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手实践”]

发布时间:2019-07-08 03:51:53 影响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动手实践,感到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不足。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改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成功开展动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动手实践的意义
  1.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爱迪生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传统的课堂教学绝对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学生的思维难以喷发出激烈的火花。而动手实践突破了这一点,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动手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好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乐”中“学”,“做”中“学”,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3.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合作意识和成功意识。大部分动手实践活动都是以小组合作进行的,这一活动需要学生之间充满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友谊又不乏竞争。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并通过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实施动手实践活动
  1.动手实践不能牵强附会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各类公开课、参赛课中频频亮相,好像没有这些就没有新理念、新思想,就是一堂不合格的课。然而,有的时候形式掩盖了本质,比如教师过分重视了动手实践的形式,却忽视了动手实践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思考这个教学环节真的有必要动手实践吗?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可能性”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抛硬币理解体会“可能”。
  (1)引出抛硬币游戏。
  (2)让学生先猜猜怎么玩这个游戏,引出游戏规则。
  (3)开始游戏,请两名学生上台作公正,抛3次。
  (4)让每个学生自己试一试。
  (5)活动小结: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板书:可能 也可能)
  这个活动看上去学生热情高涨,课堂热热闹闹,耗时5分钟,最后得出“可能,也可能”。假使我们不做这个活动,问学生一枚硬币抛下后哪一面朝上,学生也能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既然学生都已经知道的现象,何必花上几分钟去实践?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学生的能力能提升吗?
  2.加强活动的目的性
  任何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活动都是盲目的行为。教师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前应该让学生明确通过动手要解决什么问题、要验证什么现象、要得出什么结论。而不是让学生稀里糊涂地忙完也不知道老师到底要让我们干什么。比如在教《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测“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地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再实验操作验证。这样明确活动的任务,然后再组织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就有了同一个关注点,活动也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从而避免了被动低效的活动操作。
  3.要组织学生全员参与
  动手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成绩好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而成绩差的学生只是一旁看着,成了名副其实的“观众”。教师应该合理分配任务,让学生人人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比如《可能性》一课组织“摸球游戏”,就可以让学生各尽其职,一生拿装球的袋子、二生摸球、三生记录、四生当监工。第四个学生看似没有事做,但是给他“监工”这个官衔,他也会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活动的。
  4.组织有序、有效的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好的实践活动应该是有序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维。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第一步,先组织学生将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第二步,量一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第三步,推导出公式。这样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5.注重动手实践内化和提审
  当学生操作结束了,是不是就达到了目的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动手实践与数学思维的关系,动手实践重要,数学思维更重要。动手操作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操作所获得的具体感知和表象,充分展开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判断、推理、演绎等思维活动,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从而把操作结果内化成数学认识。如果反停留在动手实践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说说从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