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警察锅哥21到40 湿润的文明
 

警察锅哥21到40 湿润的文明

发布时间:2019-06-14 04:39:59 影响了:

  悠悠古湿地,万年活化石。如今,保护大熊猫妇孺皆知,而保护湿地却很少有人问津。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基本包括海域、河口、河流、湖泊和人工水面五大类别。湿地的存在却是与地球同龄的。如果说海洋孕育了生命,那么湿地就孕育地球上的干百物种。4 5亿年前的奥陶纪,当一只有颌鱼在海陆之间的湿地进化成功的时候,不仅标志着有脊椎动物的形成,也为地球的进化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铸就灿烂文明哺育历史文化
  湿地不仅是生物进化的温床,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人们不得不依赖气候适宜、水源充沛、土地肥沃的自然环境来耕作生息,聚合部落。
  纵观古今,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江河的历史。世界上许多河流、平原湿地都为产生古代文明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栖息地,成为孕育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没有湿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没有现代人类的文明与文化。在目睹了自然、生命变迁的同时,湿地也见证了文明、历史的演变。
  纵观四大文明古国,悠久而伟大的尼罗河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摇篮,恒河和印度河是孕育印度文明的胎盘,长江与黄河同心协力创造了华夏文明。不仅仅是它们,其它古文明的起源也都是傍依河流、海滨、湖泊、沼泽发展起来的。
  作为人类文明高度集中的体现,城市也往往在几条大河的交汇处或河流入海口处出现。“水城”威尼斯、“音乐之都”维也纳、“美人鱼之乡”哥本哈根、“佛教之都”曼谷等等,本身就是建造在湿地之上。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的“幸存者”,绵延不绝的华夏文明离不开长江和黄河这两条被称之为中华民族血脉的滔滔江水。《山海经》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有48条河流。古人称湿地为“薮”或“泽”或“海”,《吕氏春秋》记载古代中国有“十薮”,其中大部分在黄河中下游。在这些山泽之间,形成千里沃野,河流两岸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为发展农牧业提供了重要条件,华夏民族原始部落逐水草而居,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黄河、长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人——元谋人就生活在云南元谋县的长江边上。自殷商至北宋2500年间,黄河流域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伴随着湿地而诞生的。
  作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文明与湿地的关系密不可分。在靠天吃饭的古代,湿地成为人们开发耕种的最佳选择,而稻田这一人工湿地,更是养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鱼米之乡”、“九省通衢”、“江南水乡”、“千湖之省”,甚至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都与湿地紧密相连。
  湿地诞生文明,湿地也沟通文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湿地。京杭大运河连接了长江与黄河流域,它经过的河北、山东、江苏其实是一个湿地群,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湿地网络。它不仅是一个运输的水路,更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的文明走廊。文人寄情之景雅士言志之地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登滕王阁而远眺,面对近乎完美的“暮江秋色图”发出了这样的千古绝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白居易寄情于景,抒发着自己的轻松愉悦。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知归路的李清照在荷花丛中享受着酒后的恬淡与恰然。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寄情于景,也不知他们的“景”中有多少湿地的身影。湿地不仅是生命的摇篮、历史文明的源头,还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人类的渔樵耕读的生活方式,赋予了湿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形态。湿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涵盖了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湿地是鲜活丰富的文化,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源泉。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而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又都位于湿地或其周边地区,成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在其它文学作品中也少不了湿地的身影,其中人们最为熟知的莫过于《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
  《水浒传》开头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这里的“蓼儿洼”就是梁山泊,也就是现在位于山东省境内的东平湖。
  梁山泊地处黄河下游,是汶水和济水汇聚地,古称“泽国”。梁山泊形成于五代,绿柳垂岸,粉荷满地,水鸥翔集,风光宜人,别称“小洞庭”。唐宋不少文学家来梁山泊泛舟畅游,饮酒赋诗。苏辙在《夜过梁山泊》中留下“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歌”的优美诗句。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五代到北宋末,滔滔的黄河曾经有三次大的决口,滚滚河水倾泻到梁山脚下,并与古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号称“八百里梁山泊”,即《水浒传》中所描绘的“港汉纵横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当年梁山好汉正是凭水泊天险“啸聚山林、筑营扎寨、抗暴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侠义故事,一部《水浒传》名扬天下,水浒英雄举世闻名。800多年过去了,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分洪改道,“八百里梁山泊”泥沙沉积,于是梁山周围的湖泊变成了耕地。
  除了诗歌和小说,众多戏剧、歌曲也与湿地密不可分。“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京剧《沙家浜》唱的便是江南一带的湿地,当地称之为芦荡。而《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两句歌词更是为人们所传唱。曾经的洪湖两岸,碧天秀水,芦荻江鸥。而当如今洪湖因干旱而不断缩小,再唱起这首歌时,是否能唤醒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
  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刻不容缓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社会、经济功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