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挑战蓝天|蓝天快递
 

挑战蓝天|蓝天快递

发布时间:2019-02-22 03:52:32 影响了:

  高且瘦,头顶华发,精神矍铄,面容含笑,这是张履谦院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多次为了青少年科普的事拜访张老,挤占他早已安排得满满的时间。可是,即便张老脸露倦容,每次还是部亲切接待,毫不怠慢。
  听说张老的传记《挑战蓝天》出版,我又一次慕名前去索书,在他轻描淡写的叙述中,我早已被他不平凡的内在与人生经历所折服。在他看来云淡风轻的世界,竟然折射出如此波澜壮阔的人生――
  履险蹈难求学路
  张履谦,1926年3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父张子尧是当地的一位小有名望的中医,对他的管教很严,从他很小就教他勤奋读书,耕田种地,帮助家里照料来就诊的病人。取名“履谦”,寄托了父母的企盼:“履险蹈难”(迎着艰难险阻去拼搏),做一个谦逊而严格要求自己的“谦谦君子”。
  张履谦11岁那年,日本侵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突然袭击,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小履谦的幼小心灵萌发了“读书救国”的爱国思想。此后,张履谦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碾转多地求学,他始终懂得:“学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不坚其心,正其行,岂得见泉耶?”
  1946年夏,张履谦在广益高中毕业。秋,北大、清华、南开、西工大、武大等全国五所名牌大学在武汉招生,十载寒窗,读书万卷,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他报考五所大学,百发百中。考生们称赞他是“奇才”!他选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入校后,满以为可以躲进“象牙之塔”做学问,可是“一二一事件”、“沈崇事件”迫使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张履谦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1948年10月,张履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投笔请缨赴朝鲜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炮弹已落到鸭绿江边的城镇。唇亡齿寒,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
  “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大学生纷纷投笔请缨。1951年,张履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军委通信部,担任总参通信部技术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报载:某日,鸭绿江两岸的桥梁和城镇受到79架B-29飞机和300架战斗轰炸机的空袭。军委通信部王诤部长对张履谦说:美军B-29飞机从日本起飞,使用电磁波干扰使我警戒雷达致盲,指挥雷达无法指挥我空军迎战,自己的飞机上不去,上去了也下不来。一定要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张履谦蹲进雷达机房,同指挥员、技师等一起观察干扰现象,分析研究对策。他提出在雷达发射机上扩展频段,用同步调谐改变雷达工作频点,针对不同型号的雷达,采用了多项抗干扰措施,经实战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抗美援朝作出了贡献。
  外电报道:1951年10月23日,美国空军动用8架B-29轰炸机和大约100架战斗机轰炸朝鲜南市简易机场,遭到了150架米格式飞机的截击,结果,8架轰炸机全被击中。媒体惊呼:“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便成了世界上空军力量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951年冬,军委通信兵部成立了雷达侦察干扰组,他被任命为组长。他为我军制定了雷达干扰与抗干扰发展规划,并组织同事利用缴获器材研制装配了P、L、S、C、X等波段的雷达侦察接收机、信号分析器、记录器及微波、超短波干扰机等设备30余套,为部队训练和开展电子对抗事业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开创了中国电子对抗事业。
  国防科研成标兵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进入“两弹一星”研制的关键时刻,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最害怕中国“用核武器的音响效果作为自己的外交语言”,苏联撤走专家;美国频繁派遣U-2型高空侦察机深入我内地刺探军情。
  对已调国防部五院担任第一代防空导弹制导雷达主任设计师的张履谦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快研制出最佳灵敏度雷达接收机和提高发射机的效率和稳定性。他没有经验,便找到了一套美国原版28卷本《雷达丛书》,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研制军用雷达所写的技术总结。他下决心攻读,每天坚持至少读两个小时,焚膏继晷,星期日也不间断。学生、同事劝他保重身体,他谈吐诙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张履谦花了整整12年读完了这部几尺厚的巨著。1964年,他还出版了科普著作《雷达》,对宣传、普及雷达技术,作出了贡献。当时张履谦的手上什么制导设备也没有,他从大学抽调人才,到全国各地搞材料,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微波制导雷达。我国地空导弹部队在敌机必走的路线装上雷达制导的地空导弹。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U-2高空侦察机上装有干扰机,对我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发出干扰,发现地面有雷达就自动绕开。导弹击不中,又把张履谦找去了。我军雷达是扫描跟踪,张履谦提出在雷达上加个假信号,使敌机真假莫辨。经他出谋划策,我国部队多次击落了美国U-2高空侦察飞机。
  聂帅曾说:“张履谦同志顽强地钻研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是国防科学技术战线上优秀的基层指挥员的代表”。1964年,国防科委树他为国防科研战线上的标兵。
  布局航天测控网
  七十年代末,我国研制第一颗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卫星。张履谦被任命为卫星地面测控系统工程总设计师。
  该项工程的配套设备中有一台450-1微波统一测控设备和一台450-2超远程引导雷达,是当时一项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总设计师张履谦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进行方案论证,研制出模样机,采用高新技术攻克了精密天线加工、高功率传输,高频率稳定等技术难关,研制、生产出的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和超远程引导雷达,使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跟踪、测轨、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以及适时控制人轨、定点,准确无误。他主持研究的测控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中国建立S频段空间测控网和深空跟踪网奠定了基础。
  90年代以后,张履谦从事航天领域的工程研制工作,为中国发射通信广播、气象预报、对地观察、导航定位、数据中继等应用卫星,作了立项论证、方案评审、技术攻关等工作。参加提出中国建立载人航天、空间站建设的建议,进行方案论证和技术攻关;提出采用陆地建站、海洋出船、节点监控、发展中继卫星和国际兼容的空间测控网建设方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与探月工程中,为其进行方案论证评审和研制质量把关。他还十分注重卫星的应用开发工作,提出了“投资在天、受益在地”的“天地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参与了通信广播、气象、资源、导航定位和遥感等卫星的应用开发工作,对卫星应用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与指导作用。
  今年3月即将迎来86岁的张履谦,目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的顾问,无论是卫星、运载工具、载人航天、探月和导弹等研究任务,每一类任务都有大量电子领域的问题,他自然而然是航天人离不开的“资源库”。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宇航学会(AIAA)通信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宇航学报》等五家科技杂志编审……他的时间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安排,提前好几个月工作就会排得满满的,真可谓众事繁多,目不暇接。他全心全意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无休无止地追求着、奉献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