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谈科学探究从“浅表性”到“有效性”的转变:科学探究
 

谈科学探究从“浅表性”到“有效性”的转变:科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9-06-11 11:14:46 影响了:

  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亲身经历一个又一个探究过程。但很多时候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头脑空空”。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科学探究的表象下,教师忽略了最宝贵的东西——有效。导致学生学得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重复低效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浅表性”的探究转变为“有效性”的探究呢?本人认为,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科学探究有效性的起点——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
  课堂探究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
  第一,要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备课前先要熟读《科学课程标准》,读懂每一册教材和教师用书,理清教材编写的目的,然后从整体上进行一个单元(主题)的备课。这样,一个单元(主题)之中的每一课时之间就不会出现“各自为营”的现象,教师在上完课后再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从而就能形成典型课例。
  第二,要分析具体的学生、内容与可得到的资源,挖掘内容或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与价值。如我们海岛地区缺乏丰富的陆生生物资源,在《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等单元(主题)教学中,可结合本地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同时树立热爱家乡的思想和环保意识。
  第三,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生成性目标,认为生成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经常有教师喜欢让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实则与课文无多大联系,结果导致预设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使教学走向了“无目的”的误区。
  二、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支点——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
  小学科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事实表明,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应学会在熟悉的生活中挖掘那些有结构的材料。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我们在给学生准备材料的时候,可以考虑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暗示或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生探究的效率。教师要有效地调控好材料,让活动顺利进行,以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首先,材料的使用要明确目标,不但教师自己要明确,还必须让学生知道。其次,材料提供要把握时机。尤其在探究活动较多的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需要,有层次地发放材料。再次,活动材料要适量。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过多又没有典型性,那肯定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课堂容易失控。
  三、科学探究有效性的重点——必要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儿童自发探究。事实上,儿童的自发探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仅仅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形式上的探究。如《火山与地震》的内容,学习中无法直接探究,此时只能通过多媒体展示、上网查询、教师讲解等方式来完成科学探究。为此,教师作必要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就成为科学探究是否有效的重点,尤其是在小学科学课上。如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做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基本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个人体验;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鼓励学生探究的勇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的探究学习。
  四、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燃点——探究时间的充足保证
  由于学生经验和学习力的现实制约,每个环节都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保证,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所能开展的活动是有限的,所能获得的科学概念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时间的充足保证,科学探究之火就无法点燃或瞬间便会熄灭。
  由于小学科学教材一个课时中安排了好几个探究活动,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探究活动才刚开始就立马喊停,匆匆进入了下一个活动;学生刚进入探究氛围,教师就急于要整理材料。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这样的探究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准确、规范,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在时间上做些“放松”,给学生留出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留出因错误而耽误的时间,留出时间做沉思默想,还要留出时间来开展相互讨论。科学探究还要求给学生较多的课外时间,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去做诸如实验、考察、调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教育资源,给学生创造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场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活动,从而达到高效探究,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得到可持续发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