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在平衡中寻求统一] 寻求异化中的平衡
 

[在平衡中寻求统一] 寻求异化中的平衡

发布时间:2019-06-29 03:55:15 影响了:

  比照《语文》“2011年版课标”和《语文》“实验稿课标”,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表述只字未变,而在“教学建议”第三条,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表述中,增加了“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和“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两句话。上述的“不变”与“增加”,旨在强调:语文课程,既要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又要提升和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两者必须而且应该统一在同一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性质虽理论上有了定论,但实践中的偏颇却司空见惯,或者顾此失彼,左右摇摆;或者油水分离,机械割裂。结果,情感熏陶由于脱离语言因素而显得空洞,语言训练由于忽视情感因素而失去活力。可见,让语文走进课标,须重视课程性质对教学的规范和引领,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在平衡中寻求统一。
  阅读《晏子使楚》,教师由晏子拱手时的“笑”引导:“晏子拱手时,为什么故意笑了笑?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笑?”学生的表述独到而又精彩,准确而又深刻:“是鄙视的笑,他根本不把楚王放在眼中。”“是自信的笑,他一点也不害怕。”“是机智的笑,他相信这样说会使楚王无可奈何。”“是挑衅的笑,想看看楚王到底能拿他怎么样。”“是勇敢而又智慧的笑,敢在楚王面前笑,是一种胆量;笑楚王无可奈何,是一种智慧。”……
  上述案例对“笑”的解读,不仅仅是语言训练,因为在语言形象的透视中,学生感受了晏子的勇敢机智;也不仅仅是情感感悟,因为在人物特点的感悟中,学生实施了语言的多向解读。至于何处训练语言,何处感悟情感,绝无鲜明界限,这就是语言训练与情感感悟的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
  我们知道,文本的人文价值,体现在表达的主题上;文本的语言价值,体现在表达的方式上。虽然主题感悟并非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却是达成目标的重要凭借。因此,情感熏陶与语言训练须聚焦于主题:围绕主题解读文本,使阅读感悟目标明确;依据主题安排训练,使言语活动生机盎然。
  《晏子使楚》凸显了晏子“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风范,晏子拱手时的“笑”,彰显的是人物特点,指向的是文章主题,展示的是语言魅力,是情感与语言的融合点。教师由此开掘,凭借的是语言,指向的是情感;感受的是人物,玩味的是语言。这样,情感感悟以语言为根基,显得深切而富有魅力;语言训练以情感为指向,显得灵动而富有活力。这就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有机的结合,自然的融合,须处理好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关系,凭借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格培育;抓住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能力培养,坚持情感熏陶、人格培养与语言训练、能力培养须同时、同向和同步。这样,人文性与工具性才能得到真正的统一。
  需要指出的是,文本主题规定着语文的价值导向,提倡多元解读,鼓励独特感受,绝不是对主题的漠视,更不是对主题的颠覆。否则,就是对课程标准的严重误读,就是阅读教学的重大失误,新一轮课改以来已有过这样的教训,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