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再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再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19-07-04 04:07:28 影响了:

  内容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起。应做到:教法新颖,富于变化;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创设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善于质疑问难,激发思维兴奋状态;温故知新,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实践体会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法新颖,富于变化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是多年来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教学的原则,其中包含着教学方法应富于变化的意思。这种方法应用到今天仍然意义重大,应该说是“长盛不衰”的教法,但时到今日,还应注意到“新颖”二字。教法新颖灵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感到语文课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学生普遍对“满堂灌”的讲授方法感到厌倦,尤其是像特区这样思想活跃前卫的学生,如果老师上课只是一味讲授,学生大脑即停止运转,你说他听,只是听而已;如果每篇课文都只会机械地采取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及写作特点,这也只能是单调乏味而已。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极强,对新鲜事物极感兴趣,如果教师能采取新颖的教法,不断探索变换授课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
  “因材施教”,这其中包含有因教材不同教法也应不同之意。这是对千篇一律的教法的否定。其实,语文课中,每篇课文都有着它们自己的独特的特点,教师如果能针对这些课文的特点,认真深入钻研,自然也会得出新的教法,以变化无穷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结果。我曾拜读了于漪老师的《教案集》,统观全书,其特点是每个教案都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却没有固定的程式。她能根据文章的各自特点采取不同教法。如教《春》一课,此篇课文语句显浅而意境丰富,她采用了朗诵体会法,教师示范,学生朗诵后分析,质疑解答;教《济南的冬天》一课,抓住了“冬天”这一特点让学生体会“冬天的济南”怎么样,并要求学生写一段景物;教《海滨仲夏夜》一课,首先要求学生弄懂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学习体会文章意境。这几篇同是写景的文章,于漪老师就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教法,这大概正是这位特级教师的成功所在吧。当然,如果是我们执教,这当中也还有其他适合于我们的有效的教法的。只要我们深入钻研,那也就不难发现掌握,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二.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
  扩大知识面,增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培养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
  语文这门学科,它的特点是知识面极其广泛。天文地理,无所不涉及;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涵。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运用教师自己积累的知识,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无形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思维能力。但是,在这里有一点值得一提,所谓“扩大知识面”,应立足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科学地选择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如果一味地只顾“拓宽”,那就有可能成了断线风筝,造成失控,教学运作偏离目标,那效果自然是不佳的。这里的“拓宽”,应该是属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例如在授教《范进中举》一文里,学生在了解到范进这个人物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另一角度上的牺牲品的时候,我趁机插入一些《儒林外史》中的其他事例,这时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了起来,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并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懂得封建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也因此引起了学生阅读的欲望。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知识面的“拓宽”,还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这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插入一些相关的事件,哪怕只有一两话,都能使学生感到语文课中有种强大的吸引力,这也正是平常听到一些学生谈论的“喜欢某某老师的语文课”的原因之一,其实这当中在某个角度上也有“文道统一”这个教学规律的体现。
  三.创设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开展听、说、读、写的小型竞赛,这也是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是学生自己平时不大感兴趣的课题,在竞赛中学生也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因为他们仍热望在竞赛中取胜而忘记了事情本身的乏味。在课堂上能常开展一些较为有效的小型竞赛可有几种:(1)默写竞赛。这是一项记忆力比赛。它的做法是:在规定的三五分钟内,默写过去学过的课文中的一些文段,如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大家翻开同一页数,规定好同一文段,按规定时间进行背诵,时间一到,大家合上书本进行默写,默写完后互相批改,相互比较,抽查表扬。由于这种竞赛目标明确,时间具体,最差的同学也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的。(2)速读竞赛。这种竞赛是一种训练阅读能力的很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利用语文教材的同步阅读课本指定阅读内容,阅读后把大意写下来,看谁读的篇幅多。学生参加这样的竞赛,注意力高度集中,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3)智力竞赛。利用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竞赛。以班中的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轮流围绕课文出竞赛题,其他小组抢答,答对加十分,答错减十分,最后看哪个组得分最高进行表彰。这种竞赛,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高涨的,大大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种通过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是能很好地增强思维能力的。
  像这样的小竞赛,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造句比赛、写片断比赛、口头作文比赛等。有时看看在限定时间内谁完成得最多,有时看看在限定时间内谁完成得最少,这不一而定,可以灵活掌握运用。只要达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目的就行了。
  四.善于质疑问难,激发思维兴奋状态
  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的定向思考。在每节课上,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
  作为中学语文的教学,是否能够做到科学而艺术地提问,这是很关键的。课堂提问得好,就能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几点:(1)目的明确,意图清楚,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紧扣文章思路,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设疑。(2)学生思维能力强弱不同,设计问题应有难有易,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力,让每个学生都思考。(3)设计问题应注意到问题排列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提问要斟酌语言。(4)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趣味性,让学生既有探讨问题的浓厚兴趣,又有思考、想象的余地,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最强烈、最持久的兴趣。
  如果教师做到了善于质疑问难,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越来越浓,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五.温故知新,体验成功的喜悦
  《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就能得到新知识、新收获,教学中的新旧知识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因势利导,这也是激发兴趣,发展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温习旧知识,除了获得新的感知外,另一方面仍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我在讲授《望天门山》一诗时,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过去学过李白的诗有哪些?一时间,同学们兴致来了,你念《静夜思》、他念《望庐山瀑布》,当老师念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同学们马上又齐声念起了“故人西辞黄鹤楼……”来,那兴致真是达到了空前高涨。这不仅温习了旧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无限浓厚兴趣,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旧知识产生一种亲切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强烈愿望,这也就达到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最终目的了。
  龙莲明,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