器厂在合资公司成立以前一直都是靠购买瑞士ABB的专利进行生产,多年来购买了近100多项,而每项专利动辄就要花费几百上千万元。
  同时,产品还要遭受许多不平等待遇,例如不能销售到国外等。因此,在国外汽车内燃机涡轮增压器企业维护其技术垄断地位的趋势下,中国企业寻求技术转让之路越来越难,中国企业从国外得到技术创新支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目前,国内增压器生产企业呈现几大趋势:一是在中国,独资、合资企业生产增压器的外资企业正在增点增产。二是生产增压器的民族工业正在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的顺序正在重新排队,2003年的产量顺序大体为霍尼韦尔、霍尔赛特、天雁、富源、康跃。三是一大批生产增压器的民族工业集中在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可以用“雨后春笋”及“前赴后继”八个字来描写。
  但经过七年的发展,国内增压器市场已经出现颓势,目前,仅剩天雁等国际企业继续与外资企业抗衡。
  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是,在我国企业往往要受到隶属关系、地区分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地区、各大集团都有自己的配套企业群,使国内增压器散乱差现象至今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我国汽车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这种组织模式下、跨地区、跨集团间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上规模、上档次,已然成为一句空话。同时,由于这种规模和观念上的巨大落差,造成国内增压器技术水平、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网络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整体来看,在涡轮增压体系方面,虽然中国总体水平较弱,但在每个独立的技术体系已经形成自己的技术能力,如何把这些技术集成起来,则是提高我国发动机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