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邓小平“猫论”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渊源: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
 

邓小平“猫论”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渊源: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

发布时间:2019-07-14 03:52:00 影响了:

  “猫论”是邓小平在1962年针对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所借用的一个民间俗语,就是为了说明包产到户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针对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采取的措施,也是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解放思想的精神。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萌芽
  中央“七千人大会”后,经济关系的调整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在许多地方都自发地搞了起来。当时,全国农村存在各种经济核算单位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如公社所有制、大队或生产队所有制,在安徽、河南等地还出现了包产到户、责任到田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这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为农民所自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深受农民欢迎,然而这其实是与当时的“共产风”相违背的,更是被认为是不合情、不合法的。这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应该该如何去看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经过分析调查研究,认为这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应该给与支持的,不合法的就要按程序使其合法起来。
  到了1962年5、6月,包产到户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层的争论。邓小平和刘少奇、邓子恢、陈云等领导人持与毛泽东不同的意见,支持搞包产到户。面对当时的情况,处于极为困难的时期的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都受到影响,农业生产尤重,这里就出现了粮食产量减少,在食为天的中国出现了最为要紧的问题。如何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利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搞生产,提高农业的效率,达到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中国近6亿人的吃饭问题,已经史成为了我们党和政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962年7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如何恢复农业生产问题。担任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就明确的表示了他对包产到户试验的支持。他说:“现在是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就用哪一种方法。我赞成认真的研究一下,分田或者包产到户,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因为这相当的普遍。我们总要有答复。群众要求,总是有道理。不要一口否定,不要在否定的前提下去搞。过渡时期,形式要多种多样。陈云同志也赞成多种多样。总之,要实事求是,千篇一律。这几年就是千篇一律。”邓小平指出农业是单干搞得好。不管是黄猫黑猫,在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有利于生产,就用哪一种方法。
  “猫论”的提出,进一步分析农村经济
  接着,7月7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编委会的办公楼里气氛热烈。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正在进行。团中央委员们聆听着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讲话。他指出了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我们要克服当前的经济困难,根本的办法就是从农业着手。农业要是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就成了大问题,农业要恢复和发展,要从生产关系上解决问题。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个人想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比较好。邓小平借用一句四川谚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说:“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里要提出猫论的历史渊源,刘伯承意思是说的是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邓小平的上述思想,后来被概括为“猫论”,不胫而走,广泛流传。国外对它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和评论。有人将“猫论”作实用主义解释,甚至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加以歪曲,这是错误的。实际上,通观邓小平讲话的历史背景和全文,猫论的提出无疑充分显示了邓小平实事求是、面向实际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其深层内涵则是反映了他对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场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大跃进”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的深刻反思。
  “猫论”的历史理论分析
  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主要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指的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他还解释说“所谓体制上来解决,就是改变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现有关系。”可见,邓小平是从变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提出问题,可以说,“猫论”实际上是邓小平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萌芽。
  邓小平在讲话中对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问题,解释的十分清楚。他指出:“总的来说,在全国,要巩固集体经济,也就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根本方向。当然,也要解决工作中领导中的具体问题。在农村,还得要调整基层的生产关系,要承认多种多样的形式。”如何科学的理解“猫论”,在《党的文献》中薄一波同志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约是八十年代初期,我曾就此事请教邓小平同志。他说,当时,国家很困难,谁能想办法渡过难关就是好样的。话没有错。目的是鼓励生产、恢复农业,没有别的用意,也没有什么用心。你们问应该怎样正确的理解这句话?我认为这句话的真谛是讲,制定党的政策,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愿望,采取灵活的办法,目的是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达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
  “描论”首先是坚持了“解放是想,实事求是”的我党思想路线。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了前人的经济理论观念,又突破陈旧落后的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其次是“描论”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生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思考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研究与分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其实关键是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研究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思想是符合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的。
  邓小平提出“猫论”时还声明,这只是初步意见,可能不算数,中央准备在8月会议上研究一下。尽管邓小平曾交代过他的话不要再传达了,但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却是不胫而走,并被传为“白猫、黑猫”,广为流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猫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上的理论标志
  “猫论”成为了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中央领导就曾问邓小平,对“黑猫白猫”这个说法现在怎么看,邓小平回答是很肯定的。首先,我现在不收回;第二,面对当时的具体情况,我是针对当时的情况分析的。”中共十三大以后,邓小平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这一内容主要体现在,邓小平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概括和准确表述。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突出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即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之三大标准。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根本,科学地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进一步对这一理论内容的归纳和表述更为全面、系统和严密,同时理论性变得更强了,更为突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一根本特征。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谚语也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猫论”的影响更进一步扩大到世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