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体育人间》电子竞技特别节目启示录] 体育人间电子竞技
 

[《体育人间》电子竞技特别节目启示录] 体育人间电子竞技

发布时间:2019-03-24 03:58:33 影响了:

  2011年7月4日下午18点30分左右,相信很多电竞爱好者都早早的坐在电视机前,焦急的等待CCTV5《体育人间》电子竞技特别节目的开始。说不定还有很多朋友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视了。
  节目播出后,有关该节目的相关内容很快就占据了几乎所有电竞媒体的重要位置,很多电竞爱好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评论,一时间热闹非凡。
  对于这期节目,评价看起来非常对立,既有认为这个节目没有理解电子竞技,对电子竞技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也有认为这期节目做的非常好,正面的宣传了电子竞技。从笔者的朋友看,往往从事这个行业多年的老从业者认为这期节目非常正面,而很多年轻的从业者则认为这期节目做的并不好。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老从业者对于节目中的一些说法没有那么敏感,他们更多的看到是这两点:CCTVS播了电子竞技,CCTVS在《体育人间》播放了这个节目。
  从媒体的角度讲,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导演也非常不容易,他从北京到上海,到杭州采访了很多人,尽量从客观正面的角度在讲述电子竞技,而且在采访途中他也不断的修正着自己对手电子竞技看法。节目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较为全面的展示了电子竞技,尤其是以俱乐部和选手为视角。
  当然,这部片子应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面对现实,才能改变现实
  
  应该承认,这期节目中有不少错误,尤其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节目开头说暴雪娱乐的作品还包括反恐精英。笔者认为这属于资料性错误,是编辑们没有做好功课或者是疏忽大意,作为―个专业媒体,确实不应该出现。
  当然,还有一些“错误”是由于我们过于敏感了。比如很多爱好者认为整部片子都是以电子游戏为基调,而非电子竞技,甚至还搞不清楚网游和电子竞技的关系等等。其实电子竞技确实起源于游戏,而且在大多数眼里他就是游戏,是~种娱乐方式而没有上升到体育的高度,尤其是对于家长来说。在一股的情况下,玩游戏和踢足球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娱乐方式,只不过电子游戏在中国加上了道德判断和社会责任的包袱而已。
  有不少人对于片子最后820劝告电视观众不要轻易当职业选手耿耿于怀,认为这才是这部片子的重点,或者认为这部片子就是为了这个存在。在某著名电竞论坛上,有网友写长文抨击了这个环节,不过内容大多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倒是这个贴子下面的一条回复比较理性,“《体育人间》说的不是现实吗?”
  编辑部经常接到读者的电话,问如何能成为职业选手?编辑们给他们的答复其实和820是一样的。我们看过很多对于体育明星的采访,其中―个问题经常被问到,你们会让自己的孩子继续做运动员吗?回答千篇一律,不会:理由永远相同,太苦了。电子竞技的职业选手也是一样的,他们太苦了,这就是现实,倒不是不赚钱,而是要成为顶尖选手的几率太低了,要付出太多的努力。
  这期节目的逻辑其实很清楚,电子竞技基于电子游戏而产生,有一些选手在其中获得了荣誉和金钱,有不少人在努力,但是这个产业不好做,尤其是想成为一名选手非常的苦,所以节目“劝告”电视机前的“小朋友”慎重考虑这条路
  这个逻辑很正确,确实也是现实。而且《体育人间》的节目性质也决定了他的内容逻辑。
  当然除了现实,这些内容也可能是节目制作者的―种妥协,游戏是―个敏感的话题,如果没有一些主流观点的话,节目能不能够与大家见面还是未知之数。
  电竞爱好者对于这期节目的一些批评,其实来自于内心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可能是对于这期节目,对于央视,对于CCTV5有太多的期待,所以才会在看到有一些不合口味的内容时表现的过于激烈。归根到底,这只是一期节目而已,和杂志上的一个专题、一篇文章没有太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对于CCTV,我们太过于期待了。
  我们应该看到更多好的方面,不必太敏感,也不必太着急,放松心态。要永远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尊重和接受现实,才能去改变现实。
  
  传统媒体不是电子竞技的救世主
  
  电子竞技的社会认知程度低,所以无论从业者还是爱好者都普遍认为电子竞技的辉煌需要依靠主流媒体尤其是CCTV的支持,他们能够挖掘潜在的用户群体,提升电子竞技的营销价值,让电子竞技真正成为―个热门的体育项目。
  但是现在这种观点和看法应该渐渐转变过来。在年初,《三联生活周刊》对于2009进行了报道,他们的内容和逻辑和这期《体育人间》的是一样的,十几年了,这个逻辑从主流媒体报道电子竞技开始就没有变过,所有讲述电子竞技文章都是这逻辑支撑下的三板斧:
  
  1 电子竞技来源于游戏。而且大多数媒体还没有搞清楚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的区别,所以往往会说电子竞技来源于网络游戏,凤凰卫视这样的媒体也未能幸免。
  
  2 现在有很多游戏比赛,那些游戏高手能够通过游戏赚钱,这是个朝阳产业。这部分会有职业选手的采访,比如李晓峰,然后会有一些比赛的介绍,其中以WCG为多。
  
  3 电子竞技对于职业选手来说不好走,而且产业也有很多问题。会讲讲职业选手为了当职业选手和家里的冲突,然后请若干行业内人员来讲讲产业的问题。
  如果有翔实的资料,配上这个逻辑,会是一篇好文章,是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但是十几年过去了,主流媒体的依然是这样报道。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报道对电子竞技的普及没有用,但是毫无进步的说辞和依旧带有有色眼镜的视角只能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偏见。
  其实问题的核心在:主流媒体不了解电子竞技。对于他们来说,电子竞技只不过是一个选题,一篇文章。他们缺乏的是把电子竞技当回事的态度甚至能力,所以在现阶段,主流媒体还不能成为电子竞技的救世主,既不能彻底改变电子竞技的舆论环境和产业环境。他们只能改变一些开明家长和人士的想法,比如这位家长。
  “为什么带孩子看这么暴力的游戏?”在2007年国家队选拔赛上笔者用最朴实的语言问一位带着大概10岁左右的孩子看CS比赛的家长。
  “我孩子挺喜欢玩的,暴力还好吧,现在的电视和电影比这个暴力多了。”那个家长笑着对我说。
  
  电子竞技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
  
  对于主流媒体的期待,可以看成是电子竞技爱好者对于改变电子竞技社会认知度不够的一种期待。电竞行业普遍认为,社会认知不够是电子竞技发展的最大障碍,游戏这个敏感的话题往往让电子竞技呼吸艰难。
  但目前看来,只有时间才能改变这种社会认知度,而不是主流媒体,他们只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事实上这个行业最大的发展障碍是人才。
  投身于电竞的大多数人都是毫无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边干边学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偏偏自学能力是这个行业从业者普遍缺少的。
  如果我们认为电子竞技是体育,那遵循体育的规律才是电子竞技从业人需要去做的,而这正是一种学习。电竞媒体就应该向新浪体育、网易体育、体坛周报学习,不过这么多年了,我们的电竞媒体依然徘徊在游戏媒体中不能自拔。记 得前不久笔者在和某新电竞门户网站讨论s10gan时,一开始依然是什么电竞人生,游戏Xx之类的,后来,我们达成共识,为什么不直接抄一个传统媒体的sloqan呢,最后的结果是:在这里,读懂电竞(《南方周末》:在这里,读懂中国),其实这是一种媒体心态的转变,这个网站也是目前赛事报道最专业的电竞网站。
  “电子竞技体育化”,是目前电子竞技最好的出路,要学会用体育的规律来考量自己。等待救赎不可靠,未来只有自己去争取。
  
  电子竞技为什么值得坚持
  
  尽管电子竞技现在并不壮大,但是他还是值得坚持的。
  电子竞技未来会成为深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因为体育项目的流行度高程度有这样两个衡量的标准,首先是团队项目流行度高于单人项目,因为团队项目门槛低,对抗性和意外性都很强,而电子竞技有不少团队项目,这也是为什么电子竞技诸多项目中DotA可以深受欢迎的原因。其次最重要的是,体育项目的受欢迎行程度取决于参与该项目的经济门槛和参与门槛的高低。冰雪项目在中国不行,真是因为门槛太高,经济门槛高,而且对于人的要求也高。相反进行足球运动的经济门槛十分底,如果你愿意,可以像贝利一样连足球钱都省了。电子竞技的经济门槛我觉的在未来会非常低,另外参与的门槛也足够低,只要有电脑,有网络,有双手和大脑(狠了点)就可以。
  另外,电子竞技天生就是“高贵”的,因为放在中国的大背景下,电子竞技天生就是市场化的产物,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没有政府支持,电子竞技赛事、俱乐部、媒体的成败都是靠电子竞技人的努力和市场的认可程度来决定。这意味着,一方面,电子竞技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有可能走职业体育道路的项目,另一方面,电子竞技的发展必然会对举国体制给予更多的启示和启发,也许现在电子竞技俱乐部的模式,未来会是很多体育项目俱乐部的模式。
  
  感谢CCTV5 愿更多人能支持电子竞技作者
  
  时隔几年之后,终于可以再次在CCTV5上看到和电子竞技相关的节目,真的是很开心。
  首先第一个要感激的就是那些曾经和我一起接触到电子竞技的朋友们,你们真的长大了,工作了。
  工作在了中央电视台,工作在了其他的公司和部门,正是有了你们的力荐,所以才促成了这次节目的录制。
  在这里我更是由衷的想到,可能在2003年时和我一起玩起电子竞技的朋友们,那一批的大学生们,或许他们都已经走向了各行各业的岗位中去了。
  虽然这次CCTV5的体育人间,对于电子竞技的理念的阐述要远远的多于对她正面的宣传,不过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循序渐进,扩大这个行业就从了解这个行业开始。
  利用我的博客,再次发下回播的地址,希望没有看到的朋友们也可以在网络上看下。
  再次感谢下CCTV5的朋友们,但愿我们更多人可以一起更加给力来做好电子竞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