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在神仙洞一带,寻找失踪的“中国黑室”]神仙洞
 

[在神仙洞一带,寻找失踪的“中国黑室”]神仙洞

发布时间:2018-12-27 04:41:52 影响了:

  2011年3月8日,因为重庆某媒体一篇名为《央视热播剧〈风语〉,黑室原型就在黄桷垭》的报道,凭借《暗算》、《风声》和《风语》等谍战小说一炮而红的著名作家麦家,风尘仆仆赶往重庆,只为一探“中国黑室”究竟。最终,他在某报记者的带领下,于南山黄桷垭的重庆中药研究院内看到了“黑室”旧址。不仅如此,他还在与“黑室”对望的人头山上,找到了作为“黑室”侦听部门的十余个隧洞。由此,他更加确定重庆中药研究院内的老房子,就是“中国黑室”。
  然而,对国民党特工史颇有研究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家恕却告诉本刊记者:从历史真实的意义上来说,麦家找到的旧址并非“中国黑室”。那么,真正的“黑室”今何在?
  
  何谓“黑室”
  
  要寻找“中国黑室”,自然先要知道“黑室”到底是什么。“黑室”为美国密码破译机构,1919年由印第安纳州铁路电报员出身的赫伯特•亚德利(Herbert O.Yardley)创立。因为他在情报破译方面取得过诸多业绩,被誉为“美国黑室之父”。而他最为显著的贡献则是曾为英美占日本的便宜立下了秘密功勋――1920年夏,战后各国尤其是美国,对于著名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上形成的格局还心有不足、意有不满,于是筹备华盛顿会议,谈判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强公约:根据各国现有海军实力,规定各国船只的总吨位及所占比例。亚德利在此会议期间,受命侦听并破译了日本方面的密电,摸清了日本的底牌,即:日方迫于压力,将接受美、英两国和日本均为10:6的吨位比例限制,而不是日方最初所坚持的10:7。亚德利的成功破译,使得美国和英国在谈判桌上,对日本稍加压力就达到了目的。
  按理说,亚德利已经成了美国的民族英雄,不料1929年胡佛政府上台后,“黑室”不再得宠。国务卿亨利•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更是对于它的存在大吃一惊,他认为“绅士之间从不偷阅对方的信件”。国务院的津贴停发了,直接导致几个月后“黑室”关门大吉。可怜的亚德利很快就被卷入到无情的经济大萧条之中,一气之下,他写了《美国黑室》一书来揭露美国政府的老底,畅销一时,却因此与美国政府结下深仇大恨――该书暴露了美国情报机关的机密,将使那些被亚德利破译过密码的国家重新调整密码系统。显然,亚德利在美国混不下去了。
  
  高薪聘请“美国黑室之父”
  
  好在车到山前必有路。落魄的亚德利被大洋彼岸的国民党军统首脑戴笠看上了。原来,早在上世纪20年代的军阀混战中,蒋介石就十分重视破译敌方密码。他在陇海线乘专列指挥战事时,侦测电台总是不离左右。每当破译人员送来情报时,蒋介石都如获至宝。当时,尽管蒋介石的军队实力没有对方强,但因洞察对方机密,反而棋高一着。为此,蒋介石政府成立了许多破译机构,它们分别隶属于交通部、军政部和军统等部门。
  1938年2月18日,日军对重庆实施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轰炸。由于事前没有捕捉到任何关于空袭的蛛丝马迹,蒋介石大发雷霆,他认为要防空和抗战,密电破译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几大情报部门的老大也都焦头烂额,他们急需破译人才。因为他们深知,谁破译了日军情报,谁在蒋介石面前就更具有话语权。
  而此时,资深密电专家魏大铭已被戴笠收归麾下。有言道:按中国的人口比例,如果密电天才占3个半人,那他就是那半个。尽管如此,魏大铭也拿日军密电无可奈何。后来,戴笠偶然听说了《美国黑室》作者亚德利的传奇事迹,于是通过中国驻美大使馆武官肖勃上校(实为军统局美国情报站站长)暗中寻找亚德利,欲聘请他来中国协助军统破译日电,并培训密电人员。由于肖勃行动自由,很快就联系上了亚德利。经过多次秘密接触,亚德利终于答应以年薪1万美元的报酬来中国。不久,在肖勃的精心安排下,亚德利就假扮成皮革商人离开美国,历经波折,绕道香港-越南-云南,终于1938年11月抵达重庆。
  
  日军密电的复杂和难度
  
  戴笠深知亚德利对于他的重要,为此,他还专门让出自己位于曾家岩151号的戴公馆给亚德利居住。同时,以亚德利为核心的隶属于军统的密电破译机构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为了沿袭“美国黑室”的称谓,亚德利将其名为“中国黑室”。据他所著的《中国黑室》(此书实为小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回忆录)一书可知,“黑室”位于神仙洞(今枇杷山正街)附近,之前是某军阀的花园式住宅,其地理位置不但隐蔽,而且可俯瞰珊瑚坝。据南京政院上海分院孙果达教授介绍:抗战开始后,为了加强破译能力,军统于1939年在重庆神仙洞94号一座大洋房成立了电讯技术研究所,秘密代号“豁庐”。由此可见,“豁庐”应该就是真正的“黑室”所在。当我们按图索骥找到神仙洞时,它早已更名为枇杷山正街。至于神仙洞94号是否可以直接换算成枇杷山正街94号,我们不得而知。一番寻觅下来,我们只在枇杷山正街93号找到了李宗仁的官邸,却终不见神仙洞94号或枇杷山正街94号的踪影。重庆文史专家杨耀健告诉我们,根据他的儿时记忆,“豁庐”可能在今文化局职工宿舍那一带。所以,今天几乎没人能够确定“黑室”的具体位置,毕竟几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不少老房子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尽管戴笠花重金不远万里从美国请来了密电专家,但是平心而论,亚德利在重庆的一年多时间里,并无突出建树,抗战历史上悲惨的“五三”、“五四”惨案就在此期间接踵而至。究其原因有二:他之前在美国所破译的密码都属于较低档次,难度并不高;另外就是抗战时期的日本外交密码结构之复杂和难度,已非他当年破译的所可比拟。那么,领着高额报酬的亚德利又做了些什么呢?是不是像书中说的那样,他以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著名小说《大地》为底本破译密电,并协助国民党抓获了汪精卫安插在重庆的间谍――国民党某高射炮团的一位营长“独臂大侠”呢?张家恕教授认为,这些情节多半都是虚构的。
  实际上,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其说亚德利是军统高新聘请而来的密电破译专家,还不如说他是帮军统培训密电人员的老师,因为他并没有为军统破译出什么重要的日军军事密电。闲暇之时,他居然在“黑室”外面的花园里做起了化学实验,以此来解闷。1940年3月,因其援华行踪被《纽约时报》披露,加之自身健康恶化,“一无所成”的亚德利不得不返回美国。
  
  麦家找到的是军技室
  
  虽然真正的“中国黑室”至今已无迹可寻,但至少确定在神仙洞一带,那么麦家找到的所谓“黑室”又是什么呢?它同样是国民党的情报机构,名为“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简称“军技室”)。1940年4月1日,它由军委会密电研究组、军委会机要室密电股、军委会密电检译所、军统特种技术研究室和军政部研译室合并而成,直属蒋介石领导。全室职工约四、五百人,内部分工明确:第一、二、三组负责破译日本密电码,第四组负责收报(人员最多),第五组负责总务,第六组负责破译中文密电码。军技室位于重庆南岸黄桷桠刘家花园(今重庆中药研究院)内,为侦收便利,第四组设于刘家花园对面的人头山上,也就是今凉风垭洪家坡六角村,每天派人将收到的密电报送下山来,以供研译。
  我们也来到了麦家探访过的这个地方,它位于重庆中药研究院内的半山腰,即黄桷垭镇复兴村45号。这栋挂着“经济部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牌子的老房子,共有3层楼十余间房,2楼设有楼道回廊,房顶还有半层楼高的阁楼。目前,这栋老房子为中药研究院的职工家属宿舍,然而大部分房间均已空置,仅住有几户人家。其中,戴瑞银老人和老伴就住在底楼。我们寻访之时,戴老正在厨房做饭,见有外人到访,便热情招呼我们进屋就坐。戴老告诉我们,他在这里住了一二十年,除了大概晓得这栋房子建于1940年代,却不知道它原来大有来头:先是2007年它被南岸区文物管理所确认为国民党“经济部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接着今年又成为麦家认定的“中国黑室”。在此期间,电视剧《新玉观音》还在戴老的房间里取景拍摄,女主角饶敏莉送给二老的照片正摆放在电视柜上。“除此之外,刘嘉玲、袁咏仪、孙俪等影视明星还来过我家呢。”戴瑞银老人得意地说。的确,重庆至今古朴完好的老房子,一直颇受陪都题材电视剧组的亲睐。
  我开始仔细打量我身处的宽敞房间:挑梁颇高,石砖墙体,踩在“年老”的红木地板上,不时发出“嘎吱”的响声。尽管此时已是暖春,室外温度约为20℃,但室内依然阴凉。戴老的老伴说,他们坐在家里都觉得冷,只是夏天比较好,不用开空调都凉快。阳光透过两扇巨大的窗户洒进来,地板上残留的岁月痕迹一时无所遁形……我心里忽然一激灵,当年,池步洲少将是不是就在这里破译了日本外务省的密电呢?
  
  蒋介石的“王牌特工”
  
  池步洲何许人也?他正是军技室破译日军密电的一位专家。从留学日本的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到日后成为蒋介石的“王牌特工”,池步洲一路走来可谓“无心插柳”。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正值29岁的池步洲刚从中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署离职在家从事写作,他深感中日战事迫在眉睫,于是携妻带子仓促返国,决定共赴国难。在南京,他偶遇老同学陈固亭,此时陈已是陕西省政府社会处处长,奉蒋介石之命物色合格留日人员送往中统。经多次了解,陈固亭看中了精通日语的池步洲,于是一再劝说他进入中统总务组机密二股。在“谁能破译日军密电就等于前方增加了几十万大军”的“引诱”下,报国心切的池步洲尽管对密电破译一窍不通,最终还是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国民党的情报部门。
  虽然进了中统,池步洲有的只是作为爱国热血青年的一片丹心,而对于政治既没有丝毫野心,也不闻不问。这些都被周恩来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眼线――股长李直峰看在眼里,承蒙其关照爱护,池步洲才没有“入瓮”成为中统特务。1939年2月,已从中统调离至军委会的池步洲又被军政部请去从事日本密电研究。在此期间,他利用各种方法,加上原本的日文基础,致使前后所侦收到手的几百份日本外务省密电迎刃而解。与此同时,军委会密电研究组却对日本陆军密码束手无策。事实上,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陆军日密从未被国民党情报部门成功破译。
  
  破译珍珠港偷袭及
  山本五十六行踪密电
  
  尽管池步洲破译的都是日本外务省密电,他却通过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的一份特级密电,确定日军将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不仅如此,他还破译了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出巡密电,最终掐死了这枝“海军之花”。
  从1941年5月开始,已从军政部研译室合并至军技室的池步洲发现,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馆的往来密电报数量突然剧增,且多次要求檀香山方面报告美军舰艇在珍珠港的数量、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及港内美军休息时间、夏威夷气候等情况。12月2日,池步洲截获了一份日本外务省发至驻美大使的特级密电:立即烧毁一切机密文件和各种密码本,只留一种普通密码本;尽量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银行;帝国政府决定按御前会议决议采取行动。他结合此前的情报推断:日本即将袭击珍珠港,时间很可能是周日。当蒋介石在第一时间将电报内容通知美军驻重庆负责人后,遭其低估破译日本密电码的水平,美方掉以轻心未进行任何戒备。几天后,“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军遭受毁灭性打击。
  第二年,日本海军在太平洋西南海域遭受美军重创,山本五十六决定乘专机出巡第一线,既为鼓舞官兵士气,也进行实地考察。关于他的行踪,自然是日军最高机密,共有两份电报:一份用海军密电拍发,通知目的地的下属;一份用外务省LA码拍发,通知日本本土。池步洲截获并破译了后一份密电,并由蒋介石立即派人通知驻渝美方。这一次,美国人不敢小看中国破译专家的水平,当即部署空军拦击,终于在南太平洋上空将山本五十六击落,使其机毁人亡。
  
  人头山上的神秘U形隧洞
  
  从军技室旧址返回至黄桷垭镇上,我们向当地人打听原第四组侦听部门所在的人头山,也就是洪家坡六角村,可连续问了不下5人,居然无一人知道。后来,一位三轮摩托司机自称找得到洪家坡,便带我们径直前往。沿着重庆邮电大学左旁的一条公路上山,约15分钟后,三轮摩托停在了洪家坡公墓里。当我不禁质疑这是否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地方时,却被一位30岁左右的当地人告知:“这里就是六角村。沿着公墓依靠的山往上爬,你们要找的‘防空洞’就在山顶。”原来,六角村鲜有人知道隧洞的实际功能,就误以为是“防空洞”。
  尽管这里距离刘家花园约几公里路,但是确定司机没有带错路后,付钱,准备爬山。途中,我们偶然遇到了81岁的周友才老人。他向我们指明了隧洞的具体方向,并告诉我们,与隧洞对望的另外一个山头上,还有一栋当年美国人修的房子,目前只剩下残迹。他的父亲曾参与过修建,当时的工钱是每天200钱。
  最终,我们在山顶找到了作为原军技室第四组侦听部门的隧洞,逆时针围着山头旋转,约有10来个不规则的洞口。不少洞口前,几乎和人等高的杂草丛生,根本无法进入。山头内几乎被挖空,约两米高的隧洞平面多呈U字形,且纵横交错、宽窄不一;墙面凹凸不平,保留着最原始的人工挖掘的痕迹,显得粗糙而简陋。
  据麦家说:几条U字形隧道相对独立,符合谍报部门彼此保密的需要。每条隧道应该就是一个科室,分别担负不同的任务。遗憾的是,麦家此次重庆之行并未找到真正的“黑室”,究其原因在于混淆了“黑室”和军技室的概念。“黑室”隶属于军统,因高薪聘请“美国黑室之父”亚德利而沿袭了“美国黑室”的称谓,故得名“中国黑室”;而军技室的成立晚于“黑室”,且由国民党不同部门的五大情报机构合并而成,隶属于军委会,由蒋介石的侍从室直接领导。当然也有说法是,合并后的军技室对内也称“中国黑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