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寓研于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
 

“寓研于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4-16 04:59:52 影响了:

  摘 要:本文从建设“研究型大学”目标出发,针对本科人才培养,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定义了“寓研于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建立了“寓研于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把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相结合,实践了新时期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进一步拓展了管理的功效,实现了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寓研于教 人才培养 科研成果 教学资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校扩招引发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和矛盾: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应用性教育和创新性教育的矛盾、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矛盾、生源质量下降与市场就业要求提高的矛盾等使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1]。
  为适应“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一套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应变能力的教育新机制,许多高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整合教学资源,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寓研于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培养模式,促进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1.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对学科发展,高校扩招,企业用人标准提高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变化,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1.1 教材模式
  目前,专业理论、技术发展十分活跃,世界范围的知识水平快速提升,相应理论不断更新,各种知识不断涌现,传统教材模式跟不上学科的发展,难以及时反映教学改革成果,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2]。
  1.2 教学方法
  许多高校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入学门槛较低,优秀学生的相对比率下降;企业自行招聘的用人机制,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能直接或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而适应精英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却改变不多,这种不适合学生实际背景、不适应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在新时期尤为突出。
  1.3教学手段
  新知识群背景下的课程内容不断增加,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再现工业过程,让学生感受生动逼真的内容,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给知识理解带来的困难,在新时期愈加显著。
  因此,探索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使之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是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完善本科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基本国策的必由之路。
  2.“寓研于教”融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传道、授业、解惑是大学的天职,高质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任何一所大学都应把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而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是大学的生机和活力的本质特征,是大学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离开教学的科研、离开科研的教学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是以教学案例方式验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性,以教学实验方式提升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性,有利于以最新的学科发展和学术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思想和内容的更新,进而实现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的同步发展。
  “寓研于教”是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了接受最新科研成果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学生对学科进展更多的了解,接受丰富的跨学科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寓研于教”是以科研方法研究教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了解科研的思路,产生科研的灵感,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思维的榜样,在不断地提出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质疑等科学研究最宝贵的品质;通过学生身临其境,一次又一次模拟科研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型思维的舞台,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成为主动的求知者,培养了探究式学习习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热情。
  因此,“寓研于教”将基础理论中的知识点和学科发展前沿有机地结合,带来的不仅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传承给学生,成为人才发展的推手。
  3.“寓研于教”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
  3.1 教材建设
  教材不应只包含定理、定义、方法等内容,应有灵魂、有内涵、有底蕴,说理透彻,启人智慧,培养理性思维。内容的组织上要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内容的描述上既要注重严谨的教学描述与推导,力求对主要概念和理论知识给出相应的物理和实际现象的解释,突出学习的要点,同时还要给学生自学留有充分的思想空间。
  教程要跟踪国内外专业理论与应用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内容,提高知识起点,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加强基本理论、工程技能和专业素质教育,引入本科学生能够理解的新方法;适时调整基础知识介绍与探讨的比例,应尽量使教材与教程相互独立,以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3.2 教学方法
  3.2.1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条件下学科的研究热点,适时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将科研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引入教学环节之中。面对人才培养内容庞杂、百家争鸣的状况,定期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同行和企业代表探讨教学内容改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体系连贯、内容饱满。同时兼顾专业课群中的各门课程,实现各门课程的有效衔接,避免交叉重叠。
  按知识单元组织教学“精讲”课程内容和实例,提出一些相关知识单元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3.2.2强化实验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学习和研究相关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的自主设计和探求思维,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在团队开发中的分工和协作意识。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加深学生的理解,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