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分析】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特点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分析】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8:11 影响了:

  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近年来政府、社会的热点话题,我国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其环境的特殊性。本文梳理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依据,总结了国外典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归纳了我国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和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拥有与耕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及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合理数量的土地规模,或生产经营单位突破土地规模狭小的制约,通过主要生产环节的合作服务,实现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出现了农户承包的耕地分散、规模经营太小、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市场化等问题。农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外出打工的工资收入则成为农民最主要的增收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镇、定居城镇,广大农村地区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村”和抛荒土地。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然而,在实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经营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不适应问题突出,进而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降反增、农民农业收入下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遭受侵害等问题,如何协调农业适度规模与现实条件的约束,选用合理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
  二、理论基础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规模经济理论,当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使得单位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这叫做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动因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是要素的不可分性;二是专业化利益;三是谈判优势;四是外部经济。
  要素的不可分性是指部分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机器、设备以及人力等都是常见的具有不可分性的要素。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用机械力替代人力劳动对个体农户来说成本又过于高昂,那么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原因在于将土地集中起来,由少数专业农户统一管理,这就解决了人力缺乏的问题,再统一购置农业机械设备在田地上进行机械化耕种,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避免了因要素的不可分性所要求的每家每户都需要购买一套设备的问题。
  此外,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得到专业化利益。在适度规模经营之前,各家各户单独进行农业生产需要掌握整个生产过程的所有工序与技术方法,而在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之后,通过分工可以使每个人只要掌握其中的一道工序就可以了,使其提高了工作熟练度和精细度,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
  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个体农户因为规模小、资金少,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销售方面往往没有话语权,而在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之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统一使得农户在这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具体表现为提高了农户的市场价格谈判能力、降低了交易费用,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等,随着产量的增加,这些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从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家庭小规模经营将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逐渐暴露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商品量和商品率低、农业资本积累能力和吸纳新技术能力弱等缺陷和劣势。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的适度规模化有利于整合整个农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使农业真正迈向产业化、现代化,而整个农业大环境的改善又有利于农户的增收和生存发展。
  三、现实条件
  1、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大量劳动力脱离土地
  由于农工收入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以及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2005年农村常住户中外务工半年以上的劳动力人数达10038万人,比2004年增长7.3%,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劳动力为13212万人,比2005年增长5%,其中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10568万人,增加530万人,增长5.3%,举家外出务工的劳动力2644万人,增加104万人,增长4.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必然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进驻到城镇中来,大批农村人口将彻底告别农村生活,随之而来将会有大规模的土地被释放,这就为土地的集中提供了充分条件。
  2、眷恋土地的传统观念在青年农民中逐渐淡化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主体逐渐由“80后”这一新生代的农村青年代替,在不久的将来,“80、90后”的农村青年将成为农村流动劳动力的主力军。这批新一代的农村青年与其父辈的流动目的有着本质的差别,上一代的农民进入城市主要是为了在农闲时段获得其他的工资性收入,到农忙时节他们还是会回到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而新一代的农村青年进入城市是为了融入城市,立足扎根于城市,在第二、三产业中工作,摆脱农民身份,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更多的机遇,他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饮食结构都趋向于城市化。此外,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2009年已经开始试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把农村居民纳入养老保险体制之内,并要求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土地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种保障。我国城镇化情况如图1所示。
  3、土地流转热潮开始,国家鼓励土地适度集中
  2009年以来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呈流转规模加大、流转速度加快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有一定规模。2009年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1.5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2.07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2%,有800多个县(市),1200多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