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画像砖墓:,铺满东汉“地板砖”的古墓】画像砖
 

【画像砖墓:,铺满东汉“地板砖”的古墓】画像砖

发布时间:2018-12-27 04:41:49 影响了:

  乘神马直上天庭,向西王母求索仙药后,不仅可登临天门,还有守卫天门的帝阍躬身相迎;那里日光普照,就同人间一样,可纵情娱乐于歌舞百戏;出以轺车,骑吏持�戟前后引导,回则妻子相伴,享天伦之乐;有驯服的骏马可用,有家养肥猪随时可屠,天仓里储存的粮食无计其数,可随用随取;忠厚的奴役可随时招唤……早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人们就把想象中天堂的生活情形刻画在砖上面,用于装饰墓室。这种砖,就叫画像砖。
  画像砖的兴起,在于当时社会提倡“举孝廉”而导致的厚葬这一丧葬制度。于是,他们采用画像砖装饰墓室,期盼墓主死后能够升天成仙,享受荣华富贵。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对汉画像石、砖的发掘与研究,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和四川等地,而重庆的汉代画像砖墓则是在2004年首次出土。
  
  偶然发现汉代画像砖残墓
  
  2004年1月,正在参加重庆市“两会”的林必忠接到了一个来自九龙坡区陶家镇勘探现场的电话,称其在修路过程中不但发现了一座铺“地砖”的崖墓,而且于其附近又发现了一座汉代画像砖墓。这着实让林必忠大吃一惊:如果确认,它将是重庆考古发现的第一座汉代画像砖墓。林必忠二话不说,向领导请了一个假就匆匆奔赴现场。我国对于考古发现采取的是一种不主动的态度,也就是说,它是对基本建设工程下偶然发现的抢救性工作。挖掘机可不长眼睛,他深怕晚一分钟,古墓损坏就越严重。
  其实,当考古人员发现时,墓室已严重损坏:全部室顶及大部分室壁被毁,墓室北部室壁无存,东西两侧和南部仅存少许壁砖。室壁由条形几何菱格纹砖纵向错缝平砌而成,墓室壁内侧嵌画像砖,墓室底则用素面地砖纵向通缝平铺。按照现在家装的说法,该墓室不但铺了地砖,还贴了墙砖。
  在考古现场,林必忠看到的残存古墓为平面呈“凸”字形的中型单室砖室墓,这在重庆地区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而画像砖上的西王母像为3/4侧身构图,有别于东汉末期正身端坐构图。由此,林必忠判断画像砖墓的年代应为东汉中期。而且,从墓室结构来看,画像砖至少嵌有3层,且在选用、嵌制和排序上,有着明显的主观寓意及幻想色彩。人们这样做,无非是期盼墓主人死后能够升天成仙,享受荣华富贵,虽然画面内容表现的都是人们想象中天堂的情形,但其构图简练,注重写实,也可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墓葬早期已遭严重盗扰,随葬器物大多已残破。出土的陶器全部为灰陶,没有红陶,其中陶质冥器和实用器物均有,但奇怪的是,没有发现汉墓中常见的陶俑。同时,还出土了十数枚五铢钱币。
  除了这些仅存的墓室残迹和出土器物,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关墓主身份的东西。然而,从画像砖墓这一丧葬形式和画像砖的内容,我们又不难看出,墓主生前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文化修养,且家底殷实,后人在丧葬上也颇讲究排场。
  
  “日神”和西王母的奇怪组合
  
  既然是画像砖墓,最重要的当属精美珍贵的画像砖。然而,整个残墓只有墓室壁及室底残留了23方实心画像砖,加上墓室内扰土中清理出的7方残片,共计30方画像砖。其画面主要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舞乐百戏、政治生活和神话传说等方面的内容。
  本该和玉皇大帝相对的西王母,却和中国古代的“日神”伏曦,一左一右分列在墓室口两侧,守卫着墓室。林必忠说,这样的组合很奇怪,却无从考证其原因。画像砖上的伏曦为人首鸟身的羽人形象,他头戴“山”形建华冠,而且头有三面,两侧均饰有蟠螭纹。伏曦的羽翼呈凤尾状,有流动飘逸之感。他的腹部有一圆轮,内有一只振翅欲飞的鸟,即为传说中代表太阳的“金乌”(金色的乌鸦)。
  林必忠说,伏曦三面头的形象很特别,类似于某些佛教塑像,可能是受早期佛教的影响。此外,这块画像砖的安置,导致伏曦的头朝下。对此,作为考古学家的他推测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故意倒置,表示让死者入土为安、灵魂不灭,有“太阳西下,生命安息”之义;二是由于此墓室为家族墓葬,也可能是后代整修时偶然导致画像砖倒置。
  与画面精美流畅的“日神”相比,西王母就显得有些面目可憎,而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样慈祥温和。但画像砖上老妇人所坐的龙虎座、身后的扶桑木、身旁的“三足乌鸦”,都足以证明她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林必忠说,西王母和蔼慈祥的形象其实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根据《山海经》记载,她的真实形象应是“虎齿、豹尾、蓬发”。她居住在西方昆仑山,而昆仑山则被一条连羽毛都浮不起来的“弱水”河环绕。画面上,还有一人跪拜在西王母的前面,向其求药,因为传说中西王母有长生不老之药。
  
  “双阙拜谒”和“米仓”
  
  除了反映神话传说,画像砖中也不乏体现政治生活的,“双阙拜谒”便是其中之一。
  阙为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等高大建筑物前的标志,大多为左右各一的双阙,后多作为铭记官爵、功绩和装饰用。在汉代,官阶至“二千石”以上者,墓前方可立阙。画面左右各有一阙,均为双重檐顶,上顶有脊饰,双顶瓦垄分明,檐下有斗拱两层,阙身修长。两阙之间,亭长和亭卒二人相背而立,头戴高冠,身着官袍,腰间挂长剑,上身前倾,双手执板(朝笏),躬身而拜。林必忠说,画像砖上的双阙,其深层次含义在于:它是古人幻想的通往天庭的“天门”,所以亭长和亭卒实为守卫“天门”的门吏――帝阍。
  要说这批画像砖中保存最为完整、画面最精美的,“米仓”当属其中之一,它所反映的则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形。
  画像砖的左边是一座有庑殿式五脊屋顶的两层粮仓,仓顶有瓦垄,檐柱下有斗拱。仓底用柱支撑,使其台基高出地面,使得空气流通,利于粮食储藏。人们可以通过右旁的两个四级阶梯进入粮仓。粮仓共有4个门,其中一扇敞开着,可见仓中囤满了粮食。画像砖中间有“白米”二字,下面是用于度量粮食的器具斗。右上方6个尖底大缸并排置于木架上,可能为盛粮食的器具;右下方4个同方向站立的人,都戴着小帽子,穿着齐膝的短袍,腰间扎紧,双手拢在袖子里,胸部略向前弯曲,作卑恭严肃状。林必忠认为,从衣着、神态等方面来判断,他们可能就是守粮仓的仆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